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態空間被大量擠占,這次環境部要在監管上下狠手

生態空間被大量擠占,這次環境部要在監管上下狠手

擠占基本農田、擠占林地、擠占水域岸線、擠占生態用水、擠占野生動物棲息地……

近年來,受工礦建設、資源開發、城鎮擴張等影響,我國生態空間被大量擠占、自然岸線和濱海濕地持續減少,局部區域生態退化等問題嚴重。

在22日召開的2019年全國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會議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傑表示,生態保護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監管,守紅線、保底線,確保國家生態安全。他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加快建立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並發揮「綠盾」監督檢查的利劍作用,嚴肅查處涉及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破壞行為。

破壞生態空間的案例屢見不鮮

據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主任、研究員高吉喜介紹,2010年-2015年,我國城鎮生態系統面積增幅最大,增加15.9%,灌叢生態系統面積下降幅度最大,減少了2.8%,全國共有13.03萬平方公里生態系統面積發生了變化,佔總國土面積的1.4%。

「生態空間格局破壞和功能下降是我國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高吉喜舉例說,近50年來,全國天然濕地面積減少了約21.6%,面積大於10平方公里的696個湖泊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發生嚴重萎縮。

1950年至今,三江平原濕地面積減率達到82.6%,300個大型沼澤中三分之二枯渴;1950年至今,祁連山共有509條主要冰川消失,融水量減少46%,境內非法建設礦山開採廠770家。

生態環境部此前的調查結果顯示,近年來,我國森林、灌叢、草地和濕地自然生態空間不斷減少,3%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受人類活動干擾,自然海岸線長度減少了700公里。長江經濟帶自然岸線開發強度大,自然岸線保有率僅為44%。生態系統脆弱,存在諸多生態風險隱患。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剛剛結束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10省反饋會,也披露了多起破壞生態空間的案件。

遼寧省蓋州市國土資源局違法將47公頃濱海灘涂作為土地進行招拍掛,供給營口力港置業有限公司用於房地產開發。

中糧家佳康(吉林)有限公司在吉林省雙遼白鶴省級自然保護區違法開發建設生豬養殖場,嚴重破壞污染生態環境,當地有關部門從未進場檢查,並向省政府建議將企業所在區域調出保護區。

2017年3月,安徽省安慶市經濟開發區違法填占湖面建設園區道路,至2018年9月,累計填占湖面約450畝;池州升化碳酸鈣有限公司自2010年起,將強鹼性廢渣傾倒至廠區附近的江灘濕地,並填土建設原料倉庫,違規填占江灘濕地約11畝。

「嚴峻的生態安全形勢表明自然生態保護工作依然艱巨。」李干傑說。

李干傑說,總的來看,十八大以來,我國自然生態保護成效顯著,生態退化得到遏制,生態系統質量呈現改善趨勢,生態系統功能不斷增強。

生態環境部此前會同中國科學院開展的全國生態狀況變化(2010-2015年)調查評估結果顯示,2010年-2015年我國自然生態系統優、良等級的面積佔比均顯著增加,極重要區和較重要區面積增加約27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石漠化等面積均有明顯減幅。

美國宇航局(NASA)的衛星監測數據顯示,過去17年間,僅中國一個國家的植被增加量就佔到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25%,為地球變綠作出重要貢獻。

「2016年,我國大熊貓的保護級別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從瀕危降為易危,這在全球物種滅絕速度加快的當下顯得尤為可貴。」在今天上午召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研討會上,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司長崔書紅說。

環境部將加大自然生態監管

根據生態環境部《關於加強自然生態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國家將以建立健全自然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實現監管能力現代化為核心,以強化生態監管,完善政策規劃標準、監測評估、監督執法、督察問責為主線,加大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

該徵求意見稿提出,到2020年,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勘界定標,初步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管體系。持續開展「綠盾」強化督查,基本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監管體系。同時,掌握重點地區重點物種受威脅情況,完善生物多樣性觀測網路。初步建立生態保護修復全過程監管體系,穩步提升自然生態監管能力和水平。

李干傑表示,生態保護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監管,守紅線、保底線,確保國家生態安全,維護人民生態福祉。將加快建立完善生態保護修復監管體系,聯合自然資源部,抓緊完成山西等16省份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優化調整並上報國務院。

同時,妥善解決紅線內存在的「三條控制線」交叉重疊問題,按照「先做減法,後做加法」的要求,把永久基本農田、集中居民居住地、礦產資源開發用地、人工商品林、基礎設施等生產建設用地從生態保護紅線中剔除。再根據保護需要,結合實際,把一些轉換為保護用地的,納入到生態保護紅線範圍。

李干傑表示,生態環境部將充分發揮「綠盾」監督檢查的利劍作用,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長江經濟帶自然保護地作為重點,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監督檢查專項行動。督促各地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嚴肅查處涉及自然保護地的生態破壞行為,向社會通報一批典型案例。監管範圍還將逐步拓展至國家公園、自然公園等,實現自然保護地類型全覆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院邊店扎堆,等待處方葯市場開閘
外資行再吃罰單:繼華僑永亨銀行之後滙豐銀行被罰100萬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