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盤點強大又脆弱的人體已知的和未知的那些「小秘密」

盤點強大又脆弱的人體已知的和未知的那些「小秘密」

人體奧秘

天生一、投擲冠軍

人類在很多方面都出類拔萃,但說到體能,許多動物都超過我們。黑猩猩比人強壯三倍,人的彈跳能力與一些動物相比也很弱。如果舉行一場動物奧運比賽,人類無疑將在獎牌榜上差不多墊底。

但請不要這麼快就自暴自棄,因為有兩個項目人類完全能問鼎金牌,並以此證明:人體是一架多麼傑出的機器。不僅如此,沒有了這些生理能力,我們就不可能智力超群。

乍一看,人類想在跑步中勝過動物是不可能的。最好的運動員能在短時間達到最大時速——大約45千米/小時,而獵豹很容易就能達到這個速度的兩倍。灰狗、馬甚至黑猩猩都能超過這個時速。某屆奧運會上,男子10000米跑冠軍用了27分半鐘多一點跑完了這個距離,而一匹賽馬為此只需不到20分鐘。

然而,超過10000米,人類就可能勝出了。一個訓練有素的運動員能以20千米/小時的速度連續跑好幾個小時,堪比大自然的耐力專業選手,例如野狗、斑馬、羚羊和角馬。

這種能力取決於對腳、腿、臀、脊柱甚至胸腔的解剖結構適應,而這種適應在大約200萬年前的人類譜系身上就已出現。2004年,兩位科學家提出人體很適於長距離跑,或許這是遠古人類適應捕獵(把獵物追得精疲力竭)或「撿便宜」(讓我們能與狗和郊狼競爭四處可見的動物屍體)的結果。不管是哪種方式,長距離跑都可能為早期人類提供豐富的蛋白質來源,從而支持人類大腦的迅猛發育。

如果馬拉松奪冠還只是一種可能性,那麼標槍金牌就非人類莫屬了。其他靈長類動物也可以用力拋擲東西,但它們都從腋下拋出,目標很不準。只有人類能從肩膀以上強有力並準確地拋射物體,例如矛或石頭。這種能力取決於多種獨特的解剖結構,比如人類的肩膀比起其他猿類來說更向前傾,更能自由旋轉,人類的手腕看來也更適應拋擲動作。

科學家指出,準確的臂上投擲對人類進化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除了能讓人類捕獵和爭奪所有重要的蛋白質,還被認為驅動了與運動有關的大腦改變,從而支持了語言和技術的演化。最重要的是,能夠從遠距離射殺獵物,這導致了一場社會變革。個體不再能通過恫嚇稱霸,合作變得十分重要,因此,導致出現了獨特的社會組織,而這讓文明成為可能。所以,給予你的驚人體格該有的榮譽吧,人類的成就並非只是大腦的產生這一項。

奇怪的身體行為

既然是自己的身體,你可能會認為你能控制得了它。然而,在你平靜的身體外表下,潛藏著任性的本能和衝動,它們爭相逃離,讓你處於尷尬境地。這些被認為不雅的行為——打屁、打嗝、抓癢和打哈欠,等等,你我都不陌生。儘管自古以來這些行為一直令人很好奇,但科學界卻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們——研究這些不齒的行為,似乎有損科學的尊嚴。不過,這些方面的研究現在終於有了一些進展。

打哈欠

不管打哈欠的目的是什麼(這方面仍有很大的爭議),有關哈欠的最引人矚目的一點依然是它的傳染性。當我們看見別人打哈欠,我們的身體就會立即被一種原始的、難以抗拒的神經學過程綁架。想像一個嘴大張、眼眯起的打哈欠者,深吸一口氣再迅速呼出,你是否也打哈欠了?

