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宋江真的征討過方臘嗎?

歷史上的宋江真的征討過方臘嗎?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富有抗爭精神的天性自由的梁山好漢的形象深入人心。小說也是以梁山集團的主要視角。而在後期,宋江接受宋廷的招安,幫助宋朝征討另一支起義軍——方臘。在這個過程中,梁山損兵折將,幾乎每一章回都要戰死好幾個好漢。等打完方臘以後,「衣錦還鄉」時,只剩下三十六個頭目。相信很多讀者在看宋江vs方臘這一段的時候,是最憋屈的。那麼在歷史上,宋江真的征討過方臘嗎?

時代背景

宋江、方臘起義時間,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趙佶時期。趙佶的皇位來得很突然,如果事情按照常態發展的話,趙佶跟皇位是一點緣分也沒有。宋哲宗去世,沒有兒子。向太后力排眾議,把端王趙佶推到皇位上去。可以說,作為一個皇帝而言,宋徽宗缺乏必要的培養、經驗積累以及心理準備。

宋徽宗被安在皇帝的位置上,但其實他作為一個藝術家更合適。他在位時期,政治比較黑暗,「六賊(蔡京、梁師成、李彥、朱勔、王黼、童貫)」當道,腐蝕北宋的國力;而且宋徽宗對民間疾苦了解不深,生活作風有些輕浮、奢靡。

以「花石綱」為例。宋徽宗喜愛奇花異石,蔡京讓朱沖、朱勔進獻一些,效果不錯,宋徽宗很喜歡。於是進貢花石成為一種慣例,而且越來越變本加厲。到政和年間,運輸花石的船「相銜於淮、汴」,設立蘇州應奉局,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運輸需要的人力物力成本、搜尋花石時對百家財產的破壞和壓榨,不可計數。東南一帶已經到了民怨沸騰的程度。這就給「方臘起義」創造良好的條件和土壤。

方臘起義

方臘是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人。他發動起義有兩個有利條件。一是百姓對官府、對直接盤剝者朱勔的痛恨;二是睦州這個地方出過「皇帝」。唐高宗時期,有一個叫做陳碩貞的女子和妹夫章叔胤一起發動起義,自稱「文佳皇帝」。當然這次起義很快被平定了,但在睦州還是具有影響力,相傳有「天子基、萬年樓」,對方臘聚攏人心提供一定的便利。

方臘在起義前也做了一些準備,以宗教為工具吸收信徒;聚集一些不得志的、遊手好閒的人為第一批骨幹力量。在宣和二年十月,方臘認為時機成熟,正式發動起義。方臘自稱「聖公」,起義軍頭綁紅巾,上下分為六個等級,宣揚鬼神之說,以誅殺朱勔為旗號,將宗教形式與農民起義結合起來,起義初期規模就達到數萬人,繼而勢如破竹,連克州縣,官軍損兵折將,官吏成為方臘起義軍的發泄對象,被折磨慘死,但也有善政的官吏被起義軍放過。

方臘起義的事情其實已經傳到宰相王黼的耳朵里。但王黼沒有當回事,為了粉飾太平,隱瞞不報。這就給方臘的前期發展提供了相對寬鬆的環境。除了方臘以外,各種小規模起義軍紛紛響應,一時間「東南大震」。

直到淮南發運使陳遘求救兵的奏疏呈上來,宋徽宗才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調集精銳部隊圍剿方臘。童貫、譚稹率領禁軍和陝西銳師十五萬,進攻方臘。

宣和三年正月,方臘攻打秀州,正好遇到宋朝的援軍,城內城外裡應外合,擊破方臘,方臘退守杭州;宣和三年二月,官軍發動全面反攻,連戰連捷,收復失地,方臘退守幫源洞(方臘早先積蓄力量的基地),此時起義軍兵力還有二十萬;宣和三年四月,官軍殺敵七萬,成功擒獲方臘;宣和四年三月,起義軍殘部被掃除,「方臘起義」徹底平復。

「方臘起義」雖然最終失敗,但從戰績(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和戰鬥過程(動輒數萬)上可以看出,有巨大的規模和影響力,對北宋的統治造成一定動蕩。

宋江起義

相比於「方臘起義」,「宋江起義」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都相形見絀。宋江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但可能並沒有佔據梁山泊為根據地。《宋史·徽宗本紀》《宋史·侯蒙傳》、《宋史·張叔夜傳》中有關於宋江的記載,總結一下就是:宣和年間,宋江等三十六人(應該是頭目)轉戰淮南、山東、河北楚州、海州,雖然戰鬥力很強,官軍無法消滅,但本質上似乎是一股劫掠千里的流寇。

再看看宋江是如何被消滅的。宋江來到海州,劫獲海州十多艘巨船,當起海盜。知州張叔夜招募上千死士,在城邊埋伏;派一支小股部隊引誘宋江戰鬥;在海邊再埋伏一些人。

等雙方交戰後,海邊伏兵先燒毀宋江戰船,打擊宋江部士氣;城邊伏兵突然殺出擒獲宋江的副手。在這種情況下,宋江乾脆投降。

出征懸案

在《水滸傳》中,宋江幫助北宋剿滅方臘,自己也拼成兩敗俱傷。而在歷史上,宋江和方臘到底有沒有交過手,則是一樁懸案。

按《宋史·侯蒙傳》中的記載來看,方臘和宋江活躍於同一時期。侯蒙曾勸宋徽宗招安宋江,以平定方臘;按《宋史·徽宗本紀》的記載來看,宋江投降是在宣和三年二月,方臘被擒在宣和三年四月,理論上是雙方是有交戰的可能的。

而且這種說法也有史料作為支持。《三朝北盟會編》、《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等史料都有宋江作為裨將隨軍出征的記載。似乎宋江從討方臘的說法已經板上釘釘。

但是還有一些人持有不同看法,認為宋江並沒有參與此次行動。原因有以下幾點:1在宣和三年二月,也就是宋江投降之時,方臘軍已經處於劣勢,兩個月就被擒,這個時候宋廷犯不著再用宋江這個剛剛投降的強盜;2在北宋將領折可存的墓志銘上記載,宋軍先擒獲方臘,再擒獲宋江,時間應該在宣和三年五月左右。這裡面有兩種可能,一是宋江降而復叛,二是《宋史·徽宗本紀》記載不實。如果後者是正確的,那麼宋江不可能攻打方臘(收拾收拾殘局還是有可能)。

還有一種說法,可以解釋這種史料矛盾,即參與征方臘的宋江,和悍匪草寇宋江,是重名重姓的兩個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水滸傳》中宋江征方臘就屬於張冠李戴了。

小結

方臘和宋江都是活躍於北宋末年宣和年間的人物。但相較而言,方臘的規模、影響力、宋廷的重視程度要遠遠超過宋江。宋江究竟有沒有征討過方臘,由於史料的衝突和匱乏,至今仍然是一樁歷史懸案。至於讀者們如何判斷,則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參考文獻:《宋史》、《三朝北盟會編》、《皇宋通鑒長編紀事本末》、《水滸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歷共嬋娟 的精彩文章:

三國時期的「三姓家奴」孟達,是如何被司馬懿僅24天就消滅的
詳解東漢末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之戰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