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軍史雜談:海軍718工程回憶—導彈靶場為何選在南太平洋

軍史雜談:海軍718工程回憶—導彈靶場為何選在南太平洋

1978年7月12日,國防科委確定DF5型全程飛行試驗,準備4發,爭取成功發射2發,並確定了海上落區和備用落區,試驗代號為580任務。

DF5型導彈的射程近10000千米,以國內的運載火箭發射場作為圓心,射程為半徑畫一個大圓,落點只有北冰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北冰洋的環境根本不適合作為試驗靶場,我國能夠選擇的只能是太平洋或印度洋。

選擇落區的工作是一項相當繁雜的工作,既受海況、氣象等環境因素影響,也受通信、控制、打撈回收等技術因素的制約,更受政治、外交等國際因素影響。為此,海軍早在好幾年前就開始投入選址工作。

按常規看,比較理想的試驗靶場是太平洋,海軍艦隊進出也最方便。但那時候的「太平洋並不太平」,美國海軍有強大的第七艦隊,太平洋上的主要島嶼都控制在美軍手裡,還有海上自衛隊等得力助手,中國海軍只要一出島鏈,就會有沒完沒了的反潛巡邏機跟蹤。因此,我國最早選定的彈道導彈全程飛行試驗落區是在印度洋,而不是太平洋。

當時,我國在印度洋周邊還是有一些朋友的,除了與三哥關係不佳,和緬甸、斯里蘭卡、坦尚尼亞等國家的關係都不錯,同時這兒也是蘇俄海軍鞭長莫及的地區。因此,靶場設在印度洋要比太平洋安全一些。但到了1972年形勢發生了變化,我國和斯里蘭卡發表了聯合公報,我國政府堅決支持斯國反對超級大國侵略擴張、將印度洋建成和平區的主張。這樣一來,向印度洋發射彈道導彈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就在這一年,大統領尼克松訪華,雙方達成一致,緩和對峙的局面,共同遏制蘇俄在亞洲地區的擴張。這樣一來,我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壓力頓時小了很多,於是,導彈靶場最終定在了太平洋。

1976年到1978年,國家海洋局派出向陽紅5號海洋調查船四次遠征南太平洋進行綜合調查,為選定試驗海域提供了科學權威的海上水文氣象依據。

首先,要有良好的水文氣象條件,風平浪靜是最好的,重力場變化比較平緩,而且水深比較深,因為我們要讓它升起八十到一百米高的水柱,這樣雷達就好掃了;其次,海底地形不能太複雜,複雜的水下條件會影響聲吶的工作;再次,靶場不能離南太平洋的那些島國太近,要避開200海里經濟區;最後,不光要選擇靶場,還需考慮到二級彈體落區。綜合上述因素,向陽紅5號前後共考察了4個海區,最終選定以東經171度33分為圓心,半徑70海里(約130千米)的圓形海域內的公海上。

1980年5月18日至5月21日,國內先後向南太平洋發射了2枚DF5型導彈,第一枚準確命中目標,第二枚因控制系統問題引起二級發動機提前6.4秒關機,導彈偏差近約1400千米。580任務後,航天系統根據試驗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對導彈進行改進,逐步解決了DF5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問題。

順便說一句,DF5型導彈設定的打擊目標並不是美帝,而是蘇修,近10000千米的射程足以打擊蘇修的大部分目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牛錄談 的精彩文章:

艦聞雜談:為什麼說海軍的小步快跑造艦方針是正確的
艦聞雜談:第二代四大金剛—海軍引進956型驅逐艦始末

TAG:牛錄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