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中國戲畫,很中國!

中國戲畫,很中國!

中國戲畫,很中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者:張 震 配圖:王叔暉

中國是戲曲大國,戲曲史有二千多年,戲曲的表演形式有三百六十多種,戲曲劇目數以萬計。

中國最早有戲曲可以追溯到先秦,最早有類似戲畫的作品是在漢代後期,在洛陽發現的漢墓中就有描繪「鴻門宴」的壁畫,在山東嘉祥縣武氏祠內的牆上也有後漢時期「荊軻刺秦王」的石雕,此時的戲畫作品,只是一種較為簡單的人物形象,還談不上更多的美術價值。

中國戲畫,很中國!

戲畫進入南北朝之後,開始有了較大的發展,有了歌與舞相結合的「歌舞戲」,到了唐代,由於唐玄宗的大力支持,戲曲有了更大的進步,形成了有組織、有規模、有固定演出場所的專業隊伍,所以至今戲曲演員若拜祖師爺,都會拜唐玄宗李隆基

時光進入到宋代,又出現了「宋雜劇」,雜劇就是把歌曲、賓白、說唱、舞蹈結合起來的一種表演藝術,我們今天能看到 「宋雜劇」的繪畫,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宋雜劇」磚雕,在河南偃師、溫縣博物館裡都有收藏;另一種是畫作,也僅有二三幅都收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其中一幅是以劇目為題的《眼藥酸》,《眼藥酸》是宋代著名的雜劇,酸,指窮酸迂腐的人,劇情是一個販賣眼藥的人,推銷眼藥給一個窮酸迂腐的人,兩個人在舞台上裝傻充愣,貧嘴逗悶,其實這幅畫在當時主要是起廣告作用,為宣傳這個劇目而畫的。還有一幅叫《雜劇圖》,畫面上有兩個戲裝女演員,一個頭戴渾裏,腕有釧鐲,穿對襟旋襖,另一個頭戴花冠,腕有釧鐲,穿背子加腰袱,這張畫其實和《眼藥酸》差不多,同樣都有廣告的意思,宛若今天的戲曲劇照。

中國戲畫,很中國!

元代是中國古代戲曲的發達時期,出現了四大元曲大家:關漢卿、王實甫、白樸、馬致遠,出現了至今都膾炙人口的劇目——《竇娥冤》、《救風塵》、《拜月亭》、《單刀會》。元代的戲畫並沒有太大的發展,仍然是以紙本、絹本、壁畫為主,只是在形式和內容上,比之前的朝代豐富了一些

在山西洪洞縣廣勝寺,有一幅元代壁畫《大行散樂忠都秀在此作場》就可以佐證,壁畫上描繪的是一個「散樂班化妝後登台表演」的情景,其戲劇角色眾多,人物扮飾豐富,道具如笏板、笛子、刀、宮扇等齊全。忠都秀,是一個女演員的名字,應該是戲班裡最響亮最有票房的名角。散樂,和雜劇意思相近,當時散樂在黃河以北地區、朔北地區非常流行,類似像「散樂忠都秀」這種商業推廣的繪畫,在當時肯定還有許多,只是我們現在看不到了。

中國戲畫,很中國!

明代戲畫隨著畫種的豐富,也變得更加多樣化,戲曲插圖、戲曲年畫、戲曲版畫不斷呈現。

插圖,就是為明代的小說作封面設計和內頁插圖,比如陳洪綬就創作過著名的《有陳洪綬西廂記插圖》,在書中插繪10幅美人圖,或倦睡、或倚樓、或調鸚,或園中散步、陳洪綬不僅是明代傑出的國畫家,同樣也是插圖、年畫、版畫的商業大師,除了西廂記插圖,他還創作過一套40幅至今都令人讚歎的版畫作品《水滸葉子》,《水滸葉子》在明代就印刷過無數次,《水滸葉子》也是中國古代美術史上,文人精緻文化與大眾通俗娛樂巧妙結合的典範。

中國戲畫,很中國!

清代的戲畫,主要以天津楊柳青年畫和蘇州桃花塢年畫為主,從雍正至嘉慶年間,這兩大年畫十分盛行,不但有獨幅,如《眉秀山》《困龍府》《升仙記》,也有以連環故事創作的套畫《雪天請孔明》《趙雲長坂坡》《古城斬蔡陽》。

清代戲畫,還有一種新穎的形式,就是燈畫,每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北京、天津、南京等地的集市都會大量從事銷售燈畫的人員,一入夜,掛燈亮起,滿街都是戲曲人物燈,移步換「戲」,行走其間,彷彿瞬間觀看了無數部戲。清代戲曲燈畫最知名的高手,是北京的徐五和鮑九,傳說倆人都是絹畫高手,徐五筆意超逸,鮑九用筆精工。

中國戲畫,很中國!

清代中葉,北京知名畫家賀世魁也曾畫過當時非常出名的戲曲演員寫真畫《京腔十三絕》,即把當時的崑曲名角霍六、池財官、虎張、大頭官、老公李三、陳五子、喜蓮等十三人,畫成戲曲扮裝人像懸掛於劇場門首,因其畫的傳神逼真,為演出招徠了更多的觀眾。《京腔十三絕》為戲曲人物演員畫寫真開了先河,也對戲曲的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到了光緒年間畫家沈榮圃又按方抓藥,應邀繪製了《同光十三絕》,為當時的京劇領袖人物程長庚、盧勝奎、楊月樓、譚鑫培、徐小香、時小福、梅巧玲、余紫雲、朱蓮芬、郝蘭田、劉趕三、楊鳴玉等十三人繪製戲裝寫真人物,該畫以手卷形式繪製了十三位開山大師,此畫墨彩精緻,栩栩如生。此畫在當時的戲曲界影響很大,後來這幅畫幾經周轉,傳到梅蘭芳家中,成了梅家的傳家寶,梅先生去世後,這幅畫獻給了國家。

中國戲畫,很中國!

戲畫進入現代社會之後,在原先以商業推廣為主的基礎上,又誕生了更多成份屬於個人情懷的水墨彩墨寫意戲畫,早期有關良、林風眠、葉淺予,之後又有高馬得、韓羽、聶干因,他們對戲畫的最大貢獻,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戲曲和戲曲美術,並以各自獨特的藝術手法,把戲畫從過去的附屬作用中解放出來,轉化為美術價值和藝術價值。他們對戲畫的人物造型,筆墨運用,以及「出之貴實,用之貴虛,形神兼備」的寫意方法,也極大的豐富了中國戲畫史。

戲曲在中國一直有著固定的觀眾,戲畫也伴隨著中國戲曲的演變,一直在不斷的延續,近些年來,像周京新、馬書林、范存剛、劉紅沛等當代畫家,也都有大量的筆墨當隨時代的優秀戲畫作品,他們不僅在筆墨上進行深入的探索,而且在表現形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中國戲畫,很中國!

中國戲畫,從古至今就一直與中國戲曲保持著親密的血緣關係,並從戲曲文化中和戲曲表演中吸收營養,經過千百年來不斷探索和不斷創造,最終成為了中國繪畫百花園中一支獨特的「很中國」的花萼。

中國戲畫,很中國!

張震作品

*作者:張震,獨立文人畫畫家,知名作家,文藝評論家。喜歡獨立思考、寫作、畫畫,避熱鬧,輕粉華,忌悖德,不嚮往混的好,只想平和平靜地與紙筆交朋友,南山種豆,東籬採菊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新風景 的精彩文章:

這些畫玩的是線條,拼的是文化!
聽潘天壽講,如何用「桿秤」處理國畫構圖!

TAG:書畫新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