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導航,遇見十年!

導航,遇見十年!

來源: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鄒維榮、張文科、韓阜業

時間和空間,源之於宇宙創立,用之於世界存續。從古至今,人類始終在尋找獲取時間與位置的最佳工具和手段,而衛星導航正是這種不懈追求的智慧結晶。

2010年首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在北京舉辦,十年歲月,彈指一揮間。自2012年底北斗二號系統開通亞太區域服務,到2018年底北斗三號系統建成基本系統提供全球服務,北斗系統建設披荊斬棘擁抱全球,衛星導航年會茁壯成長遇見十年。

系統建設「步步為營」

服務性能「穩中有升」

在2010年首屆年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發布了北斗區域系統、全球系統的構成,闡述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按照「三步走」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被認為是「北斗系統在專業領域的第一次全面展示」。從此,官方發布北斗系統建設的年度進展成為了慣例。

「每一次報告,都是中國北斗在世界面前的一次精彩亮相。」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連續在年會上作了十年的主題報告,他認為,每一次報告都是中國北鬥成長壯大、走向世界的一個壯闊足跡。

中國衛星導航年會,遇見十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十年。「十年前,我們只有北斗一號,在軌衛星僅3顆;系統體制RDSS,服務區域限中國及周邊。」冉承其在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上作主題報告,他說,如今我們享受北斗二號,擁抱北斗三號,在軌衛星已達38顆;系統體制RNSS,外加升級版RDSS,亞太區域性能更優,具備全球服務能力。

「依北斗而生,伴北鬥成長」。十年里,北斗系統服務區由亞太拓展為全球,系統性能持續提升,工程建設穩步推進,一年時間內實現10箭19星發射組網的中國速度,比原計劃提前兩年開通全球服務,為世界衛星導航事業發展做出了中國貢獻。

今年年底前還將再發射6到8顆北斗三號衛星,2020年將全面建成北斗三號系統,預計2035年前將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冉承其說:「北斗系統走過了不平凡的十年,帶給我們拼搏的激情,也帶給我們失利的淚水,但終究帶給我們的,是今天的喜悅與未來的信心。」

產品應用「百花齊放」

產業發展「群雄逐鹿」

「十年前,國內沒有一片國產北斗晶元,連北斗相關產品都屈指可數。」冉承其清楚記得,在籌備首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時,大家很難見到北斗的身影,當時北斗二號系統正在建設之中,真正能夠使用的只有北斗一號,在成本、性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局限,所以產品應用和產業規模都不是很大。

冉承其介紹,當前支持北斗三號新信號的,28nm工藝射頻基帶一體化SoC晶元,已在物聯網和消費電子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國產北斗導航型晶元模塊累計銷量已突破8000萬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線銷量已佔據國內30%和90%的市場份額,並輸出到100餘個國家和地區。最新的22納米工藝雙頻定位晶元已具備市場化應用條件,全頻一體化高精度晶元正在研發,北斗晶元性能將再上一個台階。

「我們不僅有了堅強的『北斗芯』,還形成了由北斗基礎產品、應用終端、應用系統和運營服務構成的完整產業鏈。」冉承其告訴記者,目前,北斗在國家關鍵行業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

據統計,2018年國內衛星導航產業產值已超過3000億元;預計至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的規模將超過4000億元,北斗將拉動超過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份額。

隨著與互聯網 、5G、人工智慧以及共享經濟等新興技術和產業模式的融合應用,還催生了精細農業、精準物流、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經濟發展新模式和產業發展新業態,衛星導航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融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

翻看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主題報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與發展》,一串串數字更加令人振奮:截至2019年4月,國內超過620萬輛營運車輛、3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個城市的約8萬輛公交車、3200餘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餘座海上導航設施已應用北斗系統,服務農機設備超過5萬台,實現6級業務應用,推廣北斗終端超過4.5萬台……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委員會主席王兆耀在第十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開幕式上的致辭中表示:「可以說,人類生活因衛星導航而更加便利,經濟發展因衛星導航而更加強勁,地球家園因衛星導航而愈加美好。」

科技創新「繁花錦簇」

國際合作「開放共贏」

回眸中國衛星導航年會十年,期間走遍了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南京、西安、長沙、哈爾濱等城市,參會代表累計23966人次,收錄論文累計4078篇,各類報告累計2653份,獎勵青年優秀論文作者累計288名,「北斗杯」參賽作品累計11507份,參展單位和企業累計1081家。

如今,年會已發展為我國衛星導航技術交流的前沿舞台,和國際衛星導航領域的知名盛會之一,有效聚合國內外衛星導航技術資源,帶動衛星導航技術融合發展,推動衛星導航成果快速轉化,在支撐北斗系統建設發展和增進衛星導航國際合作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十年來,全球衛星導航事業蓬勃發展,已由十年前的GPS和格洛納斯兩大全球系統,發展到今天的GPS、格洛納斯、北斗、伽利略四大全球系統,以及兩個區域系統和多個增強系統並存的繁榮局面。

「衛星導航系統是人類的共有財富。」冉承其表示,中國與聯合國及各有關國積極推進衛星導航系統兼容共用,積極履行國際義務,舉辦兩屆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ICG)大會,主動承擔聯合國衛星導航教育培訓,深度參與國際民航、國際海事、移動通信、國際電工等國際組織的相關衛星導航標準制定,積極推進北斗國際化應用發展,讓北斗系統更好地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當前,全球在軌運行的導航衛星數量已達百餘顆,各系統服務性能大幅提升,引領衛星導航由導航定位服務升級為時空信息服務,基於位置服務的各類增值服務方興未艾。

自2012年底北斗二號系統開通亞太區域服務,到2018年底北斗三號系統開通全球服務,北斗系統建設披荊斬棘擁抱全球,衛星導航年會茁壯成長遇見十年。

過去的十年,北斗從區域走向全球,從追趕變為並跑。未來的十年,北斗將以更新的姿態、更強的能力、更優的服務,造福人類,服務全球,繼續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學習軍團·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在共和國的大地上,怎樣才能湧現出更多杜富國式英雄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