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志願軍血戰13天,一個4萬人的軍打得只剩2000餘人

志願軍血戰13天,一個4萬人的軍打得只剩2000餘人

朝鮮戰場有這樣一次戰役,志願軍一個軍的兵力打得只剩千人,3個主力師打光2個,剩下的1個只剩下不到2000人,這一場戰役就是1951年發生的鐵原阻擊戰,而這個打光了的部隊就是志願軍的63軍。

63軍是入朝作戰的第二批部隊,軍長是傅崇碧。入朝後在臨津江戰役63軍就凸顯鋒芒,以猛烈的攻勢撕開聯合國軍的臨津江防線,將聯合國軍的土耳其旅、菲律賓營和英軍的第29旅打得潰不成軍,但是在北漢江地區遭遇美軍猛烈炮火,加上美機械化部隊的快速分割,整個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無奈只能撤退轉移。由於聯合國軍攻勢猛烈,局勢突轉,63軍被派往鐵原地區防守。

經過臨津江戰鬥63軍損失不小,而他們阻擊的正面之敵是美英5萬餘人的部隊,這支聯合軍隊配備千餘門火炮,200餘輛坦克。而飢疲交加的63軍火炮只剩200餘門,面對如此強悍之敵阻擊任務十分艱巨。面對劣勢軍長傅崇碧只能採取分散兵力的打法,以減少敵人密集火力的殺傷程度。此前志願軍的64軍和65軍就吃過這樣的虧,兩個軍5萬多人馬被圍狹小地域連炸兩天,損失慘重。除了白天在正面阻擊敵人,到了晚上傅崇碧便派出小股部隊襲擾敵軍陣地,遲緩敵軍進攻。

美軍經過與志願軍的數次交手也分析出了經驗,白天美軍就猛烈攻擊志願軍陣地,到了晚上就收緊兵力,將裝甲集群安插成環形,裝甲車在外,士兵在內,還不時向天空發射照明燈,周圍一有風吹草動就炮火齊發,以防志願軍夜間的偷襲。這種戰法讓志願軍的近襲部隊吃了大虧。

63軍的189師和188師擔當正面阻敵的任務,187師負責側翼的防禦任務。由於正面之敵攻勢猛烈,承擔阻擊任務的兩個師損失慘重,不得不調派側翼的187師前往正面救火。63軍的阻敵任務進行到第10天,正面的兩個師幾乎都打光了,187師能用的兵力也僅剩不到一個團。經過10餘日的鏖戰,63軍用盡了阻敵的招數,雖然最大的削弱了美軍的進攻,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

鐵原戰事打了13天美軍也吃不消了,只能暫停對鐵原前線的攻擊,就地組織防禦。這一仗63軍幾乎被打散,3個主力師近4萬人的隊伍最後只剩下2000餘人,以慘重的傷亡擋住了美軍進攻的箭頭。鐵原地區更是在美軍的凝固汽油彈下化為一片焦土,美軍也是打得筋疲力盡,高層指揮官也意識到徹底擊敗志願軍有點不切實際,以妥協的方式結束戰爭可能是最明智的做法。在鐵原戰事結束一個月後雙方在板門店開始了談判,本以為和平的曙光就要出現,誰曾想這一談判竟持續了兩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後日軍對各國的戰爭賠款,唯獨有個國家臉皮很厚
國軍一個師面對日軍一個大隊被全面碾壓,原因是什麼?

TAG: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