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藏晚清、民國期刊創刊號

復旦大學圖書館館藏晚清、民國期刊創刊號

晚清、民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在這個風雨交加、國危世亂、各種矛盾交織紛繁複雜、兩千年來未曾有過的大變局時代中,期刊是最接近歷史真相的記錄者。可以說,晚清、民國每一期期刊中的細節,都值得仔細推敲,它身上附著的每一條線索,也都能將我們帶到它曾經划出的歷史軌跡中。

1949年以前有記錄可查的出版期刊約有3萬餘種,至今國內外圖書館無一全面收藏。復旦大學圖書館幸運地收藏了許多這一時期的期刊,並且裡面不乏珍貴的創刊號。

「創刊號」是一種期刊所出版的第一期。創刊號還有不少的「別名」,如:《紅玫瑰》的創刊號叫「特刊號」,《活時代》稱「創始號」,《矛盾》稱「發動號」,《一般》雜誌叫「誕生號」;還有雜誌的第一期叫「露面號」……

創刊號代表著一本雜誌的誕生,宛如初生兒的第一聲啼哭,蘊藏著生命的意義;創刊號又是新雜誌的第一畦犁痕,播種下希望、知識、智慧、文化與心血。今天,就從創刊號中摘選一二,帶著大家領略一番「創刊號」亮麗的風景。它們或刊名有趣,或封面別緻,試用現在的眼光重新打量其內容,耐人尋味。

繡像小說(索書號:乙4685)

創刊於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五月,李伯元主編,線裝半月刊,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1906年4月停辦,共出72期。

我館館藏第1-72期。

《繡像小說》是晚清時期我國古典小說的一種刊行樣式,是帶有插圖的一般通俗小說。其所刊作品之重要者如《文明小史》、《活地獄》、《醒世緣》等。該雜誌致力於宣傳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想,發揮小說的「化民」功能,便於群眾閱讀理解。所刊內容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的黑暗和腐朽現象,意在使人民群眾脫離愚昧走向清醒,破除迷信,反對纏足等,灌輸科學知識。使民眾了解現實,利於改革,自求生存,富強國家。

東方雜誌(索書號:乙1938)

光緒三十年正月二十五日(1904年3月11日)創刊,月刊。東方雜誌社編輯,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九年(1920年)一月第17卷改為半月刊,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一月(第44卷)恢復為月刊。同年十二月終刊,共出819期。

我館館藏全套。

創刊號有《新出簡要章程》云:「本雜誌以啟導國民、聯絡東亞為宗旨」。該刊為綜合性刊物,是影響最大的百科全景式老期刊,有百年老刊、刊中壽星、大匠如雲等盛譽,可謂春蕾獨卉,一幟永紅。

梁啟超、蔡元培、嚴復、魯迅、陳獨秀等著名思想家、作家都在該刊發表過文章,杜亞泉、胡愈之等出任過其主編。

《不忍》 月刊(索書號:乙536)

民國二年(1913年)二月創刊,在上海出版,由廣智書局發行。內容除「國聞」、「附錄」部分外,均系康有為個人著作,先後由其門人陳遜宜、麥鼎華、康思貫擔任編輯人。1913年11月出版第8期後,因康有為母喪停出。1918年1月,續出第9、10期合刊,由潘其璇編輯,以後再未續出。共計發行10期。

我館館藏第1-10期。

戊戌變法失敗後,康有為避難日本,設立保皇會,鼓吹「開明專制」,反對革命。1913年康有為回國後主編《不忍》雜誌,宣揚尊孔復辟。《不忍》雜誌主要刊登康有為個人的著述,問或也刊登其先輩的詩文、朱九江詩文和袁世凱給康有為的電報,但所佔的比例相對比較小。

關於《不忍》雜誌創刊的理由,康有為在《雜誌序》提出「十不忍」:「睹民生之多艱,吾不能忍也;哀國土之淪喪,吾不能忍也;痛人心之墮落,吾不能忍也;嗟綱紀之亡絕,吾不能忍也;視政治之窳敗,吾不能忍也;傷教化之陵夷,吾不能忍也;見法律之蹂躪,吾不能忍也:睹政黨之爭亂,吾不能忍也;慨國粹之喪失.吾不能忍也;懼同命之分亡。吾不能忍也。」以此闡述了雜誌創刊的理由,並對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政府給予了大力批判。

遊戲雜誌 月刊(索書號:乙3187)

