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文 | 周元

編輯 | 趙文


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在曼哈頓的寓所里安靜去世,享年102歲。貝聿銘是設計界里程碑式的人物,如今,巨人身影倒下,他身後遍布全球的建築名粹永恆。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在現代建築的歷史上,貝聿銘是一個特殊的、超越了時代的存在,被譽為「最後一個現代主義大師」。遊走在東西方文化之間的他,始終堅持著現代主義風格,在將建築人格化的同時為其注入東方的詩意。與之相聯繫的那些建築物——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盧浮宮「金字塔」、蘇州博物館……在時間的洗禮之下越發熠熠生輝。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投身建築事業70年,他堅信建築不是流行風尚而是千秋大業,不可能時刻變化,而是要對社會、歷史負責。他被不同的生活裹挾、感染、浸潤,然後用玻璃、鋼筋、線條、藝術去影響著更多人的生活。他的項目遍布全球各地,但他依然覺得,「對我來說,中國印記從未完全消失。現在我在美國住了七八十年,仍然覺得自己是中國人。不是很怪嗎?我給了自己新的外表,但內心的一切早就存在了。」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從不為自己的設計辯說,從不自己執筆闡釋解析作品觀念,他認為建築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最美的建築,應該是建築在時間之上的,時間會給出一切答案。」而他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祖籍蘇州,祖上是蘇州的名門望族「吳中貝氏」,涉足醫藥、顏料、銀行、金融等領域,被稱為「可能是中國唯一富過15代的家族」。他的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叔祖貝潤生則是有名的顏料大王;父親貝祖貽曾任民國中央銀行總裁,也是中國銀行創始人之一。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1915年,父親貝祖貽因為籌建中國銀行,攜妻女離開故鄉蘇州調任廣州。兩年後,長子在廣州出生,母親為他取名聿銘,意思是「璀璨的鏤刻」。1927年,貝祖貽出任中國銀行上海分行經理,全家搬回上海,貝聿銘在父親的安排下進入上海著名的青年會中學讀書,畢業之後順利進入大名鼎鼎的聖約翰大學附屬中學。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高中畢業後,父親想安排貝聿銘赴英國攻讀經濟學,但卻遭到了兒子的強烈反對。當時的貝聿銘對建築設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美國漂亮的大學建築和自由的學術氛圍更是讓他為之心動。父子二人經過一番爭論,18歲的貝聿銘遠赴美國留學,先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建築工程,27歲時在哈佛大學建築研究所深造。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1945年,貝聿銘在哈佛大學留校任教,擔任了設計研究所助理教授,但他並不甘心只在象牙塔里埋頭研究、醉心學術。他想要的,是讓自己夢想中的建築設計,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三年後,貝聿銘取得了紐約房地產大亨柴根道夫的信任,成為第一位受聘的中國建築師,進入韋伯納普建築公司,正式開始了自己的建築職業生涯。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與柴根道夫的合作達12年之久,貝聿銘對柴根道夫的評價也很高,稱他為「最有想像力的開發商」。在韋伯納普公司的12年,讓貝聿銘在美國建築界初露頭角,也奠定了他此後數十年的事業基礎,他說,「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推遲了我在創意方面的發展,但是,這段經歷也增進了我對於都市開發的深入了解。」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1960年,貝聿銘離開柴根道夫,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建築公司。最初以設計民宅為主,後來接到了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項目。這對於貝聿銘來說,既是轉型的機遇,也是空前的挑戰。1967年,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竣工,好評如潮,也成為貝聿銘公共建築設計的開端。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與傑奎琳·肯尼迪

讓貝聿銘真正一鳴驚人的項目,是肯尼迪圖書館。1964年,為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政府決定在波士頓港口建造約翰·肯尼迪圖書館。當時項目的建築師候選名單有14人,其中包括了當時最響亮的名字:路易斯·康、密斯·凡·德·羅、阿爾瓦·阿爾托,誰也沒想到機會落在了華人建築師貝聿銘手上。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這座建造時間長達十五年,於1979年才落成的圖書館,由於設計新穎、造型大膽、在美國建築界引起轟動。低調簡潔的造型、通透的視線、精巧的結構……肯尼迪總統圖書館宛若一顆從白色岩石中顯露出來的黑鑽,屹立在波士頓港,被公認是美國建築史上最佳傑作之一。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在肯尼迪圖書館內留影

