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受《從零到一》作者啟發,同心醫聯用複雜性協作模式來做醫療創新

受《從零到一》作者啟發,同心醫聯用複雜性協作模式來做醫療創新

醫療創新企業的定位,向來都很模稜兩可。人們習慣於按照二元法則,簡單地將其定義為技術和服務類,又或是輕、重資產企業。但對一些公司而言,這種定義來得並不準確。

如果你讀過《從零到一》,那你應該有聽過其作者彼得·泰爾(Peter Thiel)的大名。事實上,相比那本創業書籍,彼得·泰爾提出的一種關於企業壟斷的模式,更值得人們去品味。這便是——複雜性協作(Complex Coordination)。

按照其定義,創業企業如果可以與工程師、監管者等多種角色打交道,能將差別迥異的多種跨界資源有效整合,用正確的方式進行運營,能產生一種新的「產品」,其名為「複雜性協作」。

例如蘋果手機,它沒有任何一個元件需要技術上的重大突破,但蘋果公司將硬體、操作系統和應用商店等多種要素有效整合在一起,建立起了一個新的價值鏈,於是他們成功了。

在國內,一家名為同心醫聯的互聯網醫療公司,憑藉複雜性協作的獨有打法,不僅獲得了聯想之星、君聯資本、經緯中國、中金資本等一系列投資機構的青睞,更成為了國內醫療創新行業中少有的能自給自足的企業。

同心醫聯如何打造複雜性協作?

下面這張圖,是同心醫聯CEO劉偉奇對於公司模式的坐標展示。

由圖可知,同心醫聯的複雜性協作,縱向覆蓋傳統醫療、互聯網醫療和智能醫療。橫軸則是以影像為基準,通過整合成像技術和AI技術,覆蓋影像科和臨床的外科、神經、心血管等科室,實現跨學科融合。

據劉偉奇稱,他們並非在一開始就有計划去做複雜性協作,而是在發展的歷程中,慢慢試錯、總結而成。

2014年5月,同心醫聯正式成立。那時的同心醫聯,主要從事慢病隨訪管理業務。醫院科室的需求在於,希望能把病人的病歷收集起來,一方面輔助科研工作,一方面實現隨訪中的患者管理。對此,同心醫聯當時做了一個APP和網頁端,幫助醫生連接患者。

但在做的過程中,劉偉奇發現符合醫學預後管理要求的服務,是與患者的生活習慣對抗,因此很難真正推行下去。於是2015年,同心醫聯結合醫院臨床需求,開發了一款影像共享檢查平台。

當時他的思考是,找到一些有閑置資源的醫院,幫助它們把一些閑置的影像設備資源利用起來。另外一方面,為他們對接有需求的醫生和患者。而同心醫聯,則是服務三方。

但劉偉奇很快發現,醫療最大的問題,並不在於利用互聯網做簡單的連接,而是合格供給端的嚴重不足。因此,雖然當時同心醫聯為醫院輸送了不少病人,但一些醫院由於能力不足,甚至不願意接收他們。

而在整個服務環節中,同心醫聯作為中間方,由於把控力較弱,因此很容易變成貼錢、燒錢的業務。雖然當時能從醫院獲取到分成,但仍不足以覆蓋整個運營成本。

總結之後劉偉奇認為,凡事不能有效改善醫療供給端的商業模式,在醫療體系中都沒有前途。而第三方影像中心和AI等新興服務和技術,能真正有效改進供給端的問題。

不過,同心醫聯的前期嘗試並未白費,在這一過程中,公司鍛煉了團隊有效找到醫療核心需求的能力,建立了服務醫生、患者的能力。在劉偉奇的回憶里,這些都是做複雜性協作的基礎。

2016年,同心醫聯一方面投入線下重資產,自己買設備,建影像科室,搭建自己的醫生、技師、護士團隊。

另外一方面,同心醫聯研發了一款影像雲平台。它可以把醫院所有的影像數據,從預約、檢查、診斷、報告發送和遠程會診,同心醫聯都做到雲平台上。

全國任何一個地方的患者來做檢查,同心醫聯都採用集中式診斷,將病歷存在雲平台上,進而由北京三甲醫院的影像醫生進行診斷,診斷之後下髮結果。

截至目前,同心醫聯已經在一線城市建立了8家自營影像中心,合作超過300家影像中心。公司在雲影像、醫療數據云存儲、智能醫療等多年的耕耘經驗,幫助其積累了豐富的海內外優質醫療資源。

複雜性協作的集大成者——科技醫療平台和格物系統

線上病歷運轉和集中診斷、互聯互通,以及線下實體影像科的運營,讓同心醫聯鍛煉了自己抓市場、建科室、做運營的能力。這些要素齊全之後,複雜性協作的價值便應運而生。

在此契機下,同心醫聯針對心腦血管、腫瘤等大病和慢性病人群,融合了自身所有業務,推出了一個集大成的科技醫療平台。

在整個平台中,同心醫聯利用影像中心能夠直接面對醫生、患者的優勢,做差異化服務,拓展更多服務場景,將第三方影像中心與互聯網醫院聯結,以病種為核心,從臨床需求出發,利用先進的影像人工智慧技術,設計特色檢查套餐,輸出特色診療方案。

