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艦炮口徑縮水是因為反艦導彈成了海戰生力軍

艦炮口徑縮水是因為反艦導彈成了海戰生力軍

二戰時,是曾經的海戰霸主戰列艦登峰造極的年代,同時也是戰列艦徹底跌下神壇的時期,以日本海軍滿載排水量7.2萬噸,擁有3座3聯裝460毫米口徑艦炮,一發炮彈將近1.5噸的大和號戰列艦,被美海軍艦載機用航彈和魚雷擊沉於東海洋面,從而宣告了戰列艦已被航母所取代。

當時航母已開始成為海戰主力,典型的就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僅航空母艦就出動了6艘,攜帶了300餘架艦載機,轟炸了美海軍太平洋艦隊駐地夏威夷軍港,重創了美海軍太平洋艦隊除航母以外的戰列艦、重(輕)型巡洋艦等主力艦艇。

但非常奇怪的是,儘管日本海軍對航母很重視,憑藉航母攜帶艦載機的航空作戰,事實上成了海戰最主要的形式,但日本海軍高層卻依然對兩艘大和級戰列艦大和號和武藏號寄予厚望,一方面想找美海軍主力動用戰列艦決一死戰,同時又不肯輕易使用大和級戰列艦,許多時間這兩艘巨艦就窩在軍港內,成了許多重大海戰的旁觀者。

因此,二戰時期,水面艦艇的艦炮口徑巨大,最主要的是海戰除了航母攜帶艦載機參戰以外,水面艦艇之間的對決也是海戰的主要形式,誰的艦炮口徑大、射程遠、精度高、彈丸威力大,誰就能在海戰中處於有利態勢,所以當時的艦炮有口徑越造越大的趨勢。

現在,水面艦艇艦炮口徑明顯比二戰時期要小許多,關鍵原因一是技術進步,俄海軍開發的130毫米艦炮,有效射程達到了30公里,彈丸爆炸威力也非常大,由於有雷達、紅外等多套火控系統控制艦炮射擊,因此艦炮射擊精度比二戰同類艦炮提高了許多,打個不一定十分恰當的比方,二戰時同類艦炮打100發才能命中一發,現在的艦炮打10發就能命中一發,射擊精度的提高是非常明顯的,僅艦炮一項就提高了水面艦艇的戰鬥力。

其次,最關鍵的是反艦導彈的橫空出世,不僅改變了海戰的模式,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對水面艦艇的毀傷能力,相比艦炮對水面艦艇的打擊,反艦導彈才是海戰的生力軍,沒有反艦導彈或防空導彈和近防炮的水面艦艇參與海戰本身就是找死,反艦導彈對海戰態勢的改變是驚人的。

所以當代的水面艦艇,一般艦炮也就以130毫米、127毫米、114毫米、100毫米、76毫米等口徑為主且最為常見,同時以20毫米、25毫米、30毫米等近防炮為輔,二戰時單管或雙管的小口徑高射炮,裝備數量都越來越少了,多管近防炮成了水面艦艇攔截反艦導彈最後一道火力。

當下,海戰依靠的是反艦導彈,防空導彈為輔,艦炮在水面艦艇中的重要性顯然已經被反艦導彈所取代,因此有了反艦導彈,相應地艦炮口徑比二戰時期縮水了許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平視野 的精彩文章:

李雲龍戰場抗命由團長被降至服裝廠當廠長
探析052D型驅逐艦垂髮數量偏少之原因

TAG:國平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