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赤子之心蘇東坡——想說就說,因為我是蘇東坡

赤子之心蘇東坡——想說就說,因為我是蘇東坡

林語堂先生在他的《蘇東坡傳》里說,蘇東坡具有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和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這些品質薈萃於一身,是天地間不多見的。他保持天真純樸,終身不渝。

蘇東坡一生就像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不但口無遮攔,關鍵還是捷才,口快得很。什麼禍從口出呀,三思而行呀,什麼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呀,在東坡先生這裡統統不管用。

這種赤子之心固然可愛,但也沒少惹麻煩。

他的好友章質夫,築室於公堂之西,名之曰思。曰:「吾將朝夕於是,凡吾之所為,必思而後行,子為我記之。」章質夫是遇事三思或事後必思的主,專一蓋了所房子用來靜靜的思,請東坡作記,無非是希望借東坡之口,強調自己常思的必要和重大意義。東坡倒好,反其道而行之,大談完全沒必要搞什麼「思」,你累不累啊。

他在《思堂記》文中說:「余,天下之無思慮者也。遇事則發,不暇思也。未發而思之,則未至。已發而思之,則無及。以此終身,不知所思。言發於心而沖余口,吐之則逆人,茹之則逆余。以為寧逆人也,故卒吐之。」「且夫不思之樂,不可名也。」明確標明自己是無思慮者,並且以不思為樂,只有不思,我才痛快。人家請你作記,即使你不喜歡多思,好歹你也應付一下,說兩句好話。偏不,他好像在說,思本身就多餘,你還費功夫蓋個屋子專用來思,更是沒事找事。沒辦法,因為我是蘇東坡。

對待朋友如此,尚且理解。朋友間實話實說,大不了爭辯一番,各說各理罷了。他這口無遮攔的做派,在他直接領導面前更是又發揚光大了一回。

赤子之心蘇東坡——想說就說,因為我是蘇東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蘇軾初入官場,擔任鳳翔府判官,相當於市秘書長。鳳翔府太守陳希亮建了一個凌虛台,陳太守把秘書長叫到辦公室,說,你的文採好,給凌虛台作個記吧。陳太守的意思大概是,給你小子表現的機會,寫篇《凌虛台記》,就像《岳陽樓記》、《醉翁亭記》那樣,樓以記名,記以樓傳,讓老夫和凌虛台也在歷史上留下一筆。蘇軾一聽,二杆子脾氣又上來了,語重心長地堆市長說,你這個凌虛台早晚都要塌掉,你看,隋朝的仁壽宮和唐代的九成宮,不比你這凌虛台建得好,時間不長,現在都變成荒草野地了,何況你這凌虛台?接著又教訓起市長來了:「市長啊,你只有勤政為民,才能真正做到不朽啊!」蘇軾回去把以上分析和教訓的話整理了一下,名之《凌虛台記》交給了陳市長。蘇軾所言,自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這樣說,你揣摩過領導的意圖嗎?陳市長也不含糊,照單全收,把《凌虛台記》一字不拉的刻石立在台上。遇到這樣有胸懷、有境界的領導,自然是蘇軾的福氣,也是一段佳話。

東坡不但口無遮攔, 有時按捺不住,還要親自下手。他兩次擅自改動當朝丞相王安石的詩稿,而且都改錯了。領導可不都像陳希亮這樣大度,王安石就為東坡的輕狂,給了他教訓。

一次是蘇軾找王安石不在,見書桌上放著王丞相尚未寫完的詩——「明月枝頭叫,黃狗卧花心。」蘇東坡覺得明月怎能在枝頭叫呢?黃狗又怎麼會在花心上卧呢?於是技癢,提筆改為「明月當空照,黃狗卧花蔭。」王安石回來看到蘇軾改的詩,認為這小子還欠錘鍊,就把他貶到了合浦。

蘇軾到合浦後,見兒童圍在花叢前喊:「黃狗羅羅,黑狗羅羅,快出來呀? 」 近前一看,見有幾條黃色、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蟲在花蕊里蠕動。問小孩這是什麼蟲?小孩說:黃狗蟲,黑狗蟲。蘇東坡又聽到一棵榕樹上清脆的鳥叫聲,問人則知是明月鳥在叫。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自己錯改王安石的詩,實在是自己見識短,太唐突了。

還有一次, 蘇東坡去拜訪王安石。在書房等候時,見書桌上有兩句詩 :西風昨夜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蘇東坡認為丞相又錯了,黃花(即菊花)老來焦乾枯爛,並不落瓣。於是又不能自己,舉筆續曰:秋花不比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吟。這是直接給老丞相上課的節奏。

