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千億傳銷案「善心匯」大起底:曾設想做「國際版」

千億傳銷案「善心匯」大起底:曾設想做「國際版」

起底千億傳銷案「善心匯」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周群峰

發於第900期《中國新聞周刊》

5月10日,湖南省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上訴人張天明等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二審公開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個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的案件,即2017年被查處、曾轟動一時的「善心匯」傳銷案。判決生效後,主犯「善心匯」創始人張天明獲刑17年,並處罰金1億元,其他被告人也被判不同刑期及罰金。

法院審理查明,2013年5月,張天明在深圳註冊成立「善心匯」公司。2016年3月起,張天明、燕吉利、查方勝、宋文軍等人以「扶貧互助」為名,以高額回報為誘餌,採取培訓、宣傳等多種方式在全國各地發展會員,騙取財物,要求參加者以繳納300元購買「善種子」的方式獲得加入資格,並按照一定順序組成層級,會員之間根據「善心匯」確定的收益規則進行資金往來,以發展下線的數量作為返利依據,會員的獲利收益全部來源於後期會員投入的資金。

2017年7月,「善心匯」被依法查處。截至案發,參與「善心匯」傳銷活動的人員共598萬餘人,涉案金額高達1046億餘元。

張天明,一個初中肄業的傳銷頭目,被眾信徒尊稱為「天師先生」「救世主」。

處處宣揚「扶貧濟困、均富共生」的「善心匯」,到底是一場怎樣的騙局,因何能夠裂變式瘋狂發展會員?

害人的「善種子」

楊梅(化名)是內蒙古烏海市個體戶,其子李寧(化名)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還原了母親一步步被誘騙成為「善心匯」會員的經歷。

2017年中的一天,楊梅的一個朋友到她家串門,先跟她聊中國的貧困地區和人口、殘疾人等話題。過幾天,又來聊如何救災慈善、扶貧濟困等,再過幾天才聊到「善心匯」話題,並稱「善心匯」教人做慈善,買「善種子」後還能賺一大筆錢。

楊梅被說服後,用自己身份證拍照後,傳到「善心匯」的平台上,註冊成為會員,並花300元買下一顆「善種子」,激活會員賬號。「善心匯」稱,成為會員後,可通過投入資金或發展會員獲得高額靜態、動態收益。

所謂「善種子」是「善心匯」推出的虛擬資產,每個300元,「善心幣」每個100元,兩者都可以在「善心匯」的網路商城購物。

「善心匯」宣傳資料稱:靜態收益是指會員按照平台指令,向陌生會員匯款,稱為「布施」。這一環節完成一段時間後,平台會安排其他會員向此人匯款,稱為「感恩受助」。會員可以根據自身經濟實力,選擇「特困」「貧困」「小康」「富人」「德善」「大德」六個不同的社區進行投資,「布施」金額從1000元至1000萬元不等,收益率從5%至50%不等。動態收益則指的是會員發展下線後,可以拿到下線「布施」金額2%~6%的提成。

山東德州警方曾透露,會員購買「善種子」「善心幣」的錢,直接匯入張天明個人賬戶。其實質就是張天明建了個資金互助盤,讓別人進來玩,他從中抽成,會員之間互相打款,輸贏與他無關,如果沒有新的會員進來,這個遊戲就玩不下去,是典型的擊鼓傳花。

德州辦案檢察官李春霞舉例稱:假設你在「貧困區」投了3000元後,交完1個善心幣(也就是100元)就可以進入排單期,所謂排單匹配,就是要先把你這3000元分給別人。等你這3000元被別人分完了,系統給你30%的返利,加上本金就是3900元。但是這錢並不是第一時間自動到賬,而是你要變成「受助」方,在另外一個系統里填上3900元的受助額,再等待有其他人的錢來補足你的錢。說白了,就是一個人的錢倒騰了另外一個人手裡。「這種上級吃下級,舊人吃新人的資金鏈極其脆弱,崩盤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按照要求,楊梅如果發展其他人成為「善心匯」會員,會得到一筆「推薦費」。楊梅便陸續背著家人,悄悄把丈夫和兒子身份證拿去註冊,就這樣一家人都成了「善心匯」會員。

李寧稱,父親出差較多,自己又在外地工作,很少回家。有一次他請假回家,發現母親經常戴著耳機,在微信群接收一些音視頻文件,還經常聊天到凌晨一兩點。這時他才發現母親早已加入「善心匯」,並深陷其中。

剛加入時,楊梅投入10萬元。不久除了回本,她還獲益數千元。這讓她對「善心匯」更加深信不疑。但再後來,卻幾乎只賠不賺。

李寧稱,母親加入「善心匯」後,總計賠了四十多萬元,其店鋪也無心經營,盤給了別人。雖然如此,她至今仍對「善心匯」充滿感恩,並稱 「救世主」在教大家做善事兒,她堅信投進去的錢越多,未來獲得的經濟回報就越多。

