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評分9.1,你從中看到了怎樣的世界?

《愛,死亡和機器人》豆瓣評分9.1,你從中看到了怎樣的世界?

其實,林叔在開始寫之前,還是有一部分是沒完全連接和理解的

今天,在紳士君的推薦下,林叔看了這部《愛,死亡和機器人》(也被大家稱之為「愛死機」),目前還是看到第7集。

怎麼說呢?

這是一個很有深度的動畫電影短片系列,每一集,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都會引發人們不同的思考。

也應了莎士比亞那句「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這部由Netflix出品的《愛,死亡和機器人》一共有十八集,導演是曾經拍過《死侍》的蒂姆·米勒和拍過《七宗罪》的大衛·芬奇

《愛,死亡和機器人》這部動畫的製作也是相當別具一格,他們召集了五個不同國家(美、法、韓、匈牙利、加拿大)的頂尖動畫製作團隊,組成18個項目小組,每個小組獨立製作其中一集。

在前幾天,林叔還專門寫了一篇聊Netflix(網飛)這家公司的文章。

網飛向來的風格都是,給製作團隊超級充足的製作經費和極大的發揮空間,讓製作團隊能在製作過程當中完全放飛自我,以生產出最佳的作品。

《愛,死亡和機器人》每一集的時長從5分多鐘到十幾分鐘不等(1-7集是這樣,後面的不知道是不是一樣的),觀影評級為R級,也就是限制級,17歲以下人士必須在父母或成年監護人的陪同下才可以觀看。

直到林叔寫本篇文章時,《愛,死亡和機器人》在豆瓣有196361人進行了評價,豆瓣評分為9.1分。

想必,那些看完了的觀眾,在短片中都找到了自己滿意的答案,所以才給出這麼高的分數吧?

本篇文章非影評,僅為表達林叔對此片觀看後的一些淺薄的理解。

如覺得表達的觀點與你的觀點不一致的,歡迎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

假如你還沒看過,而且已經成年了的話,林叔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看(目前B站有一部「馬賽克成精版」),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愛,死亡和機器人》據說都是根據科幻小說改編而來,而網飛為什麼選擇這十八個題材?林叔的個人理解,應該是這十八部剛好能覆蓋到他所需要的揭露人性的黑暗面和警醒世人的素材。

在看完的七集中,每集都有著獨立的名字與劇情。

其中,有幾集是讓人看完後有點一頭霧水,覺得不好理解的。

但是,林叔嘗試著將他們重新排列和重命名之後,彷彿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噢!原來如此!

這儼然跟網飛前幾年推出的互動劇《黑鏡:潘達斯奈基》有著類似的手法。

互動劇差不多是從2016年開始流行,一部名為《夜班》的真人互動電影遊戲在STEAM上登陸,進入大眾視野。

隨後,《底特律:成為人類》和《黑鏡:潘達斯奈基》在2018年同年上映,瞬間引爆網路,受到大量網友熱評。

《愛,死亡和機器人》與《黑鏡:潘達斯奈基》又有不同的是,《黑鏡》是一部總長312分鐘的完整的電影,在觀眾的選擇下,能體驗到的時長大概是90分鐘左右。

而《愛,死亡和機器人》則是一部讓人看上去,所有分集幾乎都毫無關聯的短片動畫電影。

但你稍加琢磨就會發現,他們似乎又有著某種關聯。

這實在是件很奇妙的事情!

在《愛,死亡和機器人》的前七集中,林叔試著將他們重新命名並重新排列了一下觀影的先後順序(由於都是獨立故事,所以,調整觀影順序並不影響觀影體驗)。如下:

第六集:當酸奶掌管世界(進步

第五集:奪魂者(選擇

第四集:戰服(入侵

第一集:桑尼的優勢(傷害

第三集:目擊證人(循環

第七集:天鷹座裂縫外(真相

第二集:三個機器人(滅絕

關於劇情林叔就不去劇透了,這樣,大家在看的時候就不會有先入為主的觀點。

這一小段排列的總結為:世界在不斷進步,人類開始入侵,傷害在不斷重複上演,真相太過殘酷,人們選擇了活在虛構的世界當中,最後導致了人類的滅絕。

當然,這僅僅是看了前面七集的一個聯想。如果將18集全部看完,必然又是不一樣的體會。

導演之一「蒂姆·米勒」在接受採訪時稱:這是一封寫給宅男們的情書。

而你,又從中看到什麼呢?

最後,Emmm...說句題外話:網飛會不會在此次試水之後,將這十八部IP各自打造成一套全新的英雄作品,成為另一個版本的復仇者聯盟?

好了,我是林叔!一個「半道出家」喜歡動漫的老先生,想必我的後半生也會執迷於此吧!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私信告知),原創不易,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紳士動漫 的精彩文章:

新史萊克學院曝光,多了霸氣,卻少了靈魂,網友:懷念從前的小破院!
寧榮榮:我穿「合體襪」,小舞:我穿「液體襪」,她:看我陰陽襪

TAG:紳士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