王安石後來看到蘇軾續寫的詩,口中不語,心下躊躇:「蘇東坡這人,雖然屢遭挫折,輕薄之性仍然不改。屈原的《離騷》上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自己學疏才淺,反譏笑老夫!烏台詩案後,王安石有意把他貶到黃州,讓他長長見識。東坡在黃州,親眼見到深秋菊花落花,猶如滿地鋪金, 方知菊花果然落瓣!後來,蘇東坡為亂改菊花詩的事,專程到京,向王安石「負荊請罪」,認錯道歉。

赤子之心蘇東坡——想說就說,因為我是蘇東坡

蘇軾是超級自信的男人,做事一貫高調,他的驕傲是毫不遮掩的。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43歲的蘇軾任徐州知州。春天裡,他又被調任湖州知州。按慣例,東坡洋洋洒洒給皇帝寫了三百多字的《湖州謝上表》。皇帝閱後讚賞有加,又要求秘書處把文章謄抄下來,分發給全體幹部認真學習。其中有位叫何正臣的監察御史研習後,卻舉報蘇軾此文用心不良。其中蘇軾在《湖州謝上表》中有「陛下知其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之句被重點標紅。何正臣分析給皇帝說,這分明是蘇軾對陛下英明神武的改革心存不滿啊!「難以追陪新進」,何為新進?「察其老不生事」,何為生事?如此對國家政策冷嘲熱諷,你看這小子有多反動!

何正臣捕風捉影的這番話,恰直戳宋神宗的心窩子。因為當時由神宗皇帝支持,王安石主導的改革,在司馬光、歐陽修為首的保守派大臣們堅決抵抗下,處境非常艱難,改革措施推進緩慢。這使得神宗皇帝由起初的躊躇滿志到後來信心動搖,生怕被天下人恥笑,落下千古罵名,如此關鍵時期,皇帝怎能不敏感焦慮呢?

再加上蘇軾一直就對新政抱怨頗多,不久前剛被清理出在京幹部隊伍,新仇舊怨疊加起來,宋神宗再也不覺得蘇軾可愛了。於是他責令監察御史舒亶、國子博士李宜之、御史中丞李定等維新派官員趁機清查蘇軾反動文章,要「正宜大明誅賞以示天下」。 初步調查結果,令宋神宗大吃一驚,於是決定成立專案組深入調查此案,這就是史上鼎鼎大名的「烏台詩案」了。

林語堂評說「蘇軾為文,全為了自得其樂,除此別無理由。」蘇軾從黃州再被貶至惠州後,特別喜歡吃當地的荔枝,高興之餘,作《惠州一絕 / 食荔枝》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此詩傳到京城政敵章惇手裡,發現他不但沒有貶官的可憐樣,反而活得挺滋潤,還得意的很,所以又繼續貶往海南儋州。儘管後來蘇軾大難不死,但他的人生軌跡被徹底改變。因言獲罪,致他心灰意冷蹉跎困頓;致他行貶千里,後來漂洋過海;在漂泊中家破人亡,直至客死異鄉。

赤子之心蘇東坡——想說就說,因為我是蘇東坡

蘇軾一生沒少吃嘴上得虧。一場「烏台詩案」,蘇軾差點丟了性命。他確實有些怕了,在黃州,對自己口無遮攔的毛病也進行了反思了,確實謹慎了一陣子,不但很少寫信,來信也很少回。但終究改變不了自己的天性。

真正關心他的親人也沒少勸他,很遺憾,效果都不理想。第一位妻子王弗勸過他。弟弟蘇轍勸過他。烏台詩案後,蘇轍勸兄長慎重交友,而好了瘡疤忘了疼的東坡,卻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言下之意,既然眼中都是好人,有話就說,根本不用遮著藏著。

東坡先生一生,既無害人之心,更無防人之心。有些許輕狂,些許高調,些許驕傲,些許放任,不懂韜光養晦,不會阿諛奉承,更不會裝。這樣品性的人,這樣透明的人,行走在刀光劍影的官場上,若不是有高人罩著,早不知幾回生、幾回死了。

東坡先生口無遮攔的缺點,使他成不了聖人,但成就了他的一生的可愛,他像我們之中的任何一個,有點小缺點,經常犯點小錯誤,使人感到可親。

現在流行一句話:兩年學會說話,二十年學不會閉嘴。意在教人慎言。倘若讓東坡先生閉嘴,世上哪有蘇東坡?人人都閉嘴,哪有唇槍舌劍的交鋒,哪有舌戰群儒的瀟洒,哪有思想碰撞的火花?我想,嘴有開合,還是半開半閉好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