「我多次勸她,她都聽不進去,還說如果我再勸她,就和我斷絕母子關係。」李寧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李寧曾在母親的微信中,看到大量反映「善心匯」扶貧濟困的音視頻、圖片。

「我是做平面設計的,一眼就看出圖片都是假的。比如其中有一張所謂反映『善心匯』救助某地水災的圖片,其實是找了一張政府救援的照片,把車體上的政府信息去掉,再PS成『善心匯』字樣。」李寧說。

楊梅的故事並非個案。湖南省邵陽市隆回縣高平鎮村民劉維桃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17年6月,她在一同村村民勸說下,加入「善心匯」,將一萬元扶貧貼息貸款投進去後,打了水漂。

她稱,張天明被抓後,在「善心匯」微信群里,每天都有人播放一些消息,稱要耐心等待「救世主」的歸來。直到張天明獲刑的消息公布後,她才知道「善心匯」已經徹底覆滅。

(2018年12月14日,湖南省雙牌縣人民法院依法對被告人張天明(中)等10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案一審公開宣判,判處被告人張天明有期徒刑十七年,並處罰金一億元;對本案其他9名被告人分別以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一年六個月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及罰金,同時追繳各被告人違法所得。圖/雙牌縣人民法院)

工商與公安聯手辦案

湖南省永州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韓順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兩年前有「善心匯」上當者家屬到永州市工商局經濟檢查支隊舉報,進而永州工商和公安聯手辦案將其端掉。

2017年4月17日上午,一位在深圳工作的女子來到永州市工商局經濟檢查支隊辦公室。她自稱是永州市零陵區郵亭圩鎮人,舉報深圳市「善心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稱「善心匯」在全國範圍內發展會員,她弟弟被坑掉6萬元後,還迷途不返。該女子還稱,在永州上當者還大有人在,請求永州工商局查處。

永州市工商局接訪的工作人員初步判斷這是一個大型網路傳銷組織,隨即向該局經濟檢查支隊支隊長鬍本東作了彙報。

時任永州市工商局副局長的韓順華獲悉後,當即拍板:立案查處。

當天上午立案,下午永州市工商局經濟檢查支隊的執法人員便奔赴永州市農業銀行,開展調查取證。執法人員在查獲的兩個「善心匯」賬戶中,發現餘額竟有4000餘萬元。如此大的數額,引發執法人員警覺。

為防止「善心匯」轉移、隱匿傳銷資金,2017年4月18日,永州市工商局召開會議緊急研究,決定立即凍結「善心匯」賬戶。

次日,該局迅速向冷水灘區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要求依法凍結用於收款的「善心匯」頭目張天明的個人賬戶。

經法院查明,上述兩個賬戶的開戶行分別在北京、深圳。永州市工商局執法人員會同法院工作人員立即兵分兩路,北上北京,南下深圳。同年4月21日,在北京農業銀行東單支行、深圳農業銀行民治支行,兩路人馬同時行動,一舉凍結「善心匯」這兩個賬戶。

令人吃驚的是,短短4天,該賬戶資金餘額竟增至7500萬元,幾乎翻了一番。

韓順華表示,這兩個賬戶只是「善心匯」眾多賬戶中的一部分。「傳銷賬戶資金轉移特別快,僅從這兩個賬戶看,三四天時間進賬數千萬,也反映出上當者數量的增速之快。」

韓順華還向《中國新聞周刊》透露,「善心匯」賬戶凍結後不久,「善心匯」公司律師即來到永州市工商局公關,請求該局不要把這個案子交給警方,並配合把賬戶解凍。「如果答應了這兩個條件,我們老闆說了,可以支持你們2000萬元,用於改善工商部門的軟硬體建設等,還可以在永州市投資2個億,作為回報。」

「我們是依法辦案,不是做生意、搞交易。」主辦人員回答說。同年4月25日,永州市工商局將該案件線索移交給永州市公安局。

同年5月12日,永州市公安局立案偵查。很快,永州警方刑事拘留「善心匯」傳銷骨幹5人、技術骨幹8人,並對「善心匯」頭目張天明發布網上追逃通緝令。

同年6月上旬,張天明通過微信網路,組織傳銷骨幹分子煽動不明真相的會員和殘疾人士近千人聚集到長沙,連續兩天分別到湖南省委、省政府非法聚集。他們在大雨中穿著統一的印著「善心匯」標識的紅色服裝,拉著橫幅,故意將一些殘疾人和老年人安排在人群的最前面,以製造和強化悲情,向省委、省政府施壓。

韓順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張天明同時還捏造事實,通過互聯網,向社會發布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永州市公安局利用查處「善心匯」敲詐2000萬元的謊言,並造謠說辦案人員收其紅包禮金。