民國二年(1913年)十二月創刊。鈍根、天虛我生編輯。中華圖書館印行。出版地上海。民國四年(1915年)六月終刊,共出19期。

我館館藏第1-19期。

創刊號有《序》云:「不世之勛,一遊戲之事也;萬國來朝,一遊戲之場也;號稱王,一遊戲之局也。……由是言之,遊戲豈細微事哉?顧遊戲不獨其理極玄,而其功亦偉。……故本雜誌搜集眾長,獨標一格,冀藉淳于微諷,呼醒當世。顧此雖名屬遊戲,豈得以遊戲目之哉?」

該刊為綜合性娛樂刊物,文學方面有小說、詩詞文、劇曲、譯文等作品。該刊撰稿人有天虛我生、夢犢生、獨鶴、瘦鵑、常覺、瘦蝶、覺迷、愛樓、春聲、劍秋、東園、朗生、東塋、柚斧、率公、善之、丁悚、了青、天白、鶼影樓主、錦霞閣主、溫倩華等。

禮拜六周刊(索書號:乙4470.1)

民國三年(1914年)六月六日創刊。王鈍根、劍秋編輯。中華圖書館發行。出版地上海。民國五年(1916年)四月二十九日停刊,共出100期。後於民國十年(1921年)三月十九日復刊,周瘦鵑、王鈍根編輯,期號續前。民國十二年(1923年)二月十日出至第200期終刊。

我館有部分館藏。

創刊號有《禮拜六贅言》云:「游倦歸齋,挑燈展卷,或與良友抵掌評論,或伴愛妻並肩互讀,意興稍闌,則以其餘留於明日讀之。睛曦照窗,花香入坐,一編在手,萬慮都忘,勞瘁一周,安閑此日,不亦快哉!」

該刊為鴛鴦蝴蝶派小說周刊,除創作小說和翻譯小說外,另有新舊體詩、劇曲、散記等作品。小說以中長篇居多,主要有天虛我生的《孽海疑雲》、姜杏痴的《劍膽簫心》、吳雙熱的《蘸著些兒麻上來》、程小青的《長春妓》等。後100期除小說外也兼刊雜作,如張褥子的《讀書小記》、王鈍根的《拈花微笑錄》、陳瀨一的《睇向齋秘錄》等。

紅玫瑰(索書號:乙2395)

民國十三年(1924年)八月二日創刊。前身為《紅雜誌》。嚴獨鶴、趙苕狂編輯。世界書局發行。出版地上海。自第4捲起改為旬刊。民國二十一年(1932)一月終刊,共出288期。

我館館藏第1-2卷。

創刊號有《發刊詞》云:「紅之為色,在吾國人心理中,隱然可以表示富麗,表示繁華,故為一般人所歡迎。然使紅者而為花,則所謂富麗繁華之特色,乃益顯著而可愛。花之類繁矣,花之紅者亦甚多矣,求其色香濃艷,為雅俗所共賞者,又莫如玫瑰。取此佳卉以名吾雜誌,簡言之,亦冀閱者視此雜誌與芬芳馥郁之紅玫瑰,同其欣賞而已。」

該刊為鴛鴦蝴蝶派文學刊物,主要發表小說,代表作品有不肖生的《江湖奇俠傳》,嚴獨鶴的《人海夢》、趙苕狂的《江湖怪俠》、包天笑的《倡門之病》、徐卓呆的《窮人的貞操》、李定夷的《賭毒》等。

一般(索書號:乙4)

創刊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九月,每卷4期,共出9卷。前2卷有夏丏尊主持編務,第3捲起改由方光燾主持編務。上海開明書店印行,民國十八年(1929年)十二月停刊。期間民國十六年(1927年)五月至八月因故停刊4期,九月復刊。

我館館藏第1-9卷。

《一般》並不一般,《一般》創刊前一個月,開明書店剛好成立,在主編《一般》時,夏丏尊已經是開明書店的編輯,《一般》月刊的發行與廣告都由開明運作。《一般》發刊詞,《的誕生》表示:「好在我們無甚特別,只是一般的人,這雜誌又是預備給一般人看的,所說的也就是一般的話罷哩」該刊發刊詞也不隨俗,不發口號,以「對話」形式做開場白。

這別開生面的卷首語,用對話的形式,向讀者展示了《一般》的動機、性質、宗旨、趣味,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針對性很強。

