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2019年馬上要過去1/2,看看你年初制定的年度計劃,完成了一半嗎?

每個人一天都是24小時,一年都是365天,但是不同的人的產出卻是天差地別。

大學同學小李,在某互聯網公司做產品,每天996,工作勤勤懇懇,但一直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果,前段時間,他說公司裁員20%,擔心自己會是其中之一。

而我的另一個同學,在小型創業公司,一個月前完成了重要項目,去國外休假回來,立馬升職加薪,春風得意。

這讓我想起前段時間關於996工作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上六天班)的討論,一味延長工作時間一定就能帶來工作成果嗎?

答案恰恰相反。

在職場,有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從來沒有人教,也不必然帶給你升職加薪,但一定會讓你變得更有競爭力。

這種能力,就是對時間的掌控力。而我們很多瞎忙族,都變成了deadline的奴隸。

國外網站Brightside通過比較和分析,總結了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10個不同。看看忙碌的你中槍了嗎?

1.

我必須做 VS 我選擇做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你是否總會因為追求完美,想要把每一件事都做得盡善盡美而讓自己變得很忙?你是否常常被大大小小的瑣事纏身,佔滿所有的時間?

瞎忙族們看上去總是很忙很忙,他們希望做好每一件事,卻從不挑選,所有人,所有事,我必須做。

而高效的人,往往會有所選擇。什麼事是需要親力親為的,什麼事可以藉助外力,什麼事沒有意義可以不用做。他們通常希望「更少,但更好」。

2.

雜亂無序 VS 要事優先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瞎忙族總是不太善於在做事前,排列優先順序。往往拿到新任務,立刻投入工作,卻忘記之前的任務只做到一半。

這樣一來二去,承擔太多任務,工作成了折磨,常常感到失控,自己也不確定該做的事情是否已經做了。

高效人士總是精心挑選有價值的工作,常常在工作前,已將輕重緩急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工作推進起來,一切盡在掌控中,總是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完成該做的事情。

3.

來者不拒 VS 敢於「say no」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我們從小的家庭教育,常常教導我們「樂於助人」「為他人著想」。但在職場中過於好說話,不懂得拒絕,應承一切事,卻常常讓自己陷入越來越忙的尷尬境地。

時間久了,別人不會珍惜你的付出不說,還會覺得得到你的幫忙是件理所應當的事。

高效的人總是敢于堅定地、決絕地、優雅地說「不」,只答應真正的要事,做個有底線、有原則的人。

4.

埋頭幹活 VS 抬頭看路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巴菲特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常常為那些總說「我準備先去干10年,儘管我真的不是很喜歡這份工作。然後我就去干這個……」的人擔心,他感覺這就像說我先儲存我的性能力,等到年老色衰時再用一樣可怕。

他在《跳著踢踏舞去上班》那本書中分享到,成功就是快樂,快樂是我安身立命之本。我慶幸生命里的每一天都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和自己欣賞的人一起工作。

瞎忙族總是在迷惑和服從中埋頭往前跑,這樣時間長了,很難從工作中獲得價值不說,還容易因為不理解團隊的方向而陷入無用功。

高效的人首先會明確工作的目標和使命,在認同的情況下有目標的努力。他們制定的計劃總是具體而實在,目標意圖明確,且工作可量化。

5.

以忙為榮 VS 結果導向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常看到一些職場人喜歡在朋友圈曬一曬自己加班的照片,讓世界(主要是領導)看到自己的努力和勤奮。但當真是因為工作過於飽和,還是走個過場低效加班,就很難評判了。

其實說一千道一萬,職場上真正實打實拼的還是「過硬」的成果。結果導向固然殘酷,但也可以有效的提高效率和工作效果,而不是只看到自己在忙就認為是成功了。用結果來證明自己的實力,是成年人的遊戲規則。

6.

多任務工作 VS 專註再專註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邊開會邊回郵件,邊看視頻邊寫報告,邊打遊戲邊想明天的工作,邊蹲坑邊刷微博……瞎忙族總是習慣了多任務處理模式,滿腦子充斥著過去或未來。

多任務工作看上去很高效,然而常常是,總感覺沒幹完什麼事情,一天就這麼過去了,沒幹什麼卻總感覺很累似的。

一份調查顯示,員工切換工作任務的次數越多,完成的工作量反而越少,同時做多件事情使工作效率降低40%。

高效人士總是相信專註的力量,專註於當下的重要事務,一次只做一件事。專註不僅能提高效率,還可以讓任務完成得更出色。

7.

