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民族科研的先驅:范旭東、黃海研究社與「永久黃」的傳奇

民族科研的先驅:范旭東、黃海研究社與「永久黃」的傳奇

作者:金滿樓

作為近代化工行業的先驅,民國實業家范旭東所創辦的久大精鹽與永利鹼廠可謂成績斐然。在其成功的背後,則與其對科學研究的重視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范旭東曾說:「學術研究是神聖的工作,做研究的人首先要頭腦明晰,把世俗所謂榮辱得失是怎麼一回事,看得通明透亮。

拿研究的對象當做自己的身家性命,愛護它,分析它,安排它,務必使它和人類接近,同時開闢人類和它接近的坦途,這個任務,豈是隨便可以完成的嗎?」

正是有這樣的認識與意識,范旭東在創業之初即十分重視科研。

1922年8月,在久大精鹽公司化驗室的基礎上,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正式成立,而這也中國第一個民營化學工業研究機構。

永利鹼廠成立後,研究社將制鹼技術與工藝也納入研究範圍,由此也就有了「永久黃」的簡稱(即永利鹼廠、久大精鹽和黃海研究社三者合一)

黃海研究社成立之初,其主要任務是協助久大、永利兩廠做原材料分析與調查,如對長蘆鹽場的鹽滷進行實驗等。

為了支持研究社的工作,范旭東明確提出,公司必須保證100位化學師的研究工作,在他的帶動下,公司主要主事者都為研究社相繼捐款,而此時永利鹼廠離盈利還為時尚早。

在范旭東的高度重視下,研究社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如以廣東沿海藻類為原料試製了鉀肥和碘;從江蘇磷灰石礦石研究提取了磷肥;

再如在滷水中提煉出可供紡織的氯化鎂,同時還生產出碳酸鎂並製作出中國人自己的牙粉。為此,原大總統黎元洪還為之特別題寫了「齒頰甘涼」四字以資鼓勵。

1935年,研究社以山東博山的鋁頁岩和平陽的明礬石為原料提取出鋁氧和鉀肥,並由此試煉出中國第一塊金屬鋁樣品,此舉在當時可謂具有開創性意義。

隨著社會聲譽的不但擴大,黃海研究社隨後擴大人員規模,如張克忠、卞伯年、卞松年、區嘉偉、江道江等留美博士,還有留法的徐應達博士,留德的聶湯谷、肖乃鎮博士等也都先後加入黃海研究社。

在鼎盛之時,研究社擁有留洋博士10人之多,其他留學生及大學生60餘人,堪稱當時國內應用工業領域最強大的研究所。

然而,正當研究所的工作蒸蒸日上之時,日本侵華打斷了其發展的步伐。之後,黃海研究社決定集體遷往華西。不得已之下,一些難以搬遷的設備儀錶不得不拆毀丟棄,損失不小。

對此,范旭東也曾在寫給總工程師侯德榜的信中大為嘆息:

「此番國難,本公司二十餘年事業基礎徹底崩壞,鹼廠亦被敵強佔,二千數百萬資產蕩然無存,而同事員工流離失職,尤極痛心!」

國難當頭,在范旭東的領導下,公司同仁均認為應退至後方重整旗鼓,「利用這個時機為中國在華西創立化工中心,雖節衣縮食,在所不惜」。

如公司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化學家李燭所云:

「我們認定工業救國,比任何事業有把握,故不惜獻身以赴,完成一得之長。敵人能毀我們以往之成績,斷不能毀我們做此成績之人及精神!」

1938年,在眾人努力下,久大精鹽廠在四川自流井復建,永利鹼廠和黃海化學工業研究社也在犍為縣復建。此外,還在重慶設立永利鐵工廠、全華酒精廠。

當時,由於外傷消炎藥奇缺,因為搬遷而喘息初定的研究社克服各種困難,在很短的時間內研製出鉍黃來代替黃碘,由此挽救很多前線將士的生命。

當然,由於西南地區各項工業都很落後,「永久黃」聯合體的重建也並非易事。而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機械設備的運輸。

為此,永利公司總管理處由上海遷往香港,以承辦永利化工在西南地區基礎建設的採購及運輸任務。

為此,總管理處開闢了兩條道路,一是經越南海防通過滇越鐵路直達昆明;二是由火車從海防到同登,再由汽車接運後經廣西、貴州到重慶。

然而,隨著戰事的不斷惡化,日軍入侵越南,海防一線被切斷,一些尚未來得及運走的設備器材也落入了日軍之手。

而在1942年3月,日軍又侵入緬甸仰光,原滇緬公路也被切斷,永利運輸部工作人員冒死搶運出幾百噸器材和3500桶汽油直奔畹町。孰料,畹町也很快失守,永利運輸部人員不得不將3500桶汽油全部焚毀,以免資敵。

49年後,原屬永利公司的黃海研究社一分為二,其中一半組成了中科院工業化學研究所;另一半則參與組建重工業部綜合工業研究所(後改組為瀋陽化工研究院)。

而以上這些,也可以看出黃海研究社在國內科研界的重要地位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皇太極真是端坐而逝嗎?不,他是被愛情與虛弱的身體一起擊垮的
妃子年老有子可以出宮就養,乾隆為何將康熙的遺詔推翻?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