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世間你最無能為力的事

世間你最無能為力的事

//

令人心碎的無奈

//

1、令人心碎的無奈

兒子五歲夭折,這是愛默生一生中最悲痛的事情。可是,就在這個災難發生五天之後,他在日記里寫道:「我知道,悲痛會慢慢淡漠,人家又會逗我笑樂,我又將在小小的希望和小小的恐懼面前躬腰曲背,把墓園忘掉。」

作為一個有過相似經歷的父親,我深知愛默生寫這些話時的無奈,這無奈比悲痛更加令人心碎。

親骨肉——以及一切誠摯相愛的人們——生離死別,陰陽隔絕,一方面是無比悲痛,因為永無重聚的希望,另一方面這悲痛卻似乎不可避免地會被瑣碎的日常生活沖淡,而事實上只是被掩蓋了而已,因為其實質沒有發生一絲一毫的改變。

那麼,苦難之子啊,不必為此自責。須知巨大的悲劇與日常生活中瑣屑的悲歡不在同一個層面上,所以,前者不會阻擋後者,後者也不會褻瀆前者。

2、往事栩栩如生,但人生如夢

一個至親之人的死是多麼不真實,你見證了遺體,你參加了追悼會,但你仍然不相信。往事栩栩如生,你和別人談論時會進入情境,立刻又想到他已經不在了,那些往事沒有了承載,成了飄在空中的夢。此時此刻,人生如夢不是抽象的感嘆,而是你深切感受到的事實。

3、牽掛

一個親密的友人走了,世界喧鬧如故,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但是,這喧鬧於我遙遠而隔膜,這個世界因為不復有他,和我之間的距離也一下子拉遠了。愛情、親情、友情,這些最具體的人間情感,原是一個人與世界之間最緊密的紐帶,任何至親之人的離去,都是一條紐帶的斷裂,同時也增加了一份對天國的牽掛,這牽掛是天國存在的證明。

4、生活本身的邏輯

至親之人最不敢想像的是一朝永別,然而,這個日子必然到來,令人徒喚奈何。

不過,請觀察一下實際生活中的情形,當死神真的喚走了其中一人時,另一人會怎樣?他(她)當然會悲痛欲絕,但不管多麼悲痛,他一定會慢慢地接受這個無情的事實,然後繼續生活下去。

我認為這種情形十分正常。一個人既然面對自己的死也是無助的,那麼,就不必為面對另一人的死的無助而苛責自己了,即使那是至親之人。這是生活本身的邏輯,大自然不把超出其規定的責任加在相愛者身上。

5、隨時準備割斷塵緣

死是塵緣的徹底了斷。無論你多麼愛你的親人,死都不容置疑地割斷了你和他們之間的一切聯繫。即使有不死的靈魂,你在天國或來世的生活和他們也是沒有絲毫關係的了。這極其殘酷,但你只能接受。因此,你要隨時準備放下,你對你的親人的愛只可限於你的有生之年,不可為你死後他們的遭遇擔憂,你要始終清楚那不再與你相關。

6、忽然想

走在公園裡,廣播在介紹歷史名亭園,說到了蘭亭和王羲之父子。我忽然想,曾經有過多少活潑而偉大的生命,他們和他們的精彩生活都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了。我和他們之間隔著漫長的歲月,這漫長的歲月也都已經成為過去。與這漫長的歲月相比,僅僅一瞬間,這個世界上也不再有我了……

無奈。無言。否則還能怎樣?

7、希望

我無限留戀這個世界,留戀我的親人。但是,我知道,分離的那個時刻遲早會來臨。我希望走得乾脆,對於自己來說,長痛不如短痛,對於親人來說,長悲不如短悲。

其他優質文章推薦

想知道周國平老師完整回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好萊塢女星塞隆7歲兒子變 「女兒」:我們應該給孩子充分的自由嗎?
汪曾祺: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要做到「沒大沒小」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