「好久不見了,你好!」

「你好!」

「聽說你們要出雜誌了

「真的,正在進行中,」

「現在雜誌不是很多了嗎?有什麼教育雜誌,學生雜誌,婦女雜誌,文藝雜誌,還有鼓吹甚麼主義宣傳甚麼主張的許多東西,真連記也記不清楚。」

「你喜歡看雜誌嗎?在現在的許多雜誌中,那幾種最有興味?」

「看呢,有時也去購幾種來看看,你是知道我的,我雖然也入過學校,但並無專門知識,雜誌中的泱泱大文,覺得比學校里的課本還難懂,並且似乎與我們一般人的生活上,也無直接關係,所以總不十分發生興味?」

「那麼,你在閑暇時,用什麼消遣呢?」

「還不是看看小報畫報與《禮拜六》等類的東西?否則就是去叉麻雀,逛遊戲場,或是什麼。」

「這也怪你不得,現在的出版物,各有門類,與一般人不相干的。」

「我很希望《一般》將來成為一般人所歡迎的雜誌,給一般人以許多好處,」

「我們自己也希望,但這要看我們的能力了。」

「再會了,以後隨時在《一般》上領教吧。」

「再會,再會。」

幻洲半月刊(索書號:乙886)

民國十五年(1926)十月一日創刊。創造社主辦。先後由創造社、光華書局發行。出版地上海。

我館館藏第1卷第1、5、9期、第2卷第1、5期。

創刊號卷首有啟事云:「本刊系獨立性質,內容側重文藝,兼及批評討論。……本刊之創設,在擺脫一切舊勢力的壓迫與縛束,以期能成一無顧忌地自由發表思想之刊物,……一切創作,詩歌,雜文,圖畫,批評,介紹,翻譯,討論,均所歡迎。」

該刊編排獨特,每期分上、下兩部:上部為「象牙之塔」,刊登小說、詩歌、散文與美術作品,葉靈鳳編輯,主要撰稿人有周全平、滕剛、洪為法、亞靈、宰木、周毓英等;下部為「十字街頭」,刊登關於文壇和社會的述評、雜感,潘漢年編輯,作者多署「下流人」、「無聊人」、「潑皮」、「小流氓」、「店小二」之類假名。

復旦旬刊(索書號:乙3461)

民國十六年(1927年)十一月五日創刊。復旦大學學生會旬刊社編輯。復旦大學學生會出版委員會發行。出版地上海。民國十七年(1928年)六月出至第2卷第7期終刊,共出13期。

我館館藏第1卷第1-6期,第2卷第1-7期。

創刊號有《發刊辭》云:「本刊……秉有『光明的,明晶的,至善的』一顆善種,一粒舍利。……所以播種的人,和栽培的人,欣賞的人都應有應盡的,愛護的責任,明輝的,無畏的精神。萬不要另蘊魔念,摧殘了燦爛的花,變了舍利的色相,這就是本刊的渴望,也就是復旦之光!」

該刊作為校刊,文學佔據一定篇幅。創刊號有李寶琛、任重、老畏、六逸等人的詩歌、小說、隨筆等作品。

青鶴(索書號:乙1846)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十一月十五日創刊,由上海青鶴雜誌社主編髮行。至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共出5卷19期。

我館有部分收藏。

《青鶴》的創刊號首頁有「本志特約撰述」人名單,共有105人之多,可謂陣容雄厚,其中有陳石遺、丁福保、于右任、周瘦鵑、章士釗等人。從名單上便可知這是本什麼樣的雜誌。有評論說《青鶴》給了30年代上海舊式文人生存和創作空間,是很恰當的。

主編陳贛一《青鶴之命名》,省去了我們對名字的猜忌——「拾遺記雲,幽州之墟,羽山之北,有善鳴之禽,名青鶴。世說曰,青鶴鳴,時太平。國之騷亂,逾廿年,人民望太平久矣,而竟不可見。青鶴善鳴之禽也,且鳴於太平之秋也。今世不復聞其聲,於以見太平之未可遽至,因以其名本志,而本志固未能如青鶴之善鳴,顧期待太平之心,則天下之人皆同,豈獨同仁為然耶,此又本志不敢不勉者也。」

詞學季刊(索書號:乙3245)

創刊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四月一日,有226頁。封面畫為吳湖帆作,葉恭綽題寫刊名。主編者龍沐勛(龍榆生)。

我館館藏第1卷第1-4期,第2卷第2期。

《詞學季刊》首篇為龍沐勛的《詞體之演進》,有啟蒙的意思。前人稱詞為「詩餘」亦謂之「長短句」,有「上不類詩,下不入曲」之論。王士禎說的更模糊——或問:「詩詞詞曲分界?」予曰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定非香簌詩。「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定非草堂詞也。燕歸來之後用「逗號」,比用「句號」有味,也合情理。