哈欠如此具有傳染性。不管你是看到、聽到、讀到甚至想到打哈欠,你都可能打哈欠。科學家向志願者播放人們打哈欠的無聲錄像,結果5分鐘內大約55%的志願者都打起了哈欠,幾乎所有志願者都報告說想打哈欠。

從進化的觀點看,無意識的哈欠很古老,出現在大多數脊椎動物身上,而傳染性的哈欠相對近代才出現,而且僅限於社會性的動物,如黑猩猩和狗。對人類來說,無意識的哈欠在子宮裡就出現了,而傳染性的哈欠要到4~5歲才出現,這差不多也是孩子開始能把精神狀態歸於自己或他人的時候(這強化了傳染性哈欠與社會性有關的理念)。雖然哈欠的神經生物學原理仍未明朗,但很清晰的一點是,當它發生時我們的從眾心理無法控制。隨著一個哈欠在組群中傳播,它激起的生理學漣漪和情感聯繫,把一個個的個體變成了一個超級生物體。

發癢

發癢真是一種折磨,但也有它的好處。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在神經學上我們做好了維護皮膚的完整性的準備。於是,當被害蟲、毒花及其他刺激物威脅時,癢就指引我們到達問題區域,激發我們抓癢,目的是清除入侵者,鎮壓不適感。只有皮膚而非內臟器官才會發癢。我們也會對可觸知的假警報做出抓癢的回應,例如濕疹、腳蘚、牛皮蘚、甲狀腺病、糖尿病和一些神經疾病。痛能抑制癢,但過猛的、傷害身體組織的抓癢雖然能提供暫時的舒服,卻可能產生更嚴重的發癢,從而把我們帶入無休止的「發癢-抓癢」的惡性循環中。

和哈欠一樣,癢也有傳染性。看見別人抓癢、參加關於發癢的講座或者看能讓人產生癢的害蟲例如虱子的幻燈片,你都有可能感到發癢。甚至讀到這裡時,你可能已經覺得痒痒的了。癢的傳染性有著進化學上的意義:鄰居的跳蚤可能已經爬到了你身上,但只要你已經在抓癢,那麼這些害蟲就跑不遠了。

打嗝

隨著橫隔膜下扯,肋骨之間的肌肉收縮導致突然吸氣,聲門立即閉合產生「嗝」聲,打嗝就開始了。打嗝的目的至今不明,但這種謎—般的行為卻是胎兒期最常見的行為之一,暗示打嗝對於發育有作用。打嗝始於妊娠大約8周時,在10~13周達到頂峰,然後在人的一生中逐漸減少。但對於不幸的少數人來說,打嗝會在晚年捲土重來,甚至一次打嗝會持續48小時以上。受這種罪的男性比女性多9倍。有人連續打嗝67年,好在睡眠期間打嗝通常會停止。

當得到某些暗示時,腦幹中的「打嗝發生器」就開始導演廣泛分布的打嗝的神經和肌肉組件。這些暗示(即打嗝原因)從胃膨脹和食道刺激,再到多種胸和神經疾病都有。治療方法更加多樣,例如屏住呼吸、漱口、擤鼻子、吃糖、喝熱開水、突然驚嚇打嗝者、把手指放進耳朵,等等。其療效因人而異。科學家滿懷期望地站在一個打嗝者的身旁,手握麥克風,似乎要問他一點什麼。這時,打嗝者竟然停止打嗝了。這種新發現的方法據說對兒童特別有效。

嘔吐

如果你吞下了有毒的物質,你的身體會使用一種有效而猛烈的反應去排斥它,這就是嘔吐。然而,當你只是看到、聞到或聽到別人嘔吐時,你也會噁心。這又是為什麼呢?科學家發現,女中學生尤其會這樣。群體活動中,只要有人嘔吐,就很可能引發多人嘔吐。學生們會報告說聞到了類似汽車尾氣或陰溝的氣味,或者奇怪的食物飲料氣味。不過,這種嘔吐很快就會停止。

