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州城的投降,讓李鴻章兵不血刃拿下,可為何轉身就殺光了俘虜?

蘇州城的投降,讓李鴻章兵不血刃拿下,可為何轉身就殺光了俘虜?

在晚清的幾位漢人大臣裡面,曾國藩是有名的手段狠辣,對於叛亂起義一向是鐵血鎮壓,也因此有了一個稱號,那就是「曾剃頭」,與他相比較起來,他的學生李鴻章就差得遠了,即便是在對待那些起義軍,也是大都使用一種比較溫和的手段。不過就在太平天國的末期,他卻一反常態,做了一件比較有爭議的時間,那就是對蘇州城內那些投誠的起義軍實施了血腥的屠殺,儘管當時這些起義軍已經投降開城門獻出城池,但是李鴻章還是沒有放過他們,將其屠戮一空。這件事就使得人們對李鴻章的行為有了一個比較負面的評價。那麼,是太平軍當時做了什麼事,還是有著其他的因素讓他做出來屠殺俘虜的行徑?

對於這件事的背景我們有必要好好的說一下,自從太平天國在一八五一年金田起義之後,就開始和清朝長達十幾年的鏖戰,起初的他們隨著不斷地發展實力也會死比較的強勁,但是隨著權勢的增大,他們的內部就出現了問題,而且在鼎盛時期沒有北上是一個最大的政策失誤,分江而治更是給了他們內訌一個好時機,也正是尖銳的內部矛盾讓他們失去了和朝廷抵抗的實力。尤其是楊秀清的身死,更是讓他們缺少了一種堅持下去的精神。

到了一八六三年,此時的洪秀全已經完全的陷入到權勢的溫柔鄉里,對於外面的政事不再關注,還有深宮的生活才能讓他得到滿足。而外部的一切事都是李秀成等人在苦苦堅持,不過此時的太平軍已經是死傷殆盡,精銳超不多死光了,剩下的除了投降,就是等待最後的滅亡。此時身在上海的李鴻章,帶領著淮軍準備進攻蘇州,因為蘇州的地理位置極為重要,尤其是對太平天國,一旦拿下它,那很多事情就比較好解決了。

而此時蘇州內部的守軍已經不是一條心,主要的首領譚紹光是堅決反對投降的,但是他的反對沒有,因為在戰前的動員會時,他直接被手下殺掉,於是其餘的眾人割下他的頭顱直接開城投降,於是李鴻章毫不費力的拿下了蘇州城。但是就在當天夜裡,李鴻章對投降的這些將領以及士兵展開了屠殺,直接就使得二萬多人喪命。對於這樣做的理由,他在上書中做出解釋,一方面是當時的投降人數過於多,已經達到了一個控制不住局面的地步,一旦再次反叛完全會處於被動的狀態。

另一方面,就是當時投降的八個將領仗著自己獻城有功,提出了極為過分的要求,已經超過了李鴻章的底線,即便就是朝廷也無法滿足。而且其實對於這些起義軍,已經不是什麼目的單純的隊伍了,這裡面有著太多的人趁著戰亂投機倒把,燒殺搶奪,做出很多禽獸的行徑,而且這些人也是兩面三刀,之前就已經出現過投降之後再次反叛的局面。所以這次李鴻章其實早就下定決心徹底剷除這些人,不留後患,即便自己受到一些詆毀,也在所不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配節故事 的精彩文章:

周武王討伐商朝,真的是為了推翻暴君統治?真想讓人顛覆認知
俗語: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背後有啥含義?古人總結的有沒有道理

TAG:配節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