《詞學季刊》前4期(第1卷)由上海民智書局出版發行,因屬「曲高和寡」之刊物,銷行不暢,自第2捲起交開明書店繼續出版,出至第3卷第3期停刊。

人間世(索書號:乙44)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四月五日創刊於上海。先後由林語堂、陶亢德、徐訐編輯。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十二月二十日出至第42期停刊。小品文半月刊。「論語派」刊物。

我館有部分館藏。

該刊發刊詞為林語堂所寫,「十四年來中國現代文學唯一之成功,小品文之成功也。創作小說,即有佳作,亦由小品散文訓練而來。……《人間世》之創刊,專為登載小品文而設,蓋欲就其已有之成功,推波助瀾,使其愈臻暢盛。……內容如上所述,包括一切,宇宙之大,蒼蠅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之為《人間世》。

除遊記詩歌題跋贈序尺牘日記之外,尤注重清俊議論文及讀書隨筆,以期開卷有益,掩卷有味,不僅吟風弄月,而流為玩物喪志之文學也。半月一冊,字數四萬,逢初五、二十出版,紙張印刷編排校對,力求完善,用仿宋字排印,以符小品精雅之意。尚祈海內文士,共襄其成。」該刊主要發表體現「論語派」文學主張的小品文,張揚。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文藝觀,曾受到魯迅等人的批評。

主要撰稿人有周作人、林語堂等。

水星(索書號:乙897)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創刊,由北平文華書局出版發行。

我館館藏第1卷第1-2期,第2卷第1-3期。

《水星》的誕生極富詩意——「刊物名字太難取,我們那一晚在某處坐談,也許是舉頭見星,低頭見水的緣故,有人提議叫作『水星』,大家覺得還來得別緻,『水星』就『水星』吧。」多少年之後,卞之琳落實了這個「某處」是北京北海公園的五龍亭——「因為不是月夜,對岸白塔不顯,自石長橋欄杆間只偶現車燈的星火,面前星水微茫,不記得是誰提出了《水星》這個名字……」

當年北海三座門大街14號前院南北屋各三間,聚集著文壇最優秀的一群人:靳以、巴金、沈從文、李健吾、鄭振鐸、卞之琳、李廣田、何其芳。如今,這些人大部分都走了。讓我們盪起雙槳的北海水面,還會有快樂的歌聲飄過,卻不再會有人聚議辦一本什麼文學雜誌了。

蔥蘢(索書號:乙3848)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三月十日創刊,僅出1期。國光文藝社編輯。現代書局發行。出版地上海。

我館館藏第1期。

創刊號有《創刊的話》云:「當前的時代是一個不平凡的時代,同時,也正是一個黑暗無比的時代。……我們只有彷徨。只有迷路!難道我們就永遠彷徨,永遠迷路嗎?——我們要切實地去掙扎,我們要在飛閃,號叫著的雷火,流冰。暴風之中認清了我們的目標去尋光明,『光明』!它會從直的,橫的,錯綜的,五花八門的許多路中尋著來的。」

該刊發表小說、詩歌、散文、評論等作品,間有譯作。撰稿人有錢天起、何德明、綠華女士、董每戡,翁澤永、釘蒂、崔月可、楊勁弓等。

樂觀(索書號:乙4268)

民國三十年(1941年)五月一日創刊。由上海樂觀社出版發行。《樂觀》的外形是特別的狹長開本,長寬之比為2:1,可握於掌中。該刊編輯為周瘦鵑,作者有包天笑、鄭逸梅、徐卓呆、王小逸、范煙橋、胡山源等。

我館館藏第1-10、12期。

《樂觀》的封面皆為當紅女星玉照,依次為:陳雲裳、李綺年、胡蝶、顧蘭君、周璇、路明、袁美雲、李麗華、陳燕燕、李紅、周曼華、白楊。《樂觀》出12期,昔有紅樓十二衩,今有樂觀十二衩。周瘦鵑在「發刊詞」云:「我是一個愛美成癖的人,宇宙間一切天然的美,或人為的美,簡直是無所不愛。」

苦竹(索書號:乙2282)