傳染性嘔吐看上去是身體失調的一個主要例子,但從進化意義上講,它卻是適應性的、讓群體中每個人都能為第一個中毒者感同身受並且受益(拒絕毒物,或者也排除毒物)的行為。假警報雖然討厭,有時卻能避免真的危機。事實上,南美洲和中美州一些土著通過天然催吐劑引發群體嘔吐,以此達到凈化和團結的目的。自我撓癢

我們不能自己撓癢自己。這其實很幸運,不然的話,我們就會進入神經質的連鎖反應之中,以為自己觸摸了什麼東西或者被什麼東西觸摸了。

我們不能自己撓癢自己這個事實,也證明了撓癢本質上是一種社會行為。它是人類之間的一種重要的接觸性的聯繫手段,是嬰兒早期與關愛者進行無語言對話的基礎。儘管一些人自稱討厭撓癢,但朋友之間、戀人之間、家人之間的撓癢並非少見,這都是為了表達愛慕與關注。撓癢產生的呼吸吃力是笑的起源,即黑猩猩被撓癢時的氣喘演化成了現代人的「哈哈哈」。

打屁

粗魯的打屁行為,自古以來就引起人們關注。人們對消化道微生物群的重要性的越來越多的關注,讓科學家對打屁行為也越來越重視。一個看似無聊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要用嘴巴而不是屁股來說話?

其實這個問題也並不那麼無聊。人體沒有哪個部分是專門為講話而進化出來的。我們的嘴巴是用來講話的,同時也是用來吃、喝、呼吸和嘔吐的。聲帶是兩個組織皮瓣,它們充當封蓋,不讓食物和飲料在我們吞東西時跑進氣道。那麼進化過程為什麼不讓我們用屁股說話,而偏偏要用嘴巴呢?答案是:口腔和聲道有嘴巴、舌頭、牙齒和喉嚨來塑造聲音,屁股卻沒有這些東西。有一個例外,鱈魚就是用打屁來互相交流的,但它們只是一個另類而已,而且它們打屁時會引起飢餓的殺人鯨的注意,後者會循屁而來。

人體:形態大小紛呈

我們每個人都有腦袋、四肢和相同的器官。但我們的體形和個頭卻各異。此外,我們的形態大小一直都在演化中,過去、現在和未來都在變化。那麼,現代人類究竟有多麼可變?個人身體的哪些方面是獨特的?未來人類將會是什麼模樣?

沒有哪種生理特徵比身高更明顯。世界上最矮的人是非洲一個部落的人,平均身高1.37米,世界上最高的人是荷蘭人,平均身高1.84米,兩者的平均身高相差47厘米。對歐洲裔人而言,女性平均身高1.65米,男性則為1.78米。身高差異源自於遺傳因素、營養狀況和兒童早期健康水平的複雜組合。基因影響可追溯至遠古。19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平原上的人類祖先很高,大約為1.83米。他們有著長長的腿,窄窄的身體,這是為了適應在長距離搜尋食物的過程中保持身體涼爽。但隨著人類向兩極遷移,他們的身材開始變短,但同時變得更壯實,肋骨和骨盆變得更寬闊,這或許是為了減少身體的散熱面積。到了熱帶,人類進化出了最矮小的身材,這可能首先是為了減少熱量的產生。

現在,科學家認為基因因素佔到了身高差異的80%(迄今已發現超過50個與身高有關的基因變種),其餘20%則是生命頭兩年的營養,以及身體是否把一部分本來應該用於生長的能量用在了抵抗疾病方面。這個20%基本上解釋了為什麼一些人種整體上在增高。例如,荷蘭人1990年的平均身高比1860年增加了16厘米,這歸因於營養和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然而,健康和營養都很好的西方人這幾十年來的身高增長速度一直在減緩,這又暗示基因對身高還是有限制的。

如果說人類的身高一直在變化,那麼體重和體形更是如此。根據一項估計,全世界範圍內人群平均體重的差異高達50%,即便把最矮小的侏儒排除在外也是如此。但是,無論在哪裡,都朝著一個同樣的、卻非健康的體形趨勢發展—腰圍變大,這是營養越來越好的直接後果。