大家一起忙 VS 大家一起高效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職場上有很多人,不僅自己忙,也總想讓身邊的人都忙起來。比如最近大火的日劇《我,到點下班》中的三谷,加班狂魔,自己爆肝熬夜加班,還一遍遍要求實習生也一起加班。但很多時候,加的是沒有意義的班。

相比之下,《我,到點下班》中的女主東山結衣真是說出了「社畜」們的心聲,「我當天的工作當天完成」,做完手頭工作就可以準時下班,「大家還在工作」不是我也必須加班的理由。

高效的人想的最多的應該是如何提升團隊效率,反覆研究改進團隊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機制。

8.

總在焦慮 VS 擁抱變化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你是否困惑自己到底要成為什麼的一個人?偶爾會懷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意義,也會擔心自己會不會在未來某天被機器人替代?

瞎忙族常常為未來的不確定和當下的疲憊工作體驗而焦慮迷茫,但他們任由焦慮消耗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卻很少做出點實際行動。

高效人士明白,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並且永遠讓自己保持在成長進步的狀態。

9.

啥都想要 VS 懂得取捨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時間觀念也不一樣。

瞎忙的人會給每項任務都安排一點時間,但每件事都做得一般般,然後總是抱怨時間不夠用。

高效的人懂得取捨的藝術,明白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做好。他們會果斷地捨棄低價值的工作,把寶貴的時間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10.

拖拖拉拉 VS 快速行動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明明給寫報告留出了足夠的時間,但就是不想動筆,「沒關係還有時間」、「再刷一下抖音吧,反正短視頻很短很短」、「不著急先小睡10分鐘」……一直拖到交作業前一天晚上,急急忙忙開始熬夜加班。

這還是有deadline的任務,沒有時間限制的就更慘,買了書放著落灰,辦了健身卡,總覺得時間還長,於是一年也沒去一兩次。

拖延、缺乏執行力是瞎忙族的通病。高效人士通常相信行動力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沒有行動,一切都是零。他們會適當聽取意見,但是更相信自己的判斷,下定決心之後,快速地行動起來。

其實拖延症是一種很常見的問題,很多人都會發生,通常有三個原因:一是害怕犯錯,行動時畏首畏尾;二是任務本事比較難,很難下手;三是事情本身很無聊,讓人缺乏動力,比如健身。

在全球拖延症研究領域專家皮爾斯·斯蒂爾的《戰拖行動》中,他提到了一個拖延公式: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分子的期望、價值感越大,意味著回報越大,獲得回報的可能性越大,你的注意力就越容易被吸引,因此行動動機會更強烈,更不容易產生拖延行為。

而當分母中的衝動越大時,就會讓人越容易漠視未來,從而加劇拖延的程度,當可推遲時間越大時,也就意味著任務的截止時間被向後推遲了,拖延會與日俱增,完成任務的動機就減弱了。

理解了這一公式我們就可以對症下藥,利用戰拖方法對導致拖延的因素一一擊破。

10張圖,看懂瞎忙族和高效人士的區別

如果你是一個容易不自信,在做事前總害怕失敗的人,你可以在開始一項工作時,把艱巨的任務有意識地拆分成小塊,然後從小處著手,關注一點一滴的進展。

你可以通過看一些勵志電影、自傳、演講等,用感同身受的方式汲取激勵的力量。並在做事時,有意識的想像任務成功時的成就感對抗困窘的現狀。

另外一種情況是,無聊感向人們發出信號,告訴人們所做的事情是無關緊要的,於是分心就到來了。不過,枯燥並不是所有工作的固有屬性,只要改變看法,任何事情都可以變得有趣得多。

比如,為了讓工作變得不那麼枯燥,可以試著加大它的難度,試著找到工作難度和你自身能力之間的平衡點。比如看看自己是否能用之前一半的時間完成某件事。

還有一種方式是,為了減輕拖延,你可以充分發掘自己與任務之間的關聯性。比如你喜歡社交,就可以把「打掃房間」這個任務重新定義為「準備請朋友來做客時提供一個溫暖的家」。

總之,沒有行動力,任何計劃都是紙上談兵。每一個高效的人,都擁有說一不二的行動力。

在工作和生活中,偶爾陷入「瞎忙」很正常,學會及時調整自己,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始終保持高效而舒適的狀態。

本文來源於:湛廬文化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書共讀 的精彩文章:

找你借錢的男人,一定不能要
知乎高贊:當年欠錢不還的人都怎樣了?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