創刊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又南京苦竹社出版發行,主編胡蘭成。

我館館藏第1-2期。

炎櫻是《苦竹》的封面裝幀者,是張愛玲的密友。對於《苦竹》的封面,同是那時代的人——沈啟無,稱讚有加:「最近看到《苦竹》月刊,封面畫真畫得好,以大紅做底子,以大綠做配合,紅是正紅,綠是正綠,我說正,主要是典雅,不奇不怪,自然的完全。用紅容易流於火燥,用綠容易流於尖新,這裡都沒有那些毛病。肥而壯大的竹葉子,布滿圖畫,因為背景是紅的,所以更顯得洋溢活躍。只有那個大竹竿是白的,斜切在畫面,有幾片綠葉披在上面,在整個的濃郁里是一點新翠。我喜歡這樣的畫,有木板畫的趣味,這不是貧血的中國畫家所能畫得出的。苦竹兩個字也寫得好,似隸篆而又非隸篆,放在這裡,就如同生成的竹枝竹葉子似的,換了別的字,絕沒有這樣的一致調和。總之,這封面是可愛的,有東方純正的美,和夏夜苦竹的詩意不一定投合然而卻是健康的、成熟的、明麗而寧靜的,這是屬於秋天的氣象的吧,夏天已經過去了。」

茶話(索書號:乙2550)

創刊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六月五日,由上海聯華圖書有限公司出版發行,編輯人顧冷觀、呂白華。共出35期,到1949年4月上海解放前夕停刊。

我館收藏有第1-30期。

茶話就是閑聊,海闊天空,東家長西家短,兒女情長,道聽途說,多少前朝興亡事,都付漁樵茶話中。《茶話》創刊一點沒有表白,如「創刊詞」、「編後記」一類。開篇即是陸丹林的《總理大本營時期手札》披露孫中山1923年6月10日,8月26日,9月7日,9月16日致葉恭綽函,11月25日致張作霖函。以上五函,葉恭綽合裝成冊,題跋志感,時葉氏任財政部長。

文藝復興(索書號:乙377)

創刊於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一月,主編鄭振鐸、李健吾。上海文藝復興社出版發行。出至第4卷第2期,1947年11月1日即告終刊。

我館有部分收藏。

《文藝復興》是日本投降後,上海方面出的唯一大型文藝刊物,也是中國當時唯一的大型刊物。創刊號封面是由李健吾設計的,因恰逢國共談判,李健吾先生選取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米開朗基羅的《黎明》,意味著勝利了,人醒了,事業有前途了。但是翻遍《文藝復興》,稍感不足的是,全刊密密麻麻全是黑沉沉的文字,竟無一幅插圖。

創世(索書號:乙3377)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九月十五日創刊。姚大均編輯。創世半月刊社發行。出版地上海。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七月終刊。

我館館藏第1、3、6、9-11、13、17期。

創刊號有《就這樣推展開去(代創刊辭)》云:「放在眼前的世界,是那些崇高,至善的理想逐漸趨於低沉,和平的聲浪被戰爭的宣傳替代了。今日的世界,我們感到失望,今日的中國,我們更感到失望。但現實縱然是失望,在失望之中我們不能悲觀,也不應消沉,我們要繼續不斷努力下去。我們也要喊出那些理性的呼聲,我們要求人類恢復睿智,重複走上理性的路途。」

該刊為綜合性刊物,有劇作、散文、隨筆、評論等少量文學作品。文學方面撰稿人有長風、唐駛、田漢、徐鑄成、安娥、李健吾、洪深、歌牧、朱絳、葉聖陶、吳晗等。

報告周刊(索書號:乙3273)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三月五日創刊,僅出1期。姚雪垠、徐中玉主編。春秋出版社發行。出版地上海。

我館館藏第1期。

該刊無創刊詞。創刊號卷末有《稿約》云:「本刊以站在人民的立場,忠實的批判現實,反映現實為宗旨。分專論,通訊,報告特寫,人物傳記,書報評介,文藝,雜感,木刻,漫畫等欄。各欄均歡迎投稿。」因當局查禁,該刊印成後直至上海解放才得以發行,刊內附有《特刊號啟事》云:「現在大上海解放了,我們把《報告周刊》當作一種『文獻』獻給讀者們,讓讀者們知道在那樣黑暗的時候,某些進步文化界人士,默默地冒著生命的危險,在工作著。」

該刊為綜合性刊物,但創刊號尚無文藝創作,主要是時事評論和通訊。主要撰稿人除編者外有焦敏之、雷丁、蔡尚思、許傑、陸君平、林煥平等。

來源:復旦大學圖書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歷史內參 的精彩文章:

真實韓國歷史課本上的中國歷史地圖,看看和我們的有什麼不同
最便宜的宋版書,每冊只賣6毛錢!

TAG:中國歷史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