一項研究發現,儘管兒童的體重與身高的比值在20世紀90年代和70年代保持不變,但實際上兒童的平均脂肪量增加了23%,它表明兒童的體質在變弱。

對未來的預測並不樂觀。但令人安慰的是,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在很多方面都很獨特,例如臉型、耳朵形狀』和指紋。事實上,一個人的獨特性還可能延伸到從肚臍形狀到內臟器官位置的身體每個地方。

作為一個物種,人體可能已變得越來越高、越來越胖也越來越弱。但令我們每個人可以聊以自慰的是,從個體上而言,我們一如既往地獨一無二。

身體的—切都在手上

荷蘭畫家倫勃朗(1609-1669)顯然從直覺上懂得這部分標題所言,他畫手和畫臉一樣細緻。手能揭示一個人的大量信息,例如地位、年齡和生活方式。科學研究發現,手能說明人的一切,諸如發育、個性、健康,等等。

像語言一樣,手也把人類定義為一個物種。手勢可能是語言的前身,手勢至今處在人際交流的核心地位。一些文化把手勢發展成為一種藝術形式,例如中國傣族、印度、印尼巴厘島的傳統舞蹈的典型特徵就是精確的手勢,其中每一個手勢都有特定的意思。最重要的是,手的複雜設計讓我們以有別於其他任何動物的方式與世界交互。從寫字、繪畫和作曲到建造核電站,我們做的幾乎每件事都具有獨一無二的人類特徵。準確有力的抓握能力是把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區別開來的關鍵。當人類和黑猩猩從最後的共同祖先分化開來後,我們的手掌變短、變寬,變得更彎曲,拇指變得比其他靈長類動物都長,這讓拇指、食指和中指能合力抓住不同形狀的物體,也抓得更牢和更准。我們還演化出了更平的指骨尖端,它們支撐多肉的指墊,從而提供更大的感知區域,並且讓我們握物體更穩。

科學家相信,這些特徵是與我們操縱工具的能力一起演化出來的。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古老工具的年代在260萬年前,而人類特徵分明的手形在大約300萬年前的古猿身上已經呈現。這暗示早期人類經過長時間而發展出了割、刮、挖等技巧。而能夠握成拳頭,較短的手指能彎曲到手掌,再加上有一根長長的拇指做支撐,這些可能賦予了男人相比於其雄性祖先而言在競爭配偶方面的優勢。我們的手的形狀是在靈巧性和打鬥性之間的妥協。總體而言,女性的手比男性的靈巧。

不管是什麼進化力量在塑造人類的手,我們都不是天生的巧手。兒童必須通過學習才能逐漸學會抓握物體。1歲左右,他們開始用整個手掌來抓握東西,並學會使用拇指和食指,而更精細的協調則需要至少10年才能完全掌握。一個人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大部分由基因決定,但兒童能學會在必要時利用不偏愛使用的那隻手。事實上,我們總是在學慣用手。直到不久前,我們還習慣於打字機大小的電腦鍵盤,但我們很快就適應了智能手機的微型鍵盤。

然而,還是有一些事情是我們的手完成不了的,例如電腦打字時一次只移動一根指頭,原因是每根手指都是由神經迴路和生理紐帶相互連接的,例如無名指和小指共有一根肌腱,使得兩者很難獨自運動。

因為手有大約17000個不同類型的受體,所以一隻手的感受能力和眼睛相當。其中,觸摸敏感度看來和聽力共享基因。聽力差的人看來觸覺也不太敏銳,可能是因為聽力和觸覺都涉及機械感覺的受體。與之相反,盲人常常能識別很多不同的觸摸感覺。此外,婦女的手的敏感度大於男性,這是由於她們的手指較小。

