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禪詩欣賞 廬山煙雨

禪詩欣賞 廬山煙雨

廬山煙雨

【宋】蘇軾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是一首廣為宗門引用的理趣詩,形象地展示了未悟與悟後的境界。

青原惟信禪師有一段著名的禪話:「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休歇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表現了一個達者未參、初悟、徹悟的禪修過程,也是這首禪詩最好的註腳。

廬山煙雨風光與浙江的錢塘潮,都是聞名天下的勝景,多少騷人墨客為之傾倒,揮毫潑墨,這等名震宇內之寶地不親自去見識一番,是會抱撼終身的。可是到過之後,卻發現沒什麼特別,依然是廬山煙雨與錢塘浪潮。

悟前千般恨難消,千念萬慮,放舍不下,把那廬山煙雨與浙江潮,把那須實證的佛性禪心,看成非我的存在,其實大謬;等到大悟後,放下諸念,才明白那勝景亦不過是佛心我心的微妙體現而已,佛性在悟前悟後未曾有絲毫改變,依然是廬山煙雨浙江潮,只不過覺者放下了心中執念而已。

是以學佛修道,不需尋求奇特體驗,把當下應做之事做好,不管有何境界來臨,觀察、了解、處理、放下即可。但能依教奉行,終能直趣菩提。

精 彩 開 示

若有受益,隨喜點贊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州光孝寺 的精彩文章:

背後長痘說明體內有濕
供養安居僧,有何功德?

TAG:廣州光孝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