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春滿人間》 鐵包金 李錦偉

【盆景人感悟】

「舍利干」和「神枝」是日本社會形態的產物。說到底,只是一種修飾樹榦的辦法,決不是盆景藝術的全部,有用著處當自用。(江蘇 宮樹鼎)

盆景題名不是貼標籤。(北京石萬欽)

盆景評比到了立法按章的時候。(武漢余東生)

盆景是一種因情造景,景中出詩,詩中出畫的景、情、詩、畫融會統一的立體風景畫,這就是中國盆景藝術作品藝術魅力之所在。(夏著華)

盆景不是簡單地將樹種在盆里,而是將樹樁.構思和技巧種在時間裡。(可津)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羅漢松

盆景藝術的鑒賞過程實際上是盆景再創作的過程。(徐長啟)

對盆景展品做硬性規定,這種限制競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陳曙光)

藝術的發展有賴於藝術市場的繁榮,盆景的發展也不例外。(陳曙光)

盆景是一類藝術形式,有其存在的「圈子」,實在沒有普及的意義。(陳曙光)

「盆景與盆栽」之爭,實質是「面子之爭」。(陳曙光)

「寧短勿長」是樹木盆景自始至終必須遵循的創作理念。(黃彪遠)

蔬剪、短剪、縮剪是樹樁盆景修剪最基本、最重要的修剪技巧。(翟洪民)

盆景藝術,應走多樣化之路。(惠幼林)

中國根藝的兩種類型:自然型根藝和雕刻型根藝。(徐華鐺)

技術是為藝術服務的,技術不是藝術家的目的,但沒有技術就無法達到目的。(王選民)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2018中山古鎮展作品

盆景年功:「一寸枝條生數載,佳景方成已十秋」。

鄭緒明先生認為:盆景是有生命的藝術品,是連續創作的藝術品,是可以改作的藝術品.

"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郭熙《林泉高致》)

松樹雕刻的目的:改善殘枝斷干及截面的自然美形象;提高素材的利用率,變醜為美;改善過渡的視角效果。(王選民)

「奔擊式」盆景的出現,應是我國盆景界的一個創舉,或許它將成為我國盆景藝術的一種新形式。(江蘇,宮樹鼎)

維護盆景作者著作權已刻不容緩。(貴州,許德恭)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俯瞰人間》 五針松 蔡久寶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梅林春早》雀梅 翟志強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歡度節日 三角梅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吳榮輝盆景作品

【盆景人感悟】

文|福建廈門周英志

總是讓時間的沙漏沉澱著無法逃離的過往,讓記憶的雙手去拾起那些明媚的憂傷。要知道嘆氣是最浪費時間的事情,哭泣是最浪費力氣的行徑。不要讓我們原本幸福的生活,看起來很煩惱,要學著讓看似煩惱的生活變得很幸福,糊塗一些,因為活得糊塗的人容易幸福。卻也因此覓得了人生的大境界。

人這輩子,最該銘記的人:窮時,借錢給你的人;難時,背後挺你的人。苦時,同舟共濟的人。病時,端茶倒水的人。你什麼都不是時,真心真意喜歡你的人;你什麼都不懂時,全心全意指點你的人。感恩生命中所有幫助過我的人!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小石枳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相依》山桔 湯錦華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博蘭 歐陽滿添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疊翠回首》朴樹 麥勤照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博蘭 黎熾雄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長相依》相思 周維芳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朴樹 蔡顯華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赤松枝舞》 山松 李惠泉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黑松 黎富祥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相依》 山桔 李錦偉作品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天倫之樂》相思 吳成發作品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嶺南秀色》 山桔 李仕靈作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吳成發作品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 李飆作品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飛舞》 地柏 陶保忠作品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玉樹臨風》水橫枝 陳子明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精彩回放:

盆景人談論盆景:盆藝功夫在盆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