男女兩性的手還有另一個方面的區別。男性的食指一般短於無名指,而女性的這兩根指頭更傾向於等長。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兩根指頭的長度比值反映了胎兒在子宮裡面臨的雄性激素水平。之後又有數百項研究揭示,這個比值與包括性傾向在內的一系列特徵有關。更「雄性」的比率與敢於冒險、金融頭腦、崇尚運動等特質呈正相關。

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指紋形成於妊娠第10~16周。儘管基因會影響指紋的模式——窩漩、圓圈和拱形,但指紋的細節卻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例如胎兒在子宮中的位置。所以,即便是同卵雙胞胎,他們的指紋也是不一樣的。

我們為什麼會有指紋?指紋或許會增加觸摸物體的敏感度,通過允許皮膚伸展來保護指尖,或者在濕潤條件下有助於排水。令人驚訝的是,認為指紋能增加摩擦,從而提高抓握力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1891年4月22日,斯德哥爾摩市一個52歲的馬車夫——埃勒先生吞下了一瓶子的鴉片丸。房東發現後,把他送進了醫院。醫生們立即對他實施洗胃,使用的工具包括一個漏斗、一長截管子和溫熱水。

當時的醫療技術比今天粗陋得多。醫生把埃勒重重地按倒在椅子上,把管子插進他的胃裡,多次快速灌進水洗胃——埃勒最終成為了最後死於這種野蠻洗胃方法的幾個受害者之一。

把一個人的胃灌滿直至爆裂,這實在是一個近乎不可能的奇蹟。胃有一系列的保護性反射,當你的胃因吃得太多、喝得太多而脹大到一個臨界點時,胃壁上的拉伸受體就會提醒你的大腦,大腦則發出「你已經飽了,不能再吃喝」的指令。它會讓你打嗝——胃頂部的擴約肌短暫放鬆,排出氣體,從而得到緩解,恢復一定程度的安全。不過,如果這時你依然還吃還喝,報警信號就會更明顯:疼痛、噁心、反流。在到達破裂點之前,健康的胃會排空自己,除非因為什麼理由讓胃不能排空。以埃勒為例,鴉片就是這個理由。他當時顯示出強烈的嘔吐慾望,卻吐不出來。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埃勒的胃破裂?這種情況就連當時的驗屍官也是頭一次見到。是不是水量或水流的力量在其中起了主要的作用?為查明原因,驗屍官決定用死人做實驗。最終用於實驗的屍體多達30具,它們都被放在實驗室的椅子上「坐」著接受實驗。驗屍官發現,如果胃排空機制不起作用,例如一個人處於吸毒後的恍惚狀態或者這個人死了,那麼胃再被灌入3到4升水通常就會破裂。如果慢慢灌,或許需要灌6到7升。

在非常偶然的情況下,一個意識健全者的胃也會破裂。據一份1929年發布的報告,有14人吃東西把自己吃到了胃破裂的地步。這些人胃裡最具風險的東西恰恰是看似最沒有風險的東西:小蘇打(碳酸氫鈉)。小蘇打以兩種方式提供緩解:中和胃酸,產生氣體,而氣體促進打嗝。

不久前,美國邁阿密一名患有易餓病的31歲女心理學家死在家中廚房地板上。她的腹部嚴重膨脹,胃裡竟然裝著總量超過9升、根本沒怎麼消化的熱狗、花菜和早餐麥片。屍檢人員還發現,死者屍體一頭倒在一個櫥柜上,四周堆滿各種食物、打碎的飲料瓶、開罐器和雜貨袋。而對她造成「致命一擊」的是一盒部分空了的小蘇打。她的膨大的胃並未破裂,但胃把橫隔膜擠到了肺部,導致她窒息。屍檢人員相信,她服用的小蘇打與胃酸反應所產生的氣體,很可能迫使一隻幾乎未咀嚼的熱狗向上推撞胃部頂上的食管擴約肌,並且讓熱狗停留在那裡,從而阻止她打嗝或嘔吐。