事件發酵後,該案引起了國務院和公安部的高度重視,被定為公安部督辦案件。公安部指定永州市公安局全力偵辦。

2017年7月中旬,永州市公安局將張天明刑事拘留。

同年7月24日,「善心匯」骨幹團伙煽動大量會員進京非法聚集,要求釋放張天明,並要求讓「善心匯」平台恢復運轉。

7月26日,北京警方發布消息稱,近日部分「善心匯」成員被煽動非法聚集,63人涉嫌妨礙社會管理秩序被刑事拘留,4人因擾亂公共場所秩序被治安拘留。

2017年9月,張天明等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被永州市人民檢察院批捕。同時,全國多地公安機關也以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等罪名,對一批犯罪嫌疑人依法執行逮捕。

至此,「善心匯」傳銷組織被徹底取締。

披著慈善外衣的「張天師」

隨著「善心匯」被查處,其頭目張天明的真實面目也浮出水面。

在「善心匯」的宣傳資料中,光頭方臉、一身唐裝、口若懸河的張天明,被包裝成「潛心研究中國新生態經濟學的學者」,他自我標榜廣傳佛法,樂善好施。

被捕後,張天明曾在央視《東方時空》中現身說法。

在電視畫面上,無數「善心匯」成員穿著印有「善心匯、和天下」的T恤衫接受張天明的培訓。台上的張天明侃侃而談,台下的眾信徒則情緒高漲。

該片透露,張天明生於1975年,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初中肄業,近年常駐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先後做過服裝、凈水器等生意。

據涉案人員劉某介紹,為保持熱度,張天明喜歡把「善心匯」包裝成從事扶貧濟困、民族大業之舉。比如進行慈善捐款,接受媒體採訪,提高「善心匯」品牌的曝光度,包裝自己的「慈善」形象,去全國各地考察一些貧困山村,收購入股一些瀕臨倒閉的農產品企業等。

但是,「善心匯」的大部分宣傳純屬編造。例如,「善心匯」的一張圖片顯示,圖中是2017年5月「善心匯」捐助湖南湘西花垣縣一億元的支票。但警方查實,根本不存在這樣一張支票。張天明收購的公司也多為空殼公司。他個人出入有貼身保鏢,生活上揮霍無度。

通過「善心匯」,張天明個人斂財10億多元。這些非法資產,他主要用於購置大量資產,如在昆明以自己控股公司的名義花費2.2億元購買了一座大廈。辦案民警說,他的妻子在逃跑時,隨身攜帶了140多萬元現金、29張銀行卡,僅抽查的8張卡就有資金1100多萬元。

專案組民警介紹說,「『善心匯』的模式就是拆東牆補西牆。用新會員的錢支付老會員的利息和短期回報,一旦沒人投錢了,或者新會員投入的資金無法支付老會員的利息和本金,資金鏈斷裂,就會導致模式崩盤。」

張天明向警方承認,「善心匯」就是傳銷。「我成立之初就是為了取得個人利益,各種包裝都是為了迷惑大眾,吸引更多人加入。其實我很清楚,『善心匯』平台遲早會崩盤。」他還曾設想做「國際版」,「把國內的這套模式複製到國際上,拉長整個系統,就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據負責宣傳的骨幹成員劉某表示,「張天明特別會說,張口就能來一大段,跟人打交道也永遠是一副笑臉。」他正是通過不斷的演講,強化會員們對他的印象,認定他是慈善家,相信「善心匯」是慈善事業,進而發展更多人進來。

「善心匯」案件在全國範圍牽連甚廣。5月20日,《中國新聞周刊》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搜索「善心匯」,顯示與之相關的刑事判決書(裁定書)有1194份。

2018年12月14日,永州市雙牌縣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判處被告人張天明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億元;犯聚眾擾亂公共場所秩序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七年,並處罰金人民幣一億元。

一審宣判後,被告人張天明不服,向永州中院提起上訴。

中國反傳銷協會會長李旭表示,「善心匯」就是龐氏騙局和傳銷的結合體,收益來自於後來的人交的入門費,資金鏈斷裂後,這個模式必然崩盤。

李旭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17年,在「善心匯」被查處的同時,該協會每天都能接到大量舉報「善心匯」騙局的電話,協會也經常發文曝光「善心匯」騙局,因此他們經常收到「善心匯」信徒的騷擾電話,「罵我們是賣國賊、是漢奸」。

據他分析,「善心匯」非常善於自我包裝,扶貧濟困的口號很能蠱惑人心,信徒絕大多數是弱勢群體,生活不如意,又不安現狀。他們自認為「善心匯」既能做慈善又能賺錢,可以幫他們實現個人價值。

李旭說,現在「善心匯」案二審維持原判後,還有很多死忠分子執迷不悟,說張天明是他們的恩人,更有甚者又加入到了別的資金盤傳銷組織,「這些頑固分子既可憐、可悲還可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36億「賤賣」,國民飲料匯源果汁為何衰落
為什麼中國人買走了全球1/3的奢侈品?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