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羽毛球發力終極奧妙:臂平面擺動慣性導致大小臂極速旋轉伸展!

羽毛球發力終極奧妙:臂平面擺動慣性導致大小臂極速旋轉伸展!

最近發現並確切感覺到,臂平面擺動慣性導致大小臂極速旋轉伸展,是羽毛球擊球發力的一種最根本的方式。它與全身協調發力相匹配,使鞭擊發力效果得以實現最大可能化。

在臂平面擺動的過程中,肘尖的位移非常重要。我體會肘尖在臂平面擺動的過程中,位移大小與發力大小成正比例關係。還有一個正比例關係,就是大小臂在發力過程中展開的角度大小也和發力大小成正比例關係。殺球的時候,臂平面擺動是最大的,這裡的最大有兩層含義:

第一,肘尖的位移最大。肘尖先在我們身體的最後最下位,之後要抬高到身體的最高位,然後在擊球瞬間大小臂內旋時還要有一個向前向下的隨動位移;

第二,臂平面有兩次擺動。第一次從身後擺動到身前大致太陽穴外位置,第二次就是大小臂內旋伸直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向左前下方向的擺動。第一次擺動的時候,與肘尖同時較大位置的位移。第二次擺動的時候,與肘尖同時小位置的位移。甚至在第二次臂平面擺動的時候,我們需要努力制動肘尖的位移,其實就是盡量讓第二次臂平面的擺動是以肘尖為中心的。這樣的好處是殺球點高,發力集中,不拉大臂,球還不容易下網。

但我們其實在殺球的時候,是不能阻止肘尖第二次位移的,因為殺球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手臂給球加持一個向前向下的力,球拍的線床要陪跟著球托前行一定距離,好比乒乓球拉弧圈球一樣。卻有一種球,這個時候不需要肘尖位移,也不再需要臂平面二次擺動,只需要大小臂伸展並制動把力量打到球上就可以了,這就是高遠球和平高球。

因為高球不需要臂平面兩次擺動和肘尖兩次位移,它只需要臂平面從後從下向前想上的一次擺動,並利用這個慣性把大小臂甩開伸展擊球,所以臂肘產生的力量是遠遠小於殺球的,所以高球更需要腰腹的力量。就是說,高球更需要你腰弓拉開和擊球瞬間收腹。

這樣說,並不是殺球就不需要,是因為殺球的時候,臂平面和肘尖在第二次位移的時候,身體的慣性自然會讓你彎腰收腹。你信不信,這就是不少人高球打不好殺球卻不錯的原因。

羽毛球發力的終極奧妙在於,臂平面擺動慣性導致大小臂極速旋轉伸展,在反手擊球的時候就更容易理解了。反手擊球,尤其是後場高遠球,沉臂、頂肘固然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力量卻是來自腰肩帶動下的臂平面擺動慣性導致大小臂極速旋轉伸展的力量,當然,通過手腕的傳遞環節也很重要,至少要重要於正手高球。

如果僅僅是肘尖從下而上的位移而不是臂平面的擺動,你是可以嘗試前一個動作下球拍的揮速跟後一個動作下球拍的揮速簡直是天壤之別了。當然這裡要強調一下肘尖移動和臂平面擺動兩個概念的本質區別。前者是肘先行帶動大小臂位移,產生的是棍式發力,後者則是臂平面擺動帶動肘尖位移,產生的是爆發力,是鞭打式的發力。肩腰胯在後者的發力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擺動臂平面,臂平面擺動,讓這種擺動慣性來帶動你的大小臂伸展擊球,其實無論是高球、殺球還是反手球,你的發力都會大進。再擺動臂平面或者臂平面擺動,無論你中前場的抽擋還是反手的挑球推球等等技術,你的發力都會有一個更大的進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壇盛宴 的精彩文章:

TAG:羽壇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