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首描寫端午節的不出名詩詞,讓人遙想古代風華,回味無窮

3首描寫端午節的不出名詩詞,讓人遙想古代風華,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古往今來,有眾多詩人留下了關於端午節的詩詞。我是貓貓,今天我給大家講述3首描寫端午節的不出名詩詞,讓人遙想古代風華,回味無窮。

第1首,《七律》:香羅細葛端陽節,絳帳青衿少小詩。曩以彈丸俘晉孽,今於筒黍吊湘纍。

千年感舊慵開卷,一酌銷憂強把卮。蒲酒少年供母后,村南村北恣游嬉。

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馬廷鸞。馬廷鸞是宋代宰相,才華頗高。而他的兒子馬端臨則是編著了《文獻通考》的歷史大家,可見其家學淵源。

這首七律詩描寫了馬廷鸞過端午節的情節。在宋代的時候,端午節也是放假的。所以詩人在端午節的時候會拿出菖蒲酒給父母輩享用,同時觀賞鄉村景色,十分愜意。而如今詩人年紀大了,回想起以前過端午節的情況,於是寫下了這首詩。

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的,而屈原在湘江自盡,詩歌中說的「吊湘纍」,就是懷念屈原的意思。「筒黍」,就是粽子的意思。古人有「彩筒角黍,蘭橈畫舫,佳時竟吊沅湘」之句,與此句意思相同。

而本詩的第5和第6句則是說,詩人感受著端午節的文化氣息,想起千年前的往事,對比今昔,感懷無限,所以要借酒消愁。而詩歌最後兩句則是說少年們給父母們敬酒後就跑到村裡嬉笑玩樂,十分快活。本詩將愁緒與歡樂融於一體,表達了對端午節的一種感慨,令人看到了宋代人過端午節的一些畫面,真是回味無窮。

第2首:西施謾道浣春紗,碧玉今時鬥麗華。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新歌一曲令人艷,醉舞雙眸斂鬢斜。誰道五絲能續命,卻令今日死君家。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萬楚。詩歌描寫的是五月五日端午節,詩人觀看歌女表演的情景。在唐代,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除了龍舟競渡、吃粽子,也有在這一天宴飲取樂的。萬楚為我們生動展現了唐代端午節時宴會的熱鬧和美麗情景。

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西施浣紗是千古流傳的佳話。而詩人開篇就說:「你西施不要自誇美貌了,論風姿,還是先看看這裡的歌舞吧。」這樣的詩句一開始就引人注意,讓人非常期待。

「碧玉」是指眼前的歌女。「麗華」,則是陳後主的寵妃張麗華。詩人用西施做烘托還不夠,還要用張麗華來襯托眼前歌女的妍麗,可謂是喜愛有加,也讓讀者很期待這個歌女的具體才藝。

詩人也不賣關子了,直接說歌女的眉黛是如何迷人,穿著是如何鮮艷,這樣的美貌佳人自然是令人心動。而這個歌女除了美貌,更有很高的才藝。她的歌喉令人驚艷,她的舞姿令人心醉。

詩人也是忍不住了,直接說出心裡的話:「誰說那端午節避邪的五色絲線能救人性命,現在我的魂魄已被這位歌女勾走,今日怕是要死在主人家裡了!」詩人直抒胸臆,毫不避諱的說出對這歌女的欣賞與愛慕。

「誰道五絲能續命」,讓我們看到了唐代人過端午的又一個風俗。端午時人們以彩色絲線纏在手臂上,用以避邪、辟鬼,延年益壽。而「卻令今日死君家」,這種十分誇張的口吻,突出了詩人的驚艷之感,令人忍不住產生好奇之心,遙想唐代歌女的風華絕代。

第3首,《端午二首其一》:亦自酬佳節,何當病故侵。彩絲從女競,蒲酒賴妻斟。時序他鄉物,風塵倦客心。放舟吾舊侶,應向越江潯。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詩人王世貞。王世貞明代詩壇「後七子」的代表詩人,名震一時。而這首詩是王世貞在病中所寫。

雖然王世貞生了病,但是端午節是一年中的佳節,所以王世貞依然按照習俗,在女兒的幫助下在手臂上纏上了彩色的絲線,在妻子的幫助下喝起了酒。喝了點酒後,王世貞的思鄉之情就流露無疑,頗為厭倦如今他鄉做客的風塵僕僕。

所以詩歌的最後,王世貞表達了想要和朋友們一起回到越江邊,像范蠡泛舟五湖般瀟洒自然。雖然說這只是王世貞的一時之想,卻也顯露了生病中王世貞的那種想要退回鄉間的此時此刻的心態。

本詩同樣為我們揭示了明代人過端午節的一些風俗,讓人看到了古人過端午節的喜怒哀樂,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

大家還知道哪些端午節有關的詩詞呢?歡迎留言哦。在娛樂化的大背景下,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分享我的文章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真游泳的貓 的精彩文章:

描寫三國名人的9副對聯,對仗工整,文采飛揚,忍不住記在心裡
腹有詩書氣自華,元代詩人袁凱一首詩,讓文豪楊維楨刮目相看

TAG:真游泳的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