如果一名婦女的腹大如鼓,肚臍都翻出來了,那常常是因為她有身孕。但在1984年的一天凌晨4時被推進英國皇家利物浦醫院的一位婦女,顯然不屬於這個情況。她身懷的是一頓大餐——1千克腎、1千克肝和牛排、兩隻雞蛋、500克乳酪、250克蘑菇、1千克胡蘿蔔、1棵花菜、兩大片麵包、10隻桃子、4根香蕉、兩個蘋果、李子和葡萄各1千克,還有兩杯牛奶。總共近9千克食物。她的胃最終破裂,她死於敗血症。

已知接近這名利物浦婦女創下的暴食紀錄的唯一的人,是一名簡稱「特克」的日本裔男子。他在「大胃王」比賽中一次吃了8千克再多一點點的牛腦。2006年,科學家對比研究了美國「大胃王」第三名蒂姆的胃和一名普通人的胃。科學家要求他們在12分鐘內吃下了儘可能多的熱狗,然後通過高密度鋇餐和熒光鏡跟蹤熱狗所夾的香腸在兩人的消化道中的運行情況。科學家猜測,「大胃王」們的胃排空應該比一般人快。換句話說,通過把食物更迅速地排到小腸,「大胃王」們的胃能容納更多的食物。但結果正好相反。兩小時後,蒂姆的胃只排空了他所吃食物的1/4,而另一人的這一數字為3/4,這與一個典型的胃的數值較為接近。

在吃到第七隻熱狗時,那人對科學家說,再吃一口他就會生病了。熒光鏡顯示,他的胃幾乎還未開始膨脹。而此時,蒂姆已輕鬆拿下36隻熱狗,他的胃嚴重膨脹,佔據了上腹部的大部分。蒂姆還稱,他並未感覺疼痛或噁心,甚至也沒有感覺吃飽了。他看上去的確也很輕鬆。

但問題依舊:「大胃王」們的胃是天生就逆來順受,還是多年拉伸練習的結果?是他們的胃吃得再多也不會不舒服,還是他們一再漠視大腦發出的「不能再吃了」信號的結果?美國「大胃王」第七名艾里克對科學家說,兩個原因都有。天生的拉伸能力強的胃只是一方面原因,職業「大胃王」還需要通過每天的練習和訓練,把身體的局限性撐到最大。艾里克儘管有「大胃王」的天賦——他小時候飯量就很驚人,但卻不是一鳴驚人的。他首次參加「大胃王」比賽時吃掉了1300克的食物,而冠軍吃了2700克。難道「大胃王」們的胃就不會有不舒服感,吃得再多也不會出現反流?蒂姆道出了其中的秘密:吞下去,再吃再吞,盡量忍受不適感。「大胃王」比賽對反流的評判標準是:只要吃下去的東西沒吐出來,就不算反流。

艾里克透露,訓練「大胃」的最便宜材料就是水。比如他自己現在一次就能連續喝下總量大約9升的水,而他剛踏進「大胃王」生涯時還喝不下4升水。如此看來,「大胃王」絕對不只是天生的。

本文絕對沒有任何鼓勵充當「大胃王」的意圖,而是旨在形象地介紹胃的極限。事實上,像「大胃王」這樣的比賽,既令人匪夷所思,也堪稱是對自然人體的暴瘧。

人體皮膚探奇

人體皮膚生態系統中主要有三種類型的棲息地:油性的、乾性的和濕潤的。這些棲息地中的「居民」有真菌、病毒和白蟻,但最多的還是細菌。人體表面每平方厘米就有10億個細菌。

先讓我們來看雙眉之間的區域(簡稱「眉間」或「印堂」)。對細菌來說,這是一個「油脂綠洲」。這裡的一種主要細菌是痤瘡乳酸桿菌,這種棒狀細菌安家於發囊里,吃的是皮脂——由脂質分泌腺分泌的、有助於皮膚防水的蠟狀油性物質。痤瘡乳酸桿菌一度被認為是引起青春期紅斑的罪魁禍首,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實際上,健康的發囊中只有一種細菌,而痤瘡發炎的區域中有多種細菌。佔據發囊的痤瘡乳酸桿菌,事實上阻止了更多惡毒細菌的入侵。