在上圖中可以看到,互聯網醫院、線下影像中心都是載體和入口,讓醫生和患者通過線上、線下的場景進入到服務體系中,從而享受到同心醫聯高質量的優質服務。這正是這種複雜性協作的模式,讓同心醫聯在國內外獨樹一幟,甚至找不到對標對象。

現如今,公立醫院的就診量逐漸飽和,而民營醫院數量雖然已經不可小覷,但在能力上還尚未擔當起分流的重任。可以看到的趨勢是,在2030年,中國的醫療結構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約有50%的患者有望遷移到民營醫療體系中。

對企業而言,如何承載這部分患者是必須思考的問題。同心醫聯的複雜性協作在劉偉奇看來,將是替代純輕資產的互聯網醫療和重資產的連鎖診所、醫院最好的發展方向。

他認為,現如今,國內真正的醫療核心和應用場景,基本都在公立醫療這一非市場化機制下的公益性體系中。企業只有具備了端到端的控制能力,才能在這個體系內實現落地。在擁有複雜性協作的形態後,同心醫聯可以更進一步,探尋開放共贏的理念,這便是「格物系統」的理念。

「大而全,絕不是同心醫聯的使命和目標,做服務閉環,才是本質。『格物系統』不是一個單純的數據連通介質,更是一個可靠且不斷成長的AI軟體平台與數據中心。配合互聯網醫院與第三方影像中心,同心醫聯可以依靠『格物系統』築成集優秀醫療資源與人工智慧應用的醫療生態圈。」劉偉奇說。

複雜性協作的特性

相對於非複雜協作,複雜協作的特性是什麼?

首先,是服務的聚合性。與蘋果的iPhone等產品不同的是,同心醫聯是醫療服務的結合,它不是一個具象可視化的產品,更多是一種服務體驗。

例如互聯網醫院,包括APP、網站、小程序等在內,它融合了各種醫療服務,如挂號、檢驗、檢查、會診等。在背後支撐的,是各種醫療資源。換言之,複雜性協作,並不意味著同心醫聯什麼都做,而是旨在從不同階段,如診前、診中、診後等環節改善患者體驗,它更像是一個醫療服務的聚合體。

複雜性協作的另一個特點是:開放性。換言之,企業在從事複雜性協作中,一旦涉及不具備充分市場競爭的環節,就最好由企業自己設計構建。

以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創建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為例。Musk的理念是,如果一個汽車零件只有一個供應商,那麼Musk會選擇自建生產能力,而不是從這個獨家供應商購買零件。因為獨家供應商壟斷會導致Tesla沒有議價能力,在採購方面非常被動。

所以,企業與外部供應商合作,應該在那些供應商有充分競爭的領域進行,可以通過供應商彼此競爭促進價格下降。由於遵循這樣的經營理念,Tesla有大量的零件需要自己生產製造。對此,公司建立了一個龐大的生產製造鏈條,持續改進產品和生產能力。一旦企業整合好各類資源,建立起複雜性協作,那麼他們對世界的改變將是巨大的。

這點,類比到同心醫聯也一樣。同心醫聯合作的影像中心,一開始並不放置重資產設備,是用醫院內閑置的資源進行共享。但由於醫院的運營管理體系現狀,導致企業很難去把控,因此這也成為同心醫聯自己建設第三方影像中心的初衷。

在同心醫聯構建的科技醫療平台中,更有一些核心的部分,難以外包出去。以影像雲和互聯網醫院這一類偏信息化的業務為例,由於涉及患者的大量數據,而這些數據又反應了患者的隱私。假設企業出現病歷丟失或者患者信息泄露的情況,就會面臨較大的責任和醫學倫理問題。因此,這種業務同心醫聯無法穩定外包,只能選擇自己建。

所幸,輕重資產共存的同心醫聯,現在已經擁有一定的營收,能夠實現自給自足。比起那些純燒錢的項目,複雜性協作體系下的同心醫聯,似乎走得更穩健、更踏實。

彼得·泰爾在評價複雜性協作時曾提到,建立複雜性協作,需要創業企業花費很長的時間和具備很強的能力,有很高的進入門檻,競爭對手短時間無法抄襲,這是獲得壟斷能力的一種方式,只是之前不被投資人所注意。

這種門檻,同心醫聯也有。憑藉輕重資產融合、縱向產業覆蓋,以及橫向科室滲透,同心醫聯在短短几年間,構建了「臨床導向、跨界融合、開放共贏」的服務閉環。不過形態也好,模式也罷,都不是同心醫聯關心的重點。「企業應該深入到醫療的核心需求,在這個條件驅使下,你長成什麼樣,就是什麼樣。」劉偉奇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蘋果最新專利曝光:可全屏識別指紋 任意位置皆可解鎖
社交VRBigscreen宣布登陸Oculus Quest,Rift S平台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