1979年,也就是在肯尼迪圖書館落成的同一年,已經享有盛譽的貝聿銘回到了闊別40年之久的祖國,承接了香山飯店的設計任務。在他看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不辭勞苦地走訪了北京、南京、揚州、蘇州、承德等地,尋找靈感,搜集素材,最後採取了建築一系列不規則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飯店與周圍的水光山色,參天古樹融為一體,成為具有濃郁中國風格的建築。香山飯店的規模並不算大,但「體現出中國民族建築藝術的精華」。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香山飯店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20世紀80年代,貝聿銘迎來了事業的巔峰。1983年,素有建築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頒給了貝聿銘,其後不久,法國總統密特朗邀請貝聿銘翻修盧浮宮,這也成為了他一生最得意的作品。他提出用玻璃金字塔造型,作為盧浮宮入口。但這個在設計公布之初,卻在法國卻遭到了眾多批評和質疑:「你為什麼要到巴黎來毀掉我們的建築遺產?」「什麼東西?一個巨大的破玩意!」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1983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典禮,普利茲克夫婦傑伊和辛迪,貝聿銘。

貝聿銘解釋,玻璃金字塔會像一個閃亮的鑽石一般光芒四射。然而委員們確認為,「它看上去一定很醜,或者像很便宜的假鑽石。」 隨後就是媒體眾口一詞的否定,認為法國最輝煌的歷史建築,就要在一個外國人的魔爪下慘遭蹂躪了。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1985年5月2日,貝聿銘站在盧浮宮金字塔原尺寸大小的模型旁邊

但貝聿銘一直堅持言辭犀利地捍衛自己的設計理念,「人們將此事變成了一個政治事件,說了許多並不確切的事情。這樣做不太光明正大,坦率地說,我願意與任何一個提出其他解決辦法的人去比較,但沒有人提出來……」 在他看來,「建築設計師必須有自己的風格和主見,隨波逐流就肯定被歷史淹沒了。」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在巨大的輿論壓力下,法國政府不得不把玻璃金字塔1:1建制的模型放在廣場展示,4天的時間,有6萬的民眾前來參觀。看過之後,大部分反對的人們改變了主意。建築本身抽象、簡潔,體現出現代主義建築對幾何、簡約性的追求,和古老的盧浮宮相對,反而擁有一種現代和古典交融的美感。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如今,曾經遭到強烈反對的金字塔已經成為每一個法國人的驕傲,加入濃厚現代氣息的玻璃金字塔,讓這座八個多世紀的古老巴洛克式宮殿迎來複興,成就了貝聿銘一生最大的榮耀。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貝聿銘在四大洲、十多個國家都留下了代表作: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法國盧浮宮玻璃金字塔、德國歷史博物館新翼、日本美秀美術館、中國蘇州博物館新館、卡達伊斯蘭藝術博物館……追求幾何美,善於利用光線、玻璃和鋼材來鑄造傳奇,是他設計最顯著的特點。可以說,貝聿銘的建築風格,就是一種超越時代的永恆。而創造偉大的經典,這才是一個建築師的本質。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當被問及什麼才是建築時,貝聿銘說:「我不喜歡各種標籤式的稱謂。對我而言,建築就是建築。沒有什麼現代建築 、後現代建築、解構主義。如果你願意,你可以使用你所有想用的主義稱謂。但我不相信這些,它們如過眼雲煙,而真正留存下來的那一個還是建築本身——各個時代的建築。」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封面人物 | 貝聿銘:設計百年,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精英YOLO 的精彩文章:

電影?音樂 | 喜歡是乍見之歡,愛是久處不厭
《環球精英YOLO》電子周刊總第一百三十七期

TAG:環球精英YOL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