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臣上奏摺稱「奴才」套近乎,沒曾想乾隆用硃筆划去,還回復四字

漢臣上奏摺稱「奴才」套近乎,沒曾想乾隆用硃筆划去,還回復四字

在多數人的印象中,「奴才」這個稱呼,是帶有自我貶低和侮辱性質的,不管是自稱奴才,還是被上位者稱為奴才,都是把自己放到了最卑微的位置,與家犬無異。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在清朝「奴才」這個詞的地位可不低,一般人想自稱都沒資格。

在清朝以前,奴才多指的是奴僕,確實是地位低下的人,但在清朝卻不是這麼回事。清朝是滿人和漢人雜居的朝代,但由於統治者是滿族人,所以滿人普遍認為他們要比漢人高貴,因而處處都要顯得他們更高人一等。

在稱呼上,滿臣對皇帝所用的自稱便是「奴才」,看似下賤但其實是在表示極親近的關係,漢臣想用但不能用,因為不夠格。譬如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就自稱為奴才,因為他是滿人,而地位相近的紀曉嵐卻只能稱臣,只因他是漢人。

當然,因為奴才一詞在漢人心目中多為貶義,所以並不是所有漢臣都願意自稱奴才。但總有一些漢臣不在乎這些,他們就想跟皇帝套近乎,因而擅自使用奴才這一自稱,結果沒想到遇到較真的皇帝,還專門糾正他。

雍正皇帝就是個極其較真的皇帝,上位之後他要求所有臣子在上摺子的時候,統一稱呼,不分滿漢皆自稱為「臣」。不過有些滿臣不願意放棄自己的「特權」,執意要堅稱為奴才,雍正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了。但若是有漢臣敢自稱奴才,雍正可就不會坐視不理了。

當年有一個做湖廣總督的漢臣名叫楊宗仁,大概是覺得自己政績還不錯,在雍正面前也算有臉面,於是在寫請安摺子的時候,擅自用了「奴才」的自稱。

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雍正看過奏摺後,一本正經地用硃筆划去了上面的「奴才」二字,並回復了四個字「稱臣得體」。不知道楊宗仁看到雍正的批文後,心裡會是什麼樣的感受。由此看來,在滿清皇帝心目中,滿臣漢臣還是有很大的地位差距,漢臣就算再忠心也只能是個外人。

其實雍正皇帝已經算很客氣了,不僅親筆批複了奏摺,用詞也尚且委婉。相比之下,他兒子乾隆皇帝可沒這麼和善。某次一名漢臣跟隨滿臣一起上奏摺,署名的時候滿臣用了奴才,漢臣名字緊隨其後,結果被乾隆大罵冒充「奴才」,想來也是怪丟人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話翔談 的精彩文章:

李廣愛兵如子體恤屬下,為何總吃敗仗難封侯?還真不全是時運不濟
袁世凱當過總統稱過帝,為何墓地不能被稱「陵」,孫中山卻可以?

TAG:史話翔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