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杜牧揮毫寫下的一封「情書」《張好好詩》

杜牧揮毫寫下的一封「情書」《張好好詩》

杜牧(803年-約852年)是唐代傑出的詩人、散文家,26歲中進士而踏上仕途,隨後赴江西任職,在沈傳師府上初遇時年13歲的歌伎張好好,其美貌和才藝讓杜牧心動不已,而杜牧的英俊和才華也深深吸引著張好好。本該有的一段才子佳人姻緣,卻被沈傳師弟弟納張好好為妾而毀滅。

835年,杜牧赴洛陽任職,竟然偶遇張好好,昔日心愛的女子,已被夫君拋棄而依賣酒為生,杜牧感慨萬千,揮毫寫下《張好好詩》長卷。詩中回憶起初見張好好初吐清韻的美好,而今卻淪為賣酒女,詩歌通過描述張好好悲劇命運,抒發出對一個弱女子的深切同情。

《張好好詩》卷126*28.2cm

852年,杜牧一病不起,自知不久人世,也許是他不願後人知道自己一生的失意和心酸,他將自己的書稿付之一炬。然而,《張好好詩》奇蹟般地幸免於難,從此,《張》捲成為了杜牧手跡唯一。

據說,張好好得知杜牧病故,來到墓前祭奠,竟殉情墳頭,這是一人間悲劇落下帷幕。然而,《張》卷的傳奇剛剛開始。

《張》卷先後被北宋徽宗、南宋賈似道、元代張金界奴、明代項元汴、清代梁清標所藏,乾隆後一直為內府珍品。

1911年辛亥革命後,末代皇帝溥儀利用仍居宮內之便,將一千多件清室內藏偷出宮外,藏於長春偽皇宮小白樓內。1945年日本戰敗前,溥儀再次攜部分書畫外逃,留在小白樓的書畫被搶劫一空並開始流入市場。其中有一士兵王學安,把搶得的書畫埋入地下,伺機出售。1946年春,北京琉璃廠文物商聞風抵達東北,高價收購書畫文物,王學安從地下挖出了書畫珍品,《張》卷雖多有霉點,但因紙張為唐白麻紙,堅韌性好,有幸得以完好保存,《張》卷為靳伯聲所有。

長春小白樓

1950年,時任國家文物局副處長的張珩得知《張》卷下落,建議鄭振鐸局長由故宮收購,但那時剛解放,國家財政極為困難,只得放棄收購。張珩又告知收藏大家張伯駒,靳伯聲開價40兩黃金,經過多方斡旋,張伯駒以5000元買下。

張伯駒

1956年張伯駒先生將《張》卷捐贈政府,這一珍貴的文物再次回到久違的故宮。杜牧唯一遺存下的作品能流轉至今,堪稱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相約 的精彩文章:

臨習鋼筆字時都需要注意什麼?

TAG:書畫相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