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是春秋四大強國之一,卻被一小國壓制近百年,還慘遭亡國

本是春秋四大強國之一,卻被一小國壓制近百年,還慘遭亡國

「華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義看晉國」,雖然在戰國時期,晉國早已不知所蹤,不過在春秋時晉國是毋庸置疑的超級大國,自從周王室衰敗之後,各諸侯國相繼崛起,隨後接近三百年的時間內,晉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晉獻公在位期間,任用賢能,改革吏治,同時廢除了公族大夫制度,開放言路,聽取各方意見,擴大軍隊編製,掌權26年的時間裡,誅滅富氏子弟,鞏固君主集權,是春秋時期絕對的霸主。

有人說如果讀懂了晉國的發展歷程,也就看透了整個春秋的興衰榮辱,自從周平王遷都至公元前476年,雖然出現了「春秋五霸」之爭,不過從根本上來說,在這三百年中晉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只有楚國可以與之抗衡,正如美蘇超級大國針鋒相對一樣,晉國與楚國的對立,最終以晉國解體為告終。

許多人都不明白,晉國佔據北方黃河流域,有發達的農耕文明,也曾是統一全國的霸主,為何會走向解體的結局呢?而晉國滅亡也預示著春秋時代的結束,其實盛極必衰是不變的定律,當一個國家發展到飽和階段時,就會出現許多問題,即便是強大的晉國也躲不過這個定律。

晉國最初也是一個小國,通過不斷地對外擴張才有了鼎盛時期的疆域,晉國受周朝分封,它的興衰歷程也離不開周朝的影響,周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存在意義重大,是華夏文明的最初塑造者,同樣也是最後一個奴隸制王朝。

周朝原本是商朝的一個附屬國,周文王時期周氏部落開始崛起,後來周武王起兵推翻商朝,正式取代商朝的統治,武王建國以後,實行封建統治,廣封宗族子孫和有功的大臣,這樣做的目的除了維護周王室的統治以外,還有一個就是為了鞏固邊防,消除邊境危機。

在這種考慮下,分封了許多諸侯國,平時固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周天子作戰,晉國就是其中的產物之一,最初晉國位於山西南部,整個國家面頰狹小,不足100平方公里,周王朝只是為了用晉國來防備戎狄入侵。

當時的中原大地除了周王朝以外,東西南北都需許多外族勢力,尤其是北方的戎狄,一直是周王室的心腹大患,而晉國的處境更加危險,位於戎狄與周王室之間的緩衝地帶,一旦雙方開打,無論孰勝孰負,晉國一定會受到波折,一直夾在中間受氣,晉國也明白自己的處境,如果用盡全力去打戎狄,很可能會引來對方瘋狂的報復,而且得來的好處都要上交給王室,自己吃力不討好,反過來如果失敗,如何向周王室交代。

於是想來想去,晉國想到了一個絕妙的辦法,這個解決方案就是晉國一方面聽從周王室的指揮正面對抗戎狄,私底下卻與戎狄商量好,暗自給他們提供大量軍用物資,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一種平衡狀態,晉國也能一直對周王室有存在價值。

正是在這種策略下,晉國一直處於發展狀態,壯大自己的勢力,野心逐漸膨脹,開始對周邊的小國下手,不過就在對外擴張的時候,晉國遇到了一個勁敵——虢國,可以說是晉國稱霸之前最強勁的對手,虢國也是周王室的藩屬國,君主是周文王的弟弟,本來有南北兩部分,後來北方被鄭國吞併,只剩下南虢國藉助地理優勢存活,虢國是周王室最依仗的國家,歷代國君都要侍奉天子,同時還代行掌管天子軍隊,藉助天子名義號召各國,晉國擴張時,周王室十分緊張,因此就派虢國從中阻攔。

晉國雖然已經十分強大,但是對於虢國沒有一點辦法,於是就藉助虞國幫助,暗中渡過黃河,偷襲得手,當時虢國還在抵抗北方的犬戎,聽到晉國偷襲的風聲,即刻調兵返回,結果還是沒有挽回敗局,最終慘遭滅國。

反觀晉國得手以後,順手就消滅了幫助過自己的虞國,剷除了最大的絆腳石,隨後開始走上爭霸道路,諸侯爭霸時許多小國都被兼并,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個強國,後來周王室威信下降,晉國經過一番內亂之後,晉文公回國掌權,帶回了許多隨從。

這些人逐漸成了晉國貴族,掌握話語權,公元前497年,趙氏、魏氏等把持大權,公元403年,周王室被迫冊封三王,晉國最終滅亡。

參考資料:

【《史記·晉世家》、《史記·十二諸侯年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說歷史LS 的精彩文章:

劉備奪取益州時,龐統提出上中下三策,劉備為何只選了中策?
司馬懿留下一禍患,讓此地漢人絕跡,困擾隋唐400年,差點亡國

TAG:靜說歷史L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