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首唐詩在日本的影響遠超李杜作品,被寫進教科書,成為一個傳奇

這首唐詩在日本的影響遠超李杜作品,被寫進教科書,成為一個傳奇

文化之間是有著相互影響的,尤其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對於周邊的國家有著重要的影響,其中日本是受我們影響最大也是發揚最成功的一個,當年的盛唐在他們的腦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影響,讓他們嚮往憧憬的同時,也開始學習其中的文化與精神。其中作為唐朝最璀璨的文化瑰寶,唐詩也是讓日本人頗為喜愛。不過相對我們熟悉的李白杜甫這些大詩人的作品,對日本影響最大的一首唐詩卻是一個籍籍無名的詩人的作品,那就是張繼的《楓橋夜泊》。

這首詩對我們來說也是不陌生,很多小孩子就能背誦下來,可是對於群星璀璨的盛唐詩人們來說,他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個,而且在《唐詩三百首》裡面,他僅僅就此一首詩入選。可就是這麼一首詩,卻在傳到了日本之後,迅速引起了巨大的反應,日本人對於它的遠遠超過了那些大詩人們的作品。到了清朝的時候,已經發展到了一個什麼地步呢?當時就有記載表明,全國的孩子,幾乎都能背誦這首詩,儘管他們經歷了不同的歷史時期與不同的戰亂紛爭,但是這首詩的地位卻一直有增無減,如今這首詩更是成為給了他們比中小學教材里的內容,是他們必須學習的一首詩。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日本人如此的喜歡這首詩?首先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首詩的一種意境風格,頗為符合日本人的審美。而張繼之所以能夠寫出這樣的作品,則是和他的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繫,他一生可謂是命運多舛,純粹是一個四處漂泊的落魄詩人,現實中的種種經歷也就成為了他作品的素材來源,往往就會將其訴諸於筆端,而這首《楓橋夜泊》就是他在經過蘇州的時候,感時傷懷的抒情之作。因為我們看無論是「月落烏啼」還是「江楓漁火」都是一片孤寂氛圍,後面的「夜半鐘聲」更是將孤身在外的形象展現的淋漓盡致。

這種表現出來的空靈高遠的境界與個人的一種孤苦凄涼可謂是極具感染力,能瞬間就將人心抓住,調動起讀者的感情,如果有著類似的經歷與處境的話,那就更不用多說了。而這種風格恰恰是日本文學最喜歡的,也是他們情有獨鐘的一種審美,正是如此,千百年來讓他們一直對這首詩的情感持續不減。

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寒山這個人物,這是日本人最敬仰的人物,他的詩作相比於其他人來說,顯得淺顯易懂,是一種白話詩,而且其內容也是關注民間百姓的疾苦,所以雖然當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歡迎但在後世引起了不小的反響。而他的作品則是在元朝傳入日本,結果一下子就引起軒然大波,日本人對其作品極為推崇,很多文人爭先模仿,此外更有人按照其履歷寫了一本小說,叫《寒山拾得》,成為上世紀日本的暢銷書之一。所以由於這其中的一些緣故,使得這首詩成為了一個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配節故事 的精彩文章:

同樣是宰相,宋朝的王安石和明朝的張居正二人,誰的能力強一些?
抗戰時期日軍的將領,為什麼被稱為抗日英雄?間接消滅了八萬日軍

TAG:配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