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築夢情緣》民國青年建築從業人員的成長史

《築夢情緣》民國青年建築從業人員的成長史

《築夢情緣》已然在暑期檔熒屏的颳起了現實主義美學的風潮。這部製作精良、頗具民國復古之氣的勵志劇,一改以往同年代電視劇的戲謔歷史的刻奇腔調,以青年建築從業人員的成長史為敘述主線,聚焦變革時代每一個與國民命運休戚與共的個人是如何做出艱難的人生選擇,從而改變自我,實現人生理想的

職業劇在近兩年的電視劇市場上的熱度有增不減,只不過大多數劇集聚焦職場上的爾虞我詐,或者辦公室戀情的卿卿我我,格調不高,也甚少有所突破。不過,《築夢情緣》的出現則為職場劇增添了一個新的書寫空間。民國上海,作為中國居住空間現代化最早的一個城市,誕生了很多此前從未有過的職業以及細分行業。這當然是上海作為通商口岸的歷史背景所賦予的。但是,外因的促發未必能成就歷史,上海作為近代中國轉型的標本,根本原因是民族國家開始追求主權和改變國際地位的內驅力。

《築夢情緣》的歷史觀決定了這部劇集能夠超越普通的言情故事,沈其南和傅函君曲折的愛情之路嵌套在波譎雲詭的上海灘建築史當中。民國上海人口流動極其頻繁,涌動的資本吸納了長江中下游絕大多數的財富和人才,再加上西方殖民者時時覬覦著殖民地的未來,所以,劇集的主人公能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中還能保有理想和真純,實屬難得。

除過歷史感的逼真還原之外,《築夢情緣》的看點其實還體現在影像的形式與風格上。劇集的美術團隊一方面結合民國史實,在演員服裝上追求復古,幫助演員在台詞和劇情之外實現人物性格的塑造;另一方面,在大量紛繁複雜的外景拍攝中,搭建了富有年代感的故事場景,演員走位在其中,不失為一種享受。同時在視覺流暢度上,劇集以規整的鏡頭運動和前後鏈接的匹配式剪輯,大大提高了形式感。

民國上海因地域關係—地處有良好商業文化傳統、並逐步發展成中國經濟的中心。上海受封建政治和官方文化的束縛相對較弱,開埠以來,社會心理更開放,加速了近代化的步伐。租界每有新的市政設施施行,華界不久就會效仿。1914年上海舊城拆除城牆與租界連為一體,更強化了傳統老城區近代化的趨勢,租界也由最初的城郊地區發展為新興近代城市的中心。民國青年建築從業人員的崛起不僅體現在擁有建築師身份的人不斷增多,它還體現在中國營造廠已逐漸取代外國建築公司的主導地位,成為中國近代建築師事務所的合作主體。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建築師在技術上己經完全有能力勝任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框架結構、大跨結構等建築工程的施工,業務範圍還擴大到其他重要城市。劇集《築夢情緣》對這樣的史實也有所考究和展示,商務印書館、上海市政大廈等地標性建築的落成,也被結構進劇情發展。

正是上海的地理和文化空間,塑造了這座城市「摩登」的氣質。所以生活在上海的知識青年也因此獲得了開放的胸襟和彼時中國少有的國際視野。不管秉持傳統精神的沈其南,還是留洋歸國的杜少乾,面對近代中國新生的建築業,他們擱置了商業戰場上的爾虞我詐,共同為追求獨立的民族而奮鬥,最終實現了職業理想。無論從民國時期建築師的專業知識背景、實踐成果或思想觀念等哪一方面看,中國近代建築活動的主體不僅實現了本土化,而且也實現了現代化。《築夢情緣》的最終劇情也會在此匯聚,一段充滿艱辛和收穫的民國青年建築從業人員的成長史也就此書寫完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戡根定理 的精彩文章:

《進京城》花旦的純爺們演法,富大龍是另一種的不痴魔不成活

TAG:戡根定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