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你理解孩子嗎?」 「孩子也不理解我啊!」

「你理解孩子嗎?」 「孩子也不理解我啊!」

文/丹老師

近日,微博上有則新聞,讓人很是無語。

一名31歲的成年男子,因使用偽造駕駛證被罰款6500元、行政拘留15日。

沒想到,陪同他接受調查的父母聽到這個處罰結果時,情緒異常激動。

他們質問交警:「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你們為什麼罰那麼重?

網友們看不下去了:沒錯,社會專門教育「孩子」。

真的是慣子如殺子啊。

在家裡,父母可以慣著你,但是走上社會,法律法規可不會慣著你。

對「孩子」沒有原則的寵溺,不僅不是愛他,反而是害他。

想起前幾天因禮儀教育而走紅的一段小視頻,視頻中,上幼兒園的女孩,像個小大人一樣站著丁字步,腰幾乎彎成90度,伸展著胳膊和小手,甜甜地喊著:請穿上鞋套上四樓。

這種成人化的禮儀教育方式,有考慮過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嗎?

無論是對成人的過度放縱,還是對孩子的成人化教育,其本質都是沒有把孩子視為一個獨立的生命來看待。

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說:真正愛孩子的父母都明白,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們的意願和感受,尊重他們有做決定的權利。

作為父母的我們,到底應該怎樣理解和尊重自己的孩子呢?

孩子不只是孩子,更是一個獨立的人

台劇《媽媽的遙控器》里,主人公小偉的媽媽對孩子的控制簡直近乎變態。

「媽媽都是為你好」,這句話像魔咒一樣控制小偉的一生。

為了讓小偉考上好的大學,媽媽不惜花費高價,供他讀私立中學。

小偉喜歡畫畫,媽媽嘲諷他不務正業。

為了參加心心念的畢業旅行,小偉甚至偽造成績單,最後還是被媽媽發現後無情拒絕。

小偉的欺騙,徹底激怒了媽媽。為了讓他聽話,媽媽竟然買了一個遙控器,只要摁下,就可以讓小偉一直重複地過同一天,直到修正錯誤。

看得人不寒而慄。

自從小偉媽媽婚姻失敗後,她就把所有的不滿全都發泄在孩子身上,並企圖通過控制孩子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在媽媽的控制下,小偉徹底失去了自己,成年後的他也跟媽媽一樣成了強迫症。

這種現象絕非個例。

好友影兒,最近跟上小學四年級的女兒鬧得不可開交。

「小女孩學學鋼琴多好,我又不是為了她考級,懂個樂器以後也能陶冶情操。」

「我可都是為她好呀,她怎麼就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呢?」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難管了!」

影兒的女兒卻無比委屈:我不喜歡學鋼琴,坐在鋼琴旁我覺得整個世界都不好了。我喜歡的是圍棋,你怎麼就是看不見,也聽不見呢?

很多媽媽把孩子視為自身的一部分,理所當然地提出各種要求。

卻不知看見孩子真實的喜好,才能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馬丁·布伯認為,關係有兩種:我與它,我與你。

當我們帶著預期和目的去和一個對象建立關係時,其實並沒有把這個對象當成和我一樣的存在,而只是實現預期目的的工具。這種關係是我與它的關係。

只有當我們不帶有預期和目的,看到並尊重你的真實存在時,才能建立真正的關係。這樣的關係是我與你的關係。

很多親子關係中,父母都是真心想為孩子好,但卻忽視了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有當父母看到孩子的真實存在,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來尊重時,孩子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內心豐盈的人。

現代教育先驅科扎克說:沒有意志,沒有自我的孩子,是不會有健全的人生的。

一個從小被尊重的孩子,長大後才能尊重自己,才會尊重他人。

用心了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美

電影《奇蹟男孩》里,被男孩的媽媽所折服。

10歲的小男孩奧吉,天生臉部畸形,27次手術之後,奧吉終於能夠呼吸、能夠看見世界,能夠不靠助聽器聽見聲音。

但是,他的面部還是跟普通的小朋友有很大不同。

在學校,總有同學嘲笑他丑,奧吉特別傷心和難過,越想越生氣,在家吃飯時直接離開了餐桌。

對於奧吉的反應,奧吉媽媽特別堅定地說:

