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黑龍江呼瑪十八站舊石器地點---東北史地考(20)

黑龍江呼瑪十八站舊石器地點---東北史地考(20)

NO:20【黑龍江呼瑪十八站地點】

地理坐標:125°29′25″、北緯52°25′12″

地 址:黑龍江省塔河縣十八站鄂倫春民族鄉呼瑪河二級台地

「黑龍江呼瑪十八站地點」舊石器時代晚期和新石器(上層)、距今2.5—1萬年

黑龍江呼瑪十八站舊石器地點---東北史地考(20)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黑龍江省呼瑪縣鄂倫春族公社境內的十八站舊石器遺址,是我國已知舊石器遺址中最北的一處。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七六年,中國科學院古眷推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黑龍江省博物館的科學工作者,曾首次調查發掘過這處遺址,獲得了一批舊石器。

「十八站舊石器遺址」其地層自上而下可分四層: 第三層是舊石器時代文化層,出土的器物,在前一次發掘中曾有刮削器、尖狀器、雕刻器、石葉、石片和石核等。

78年再次調查,在相當於第三層的斷面中又得到了四件石器和兩件石核。石器中有一件較大的石核切割器、兩件刮削器和一件尖狀。

該處石器以刮削器最多,工具以中小型為主,具有由下向上、由大變小的特點,是以細小石器為主的石器工業。,應屬於華北」長石片-細石器為主「的文化類型。

1975年-1976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共同調查並發掘,出土石製品1070件。

1979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黑龍江省文物考古工作隊又於此採集到一些石製品。石製品均處於第2層和第3層,多用硅質岩、燧石、流紋岩和礫石等製成。在製作方法上,底部出土者以直接打擊法為主,中部出現間接打擊法和橫向交錯加工技術,上部則出現了壓製法和細琢加工等技法。

2005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生和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組成考古調查發掘隊,對該遺址進行了複查和小規模發掘,獲得了一批石材良好、打片和加工痕迹十分清晰的石製品,並進一步確認了該遺址的地層堆積情況和文化遺物分布範圍。此次發掘出土的文化遺物均為石製品,石製品形體較大,未見細石器。通過此次對十八站遺址的複查和發掘,不但獲得了一批石器標本,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單純的舊石器時代晚期原生文化層堆積。在地層上將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石製品組合與相對較晚的細石器和陶片區別開來,對該遺址的進一步深入研究有重要意義。

——《考古·黑龍江》《黑龍江十八站遺址的新材料與年代》

參考文獻:

[1] 魏正一、干志耿《呼瑪十八站新發現的舊石器》《求是學刊》 1981年01期

[2] 張曉凌(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於匯歷(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高星 (黑龍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黑龍江十八站遺址的新材料與年代》人類學報2006年5月

黑龍江呼瑪十八站舊石器地點---東北史地考(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