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蔡依林《Ugly Beauty》——持續生長的流行藝術

蔡依林《Ugly Beauty》——持續生長的流行藝術

5月15日,第30屆金曲獎揭曉了提名,蔡依林去年年底發行的《Ugly Beauty》斬獲7項提名。對於一張華語唱片而言,這已是莫大的榮耀。

提名揭曉後三天,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在上海為蔡依林舉辦了新專輯《Ugly Beauty》音樂分享會, 這個巧合也讓這場演出有幾分慶功演唱會的意思。活動也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QQ音樂、酷狗音樂進行了全程直播。按蔡依林的話說,這是她第一次來上海辦「歌友會」,因此,除了與歌迷玩遊戲,她更多地分享了很多關於音樂的想法與思索。

蔡依林《Ugly Beauty》——持續生長的流行藝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提到今天的成績,她的話讓我印象相當深刻——她感謝歌迷讓她可以不用為了掙錢而做音樂,而是可以去做一些更好的作品,來加深與歌迷彼此之間的連接。

的確,在現場你能夠清晰感受到這一切,感受到她與歌迷深入的情感聯結。作為一個歌手,她與歌迷之間的連接更多的都是來自作品與舞台。而這種「連接」,在充滿情緒表達的《Ugly Beauty》中達到了巔峰。

《Ugly Beauty》推出之時的蔡依林

即使《Ugly Beauty》已經推出近半年的時間,其熱度依然沒有消退,而且其音樂上的前瞻性,與所涉議題的內涵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還在不斷地在聽眾心中發酵。

蔡依林《Ugly Beauty》——持續生長的流行藝術

在4年前,蔡依林憑著上一張專輯《呸》斬獲了金曲獎最佳國語專輯獎,《呸》的成功無形中拉高了大眾對下一張專輯的期待,高人氣隨之而來的高話題性、高爭議度無形中也成為了蔡依林所遭受的重壓與負能量。

但有趣的是,蔡依林反而把這些負能量轉化成了自己的創作題材。某種意義上,《Ugly Beauty》就是一張踩在負能量之上構建起的專輯。

《Ugly Beauty》接納負能量的情感主線

比起曲風與製作密不透風的《呸》,《Ugly Beauty》的特點在於整張專輯統一的情感主線對歌曲的粘連,使所有的歌曲形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

《Ugly Beauty》是她在巔峰期處於輿論夾縫時的自我釋放。比起「呸」那種充滿流行文化傳播度與搖滾反骨的概念,「Ugly Beauty」更多是一種向內自省的情感聯結。但這些自省並非孤島中的自怨自艾,而多來自於她身處流行文化之中,對自我所感知到的事物的思考。

比如主打《怪美的》,開頭即是「垂涎的邪惡,陪我長大」,結合歌詞,說的是大眾對藝人毫無同情心的長相攻擊。

蔡依林《Ugly Beauty》——持續生長的流行藝術

由此而來,專輯每首歌都對應個體心中的負能量,而這些負能量都有著普遍的共鳴。《惡之必要》關於不完美事物的存在價值;《玫瑰少年》寫給失落的邊緣人群;《你也有今天》關於復仇;《紅衣女孩》關於控制欲;《甜秘密》關於慾望;《愛的羅曼死》關於卑微的情感;《如果我沒有傷口》關於是否值得被愛的遲疑;《腦公》關於無腦的幻想欲;《消極掰》關於厭世,《你睡醒再看》則關於噩夢與和解。

選擇這樣的主題,與她對榮格的研讀有關。她在其中找到了負面情緒存在的合理性,與負面情緒的正面意義。《Ugly Beauty》集中呈現的不完美,最終表達出一個強烈的信號,這個「負面」的自己,也是值得展示、值得被愛、值得被分享的。這張專輯也隱隱地在鼓勵更多人,不要壓抑、捨棄負面的自己,而是要與自己和平共處。

而這些關於負面的議題,之前少有主流流行歌手如此集中地呈現在一張專輯之中。當它們被如此赤裸地攤在大眾眼前時,她從距離遙遠的無瑕女神,變成了一個內心世界豐富而與我們產生了普遍聯繫的人。她在輿論風潮中被攻擊的脆弱,也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被攻擊的脆弱,她的成長也化成了我們的成長。