你一點也不醜!因為我真正了解你,我說了才算。

心靈的這張地圖會為我們指引方向,外貌這張地圖記錄我們去過的地方,它絕對不是醜陋的。

媽媽的接納和鼓勵,給了他莫大的勇氣和力量。

他戰勝恐懼,克服種種困難,在學校獲得獎章後的這番話,更是發人深省。

「如果你能看透一個人的心,就知道沒有一個人是普通的,每個人都值得大家站起來為他鼓掌一次。」

《少年說》的舞台上,初一學生袁璟頤哭著向媽媽喊:

「孩子不只是別人家的孩子好,你自己的孩子也很努力,為什麼你不看一下呢?」

「你為什麼每次考完試都對我說,你們班的吳笛數學好厲害,英語好厲害,各種都好厲害,老是這樣子打擊我呢?」

「我知道別人很厲害,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呢?」

「你們老是在打擊我,我就覺得自己一定很差。」

媽媽卻倔強地回答:不打擊你,你就會飄。

其實,對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父母的肯定與認同。但偏偏有些父母,對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視而不見。

著名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認為: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精神胚胎,這個胚胎里暗藏著心靈成長密碼。

兒童教育專家孫瑞雪說:一個精神胚胎得到良好發育的孩子,會有極好的感受能力,他充分信任自己的感覺,對任何事情都要尋求自己的判斷和理解。最終,他將成為一個極具獨立判斷能力和豐富創造力的人。

而父母,則是影響孩子精神胚胎髮育的最關鍵的人。

孩子有其自己的發展時區

前段時間,同事大亮特別崩潰,他上三年級的兒子又因為考試成績差被請家長了。

成績依然是倒數第三!

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他真是愁的頭髮都白了許多根,各種方法都嘗試過。

甚至給孩子安裝了監控設備,隨時關注他的動向。

每個晚上、周六日、寒暑假,他都陪孩子上各種輔導班。

語文、數學、英語、游泳、合唱團、繪畫、吉他,時間被排的滿滿當當的。

晚上11點前,孩子從沒上床睡過覺。除了做學校里老師布置的作業之外,還要做課外輔導的作業。

只可惜,即使同事拼盡全力,他兒子的成績一直穩坐倒數三名里。

在這樣高密度、高強度的腦力勞動下,孩子病倒了,住了兩個星期的院。

出院後,同事終於想明白了,他說:做任何事情,還是得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不然只會得不償失,事倍功半。

心理學家埃里克森通過大量的臨床調查發現:學齡期(6、7-12歲),主要的任務是獲得勤奮感和克服自卑感。青少年期(12-18歲),主要的發展任務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

學齡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在各種學習和生活任務中獲得成就感。這種發自內心的滿足和喜悅的感覺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讓孩子有勇氣去主動探索未知的世界。

關於青少年期的角色認同,《給孩子一個好性格》一書中談到:一個女孩需要與母親、一個男孩需要與父親進行性別角色的學習與認同。這樣孩子才會對自己的性別角色感覺自在、舒服,否則他們就會感到困惑、迷茫。如果因為各種原因,這種性別學習與認同不能實現,那麼孩子在通往成為一個男人或女人的道路上就不怎麼好走,一路都會伴隨著焦躁和不安。

只有順應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才能不揠苗助長,才能給孩子真正的自由。

而被理解和尊重滋養過的孩子,才會珍惜自己和他人的身體和生命,才能抵禦人生路上的風和雨。

願您在孩子的內心播下尊重的種子,讓其長成愛的參天大樹。

作者簡介:丹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校教師;擅長情感虐待問題的診斷和研究,幫助更多女性走出情感傷害的陰影。新東方家庭教育(ID:xdfjtjy),傳遞專業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內外家庭教育資訊,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讓持續的學習成為家庭的習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一張讓無數人淚崩的圖!道出「姥姥帶娃」的真相!
真正拉開孩子差距的不是智商,而是這個習慣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