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陳之驊:新時代歷史研究的工匠精神與品質鍛造

陳之驊:新時代歷史研究的工匠精神與品質鍛造

什麼是歷史?簡單地說,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什麼是歷史研究?簡單地說,歷史研究是人們對歷史的記述和詮釋,包括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和對歷史發展的規律性的探求。新時代的歷史研究工作不僅可以而且應該與弘揚工匠精神和鍛造品質卓越結合起來。

歷史或者說歷史學,是一門科學,一門具有鮮明意識形態性質的社會科學。歷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在國際國內很多場合談到要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要全面、正確地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從借鑒這些經驗教訓中汲取智慧。他說:「歷史是一面鏡子,它能鑒古知今,學史明智」。「今天世界遇到的很多事情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記述了前人的成功和失敗,重視、研究、借鑒歷史,了解歷史上治亂興衰規律,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啟示」。因此,習近平同志指出:「歷史是人類的老師」。

今年年初,按照中央的部署,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了中國歷史研究院。這是新時代我國歷史研究領域中的一件大事。習近平同志為此專門發來了賀信。中國歷史研究院以中國社會科學院所屬的相關研究所為基礎,承擔統籌指導全國的歷史研究工作,整合資源和力量,制定新時代中國歷史研究規劃,組織實施國家重大項目。中國歷史研究院的成立,充分說明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歷史研究的重視和期望。

研究歷史,不是為了發思古之幽情,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主要是為現實服務。不過歷史研究也有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之分,而應用研究為現實服務的功能更直接、更明顯一些。新時代給歷史研究提出了很多重大的課題。在這裡無法一一列舉。在我看來,當前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是迫切需要我們重視的:

一是儘快構建中國特色歷史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習近平同志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成立的賀信中特彆強調了這一點。三大體系是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我國的歷史研究應該怎麼做,或者說新時代中國特色的歷史研究應該怎麼做。我國改革開放已經歷了四十多年,但仍未建立起自己的歷史研究三大體系。這三大體系中,學科體系是基礎,學術體系是核心,話語體系是學術體系的反映、表達和傳播方式。三大體系中,學術體系最重要,它的水平和屬性決定著其它兩個體系。我國的世界史研究在新中國成立前是根本沒有自己的體系的,特別是世界歷史,當時稱為「西洋史」,完全是照搬西方史學的一套,連大學裡的教科書也都用外囯的,有的甚至還是原文的。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們引進了蘇聯史學的學科體系。應該說,它的理念和研究方法基本上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強調生產方式是基礎,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強調歷史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強調實事求是,一切從歷史事實出發。但是這種體系具有嚴重的教條主義傾向,而且帶有「歐洲中心論」的片面性。上世紀60-70年代,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的世界史研究者儘管做了不少努力,但至今還沒有完全建立起自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三大體系。這種情況與我們當前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很不相稱。我們應當努力奮起,儘快在這方面做出成績。

二是要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用一定時間推出一批有份量的學術著作,包括一些重要的國別史、地區史、斷代史或專門史等。我覺得,當前我們的歷史研究有一種傾向,研究的範圍越來越窄,題目越來越小。當然,對一些專題進行深入研究是需要的。但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做一些大題目,組織一個個課題組集體來做,由資深的傳承人牽頭。這樣的題目份量較重,部頭較大,其成果稱得上是鴻篇巨著,帶有基礎研究性質。通過這樣的宏觀研究不僅可以促進整個的研究,而且可以發現和培養年輕人才,一舉兩得。

三是聯繫當前百年未有之世界大變局,結合我國新時代中國特色的對外工作設計一些課題,推出一批有針對性的歷史著述,特別是對實施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有關的課題進行研究。通過系統研究世界歷史,可以了解世界各國的國情,儘管國家制度不同,意識形態各異,文化特色多樣,但是有著共同的利益,不僅可以和平共處,而且可以合作共贏。當前,所謂的「文明衝突」論,在國內外學術界和思想界再次塵渣泛起。「文明衝突」論實際上是「文明優越」論。論者認為,導致國際上發生衝突的主要原因不在政治、經濟或意識形態,而在於文明的高低優劣不同。世界歷史發展表明,世界上各種文明都是平等的,沒有一種文明可以取代其他文明,沒有一種文明可以對其他文明居高臨下。文明因多樣而交融,因交融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世界歷史的研究在這些方面可以大有所為,有很多題目可做。

為了做好上述課題,鍛造優質產品,我們需要呼喚和弘揚工匠精神,發揚歷史研究者精益求精、孜孜不倦,追求卓越的品質和嚴謹務實的治學態度。歷史研究的成果也是一種產品,所不同的是歷史研究的成果是一種精神產品、文化產品,是意識形態性質的產品。這種產品由不同世界觀和不同歷史觀的人做出來,是截然不同的。它們和修一條路,造一座橋,釀一壇酒是完全不一樣的。

為了追求歷史研究產品的卓越品質,首要的一條是在研究過程中必須有正確的政治導向,就是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這是我們進行歷史研究的「魂」。沒有這個「魂」,我們的研究就會迷失方向,我們的產品便會毫無價值,甚至還會對社會發展產生負能量。堅守這個「魂」就是堅守工匠精神,就是堅持品質鍛造。我們清醒地看到,在新時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各種錯誤思潮也不斷出現。它們通過各種手法,竭力淡化、背離、甚至反對在史學研究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在史學界造成種種混亂。歷史虛無主義和所謂「文明衝突"論都屬於這類錯誤思潮。它們的危害性雖已昭然若揭,但還應當繼續用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武器予以澄清和批駁。

第二,為了追求歷史研究產品的卓越品質,我們必須掌握確鑿的史料。也就是說,要有實實在在的原材料。沒有史料根據的研究成果,必將是空話連篇的空中樓閣。必須注意的是,在新時代互聯網日益發達的條件下,歷史學家可以從國內外得到越來越多的、不同類型的第一手和第二手的史料,包括歷史檔案、文獻資料、考古發掘、統計數據、名人回憶、前人著述以及影像作品,等等。對於歷史資料的使用和詮釋,必須以十分嚴謹的態度獨立思考,認真辨別,相互參照,嚴格選用,即使是歷史檔案也不應例外。對於前人著述中的觀點,不能盲目跟從,更不能完全照搬。這些都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是工匠精神的體現和品質鍛造的要求。

第三,為了追求歷史研究產品的卓越品質,我們必須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地工作。我們的前輩學人,著名歷史學家范文瀾先生的書房裡掛有一聯:「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用以自勉,也警示後人。做歷史研究要有甘於坐冷板凳的精神和十年磨一劍的精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弘揚的工匠精神和鍛造卓越產品的要求。

第四,為了追求歷史研究產品的卓越品質,我們必須有一支足夠強大和有凝聚力的隊伍。目前我們的研究隊伍,特別是世界史的研究隊伍還相當薄弱,既與我們國家的地位不相適應,也不能回應國家對我們的期許。我們應該努力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年輕研究者,使工匠精神得以傳承、創新和發揚廣大。

最後我想說的是:讓我們各行各業的從業者,攜起手來,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品質,崇尚理論創新和技藝創新,為加快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我們的力量!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8第三屆工匠中國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 黃琲 排版編輯:黃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孫彩平:談當代青年的奮鬥
王翔:中華民族共同體構建的理念內涵與憲法意義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