《Ugly Beauty》最終落於負面情緒的和解。她的傾訴讓她與聆聽者的聯結更加緊密。

《Ugly Beauty》的音樂進取心

專輯在製作上削減了滴水不漏的編排,脫去了密集大塊狀的低音轟炸,轉以輕盈細緻的時髦線條感為主。而在音樂上的先鋒性,主要以《怪美的》引領。這也是專輯在音樂上最為吃重的一首歌。

蔡依林《Ugly Beauty》——持續生長的流行藝術

這首歌最大的突破在於歌曲整體的邏輯不再是一馬平川式的,有EDM的推進邏輯,又被打散在一個個碎片之中,卻靠人聲(親吻、演唱、說唱)貫穿起整體性,使每個部分旋律的能量感不至壓迫,而是拼成了一首時髦又前衛的新流行。

其餘歌曲也各有亮點。

《玫瑰少年》以簡約電子配憂傷旋律,以立意和流暢的敘事勝出。《你也有今天》寫復仇,卻以輕佻逗趣的Tropical House落筆,聽來愈加諷刺。《甜秘密》把各式風情大亂燉的Drop扔進了既定的高潮走向,討巧的旋律加上機械式冷性感橋段,冰火兩重天的熱切。《如果我沒有傷口》用藍調的苦味、空曠吉他的寬闊意境與合唱團的救贖色彩,鍛造了一首示範意義的豐滿抒情。《你睡醒再看》用如夢境般光怪陸離的隨機採樣鍛造出了一首迷幻氛圍的另類R&B……

專輯的歌曲圍繞在《怪美的》的實驗氣息之外,以精緻流暢為主,削弱感官刺激,裸露情感線條,靠「擁抱脆弱」的情感聯結輔以細緻輕盈到有些塑料感的小布局,獲取了獨特的存在感。

《Ugly Beauty》銷量頻創紀錄

《Ugly Beauty》在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預售階段,24小時內銷量創下了多項記錄,9分鐘銷量過萬,史上最快(18分鐘)破金唱片港台女歌手,史上最快(8小時)破雙金唱片港台女歌手,史上最快(13小時)破三金唱片港台女歌手,史上最快(24小時)破白金唱片港台女歌手。

蔡依林《Ugly Beauty》——持續生長的流行藝術

《Ugly Beauty》獲得如此成功的成績,一方面歸功於專輯精良的製作,歌迷的版權意識,另一方面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的在專輯宣傳和版權上的努力也密不可分。包括此次舉辦的音樂分享會,既為蔡依林這樣的優秀音樂人提供了支持,也為粉絲帶來了福利。

總結

看她從《Myself》時期一路走到《Ugly Beauty》時期,我們見證的是她從音樂到視覺到整體文化呈現上,越來越顯著的自主掌控力。這源於她旺盛的自我表達慾望。這是作為一個流行文化icon最重要的東西——是意識,不是技術。

很多人喜歡說,蔡依林起步時什麼都不是最好,但到現在,她在各方面都做到了難以挑剔。很多人喜歡把這歸於「努力」,但我認為,這應歸於她的表達欲與執行力。因為她不再是任人擺布的barbie doll。她是能夠借用各種工具表達自我的icon。

《Ugly Beauty》就是這種意識的集中呈現。她通過對內心負面情緒的觀察,自己連接主線,做出了這張專輯,因此專輯中才會有如此深刻的蔡依林標籤。正如她所言,「我想跟大家分享自己最珍貴的東西就是『情緒』,這些都是我經過跟感受過的。我是個很樂意分享的人,今天做這張專輯就是拋磚引玉的感覺,希望用我的故事去勾出大家更多的故事,這也是這張專輯想做的目標,也是我當歌手的意義。」

正因如此,《Ugly Beauty》才會如此鮮活、如此有血有肉。這是她情感與共鳴力最強的專輯,且至今還在持續生長。她激起的討論、共感,是流行文化值得被記錄的地方。她通過自我主導、自我剖析,將自己徹底投入到了文化的流動之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