接著來看眉毛,它們的底部有白蟻在攀登。這些通常在夜間活動的八足惡魔是蜘蛛的近親。人的面部生活著兩種白蟻,它們露營在發囊中,以皮脂為食,在縫隙中交配和產卵。雖然體長不過0.4毫米,它們的口器卻很尖利。它們還掠食我們的朋友——痤瘡乳酸桿菌。最近的研究暗示,這些白蟻可能會引起酒渣鼻和紅斑痤瘡。白蟻死後會分解,而它們終生儲存的糞便播撒進入皮膚微孔,引起發炎。

人的鼻孔形成了一個濕潤的生態環境。它們是細菌聚落的戰略要地,也是無情的細菌大戰的戰場,戰爭結果可能決定著宿主——人的生死。

鼻孔被棒狀桿菌和多種葡萄球菌主宰。後者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臭名昭著的耐葯菌株MRSA。通常情況下,金黃色葡萄球菌被鼻腔中的好居民——表皮葡萄球菌阻止在此安營紮寨。然而,當前者比後者多時,前者在與後者大戰後還是會入侵。表皮葡萄球菌有一種化學武器——它分泌的一種特殊的酶能阻止入侵者壯大。

類似的大戰有助於把其他病原體擋在鼻孔外,其中包括會引起肺炎的葡萄球菌。事實上,這類大戰在整個^體表面上可謂到處都在進行。

如果能站在一個人的胸部,就能看見上半身最大的奇觀之一:由死亡的皮膚組成的皮屑從頭皮紛紛落落地飄下,它們是馬拉色氏黴菌屬真菌的傑作。這種真菌吃的是由皮膚產生的油脂。所有人體上都有馬拉色氏黴菌屬真菌,但一些人身上的這種真菌多得失控,其副產品油酸會刺激頭皮,使後者變干而脫落皮屑。

人的腋下氣味通常都很明顯。不必驚慌,這種氣味是由腋下細菌聚落在泌離腺進食時產生的。人們不遺餘力地清除這種氣味,為此而使用的除臭劑、止汗劑和抗菌皂使得腋窩成為人體上最動態的生態系統之一。

肚臍作為潮濕而溫暖的「綠洲」,常常會逃過肥皂和同類物的打擊。科學家最近對數百人的肚臍內物質進行了取樣研究。僅僅檢測了首批60人,就發現肚臍內的細菌種類超過2300種,而且其中許多種類都為其宿主所獨有。當心,一些人的肚臍內竟然有梭菌屬,這些細菌可引起壞疽和肉毒中毒。

再來看刮過的腿毛根處,那裡有炎症,是由真菌和細菌引起的,其中的真菌膿皰看上去很怪異。再後是膝蓋背後,那裡有濕疹。濕疹可發生於皮膚上的任何地方,但容易發生在肘和膝等彎曲部位。儘管濕疹原因未明,發病部位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似乎是鐵證。半數左右的濕疹患者擁有產生絲聚蛋白的基因變異,這些人的皮膚易於乾燥。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金黃色葡萄球菌泛濫呢?有可能是因為保護性細菌的突然減少。膝蓋背後有一些在整個皮膚上都可見的細菌,腳跟處也一樣。但這兩個位置都不穩定,經常發生細菌大戰和入侵與被入侵。

最後來看腳趾頭。如果這裡皮膚起屑,還有紅斑,那就是紅色毛蘚菌在作亂,這種情況也稱腳癬、腳氣或香港腳。這種真菌也會導致股癬。

鼻子知道很多

你的皮膚上有500萬個汗腺。除了嘴唇及其他很少的部位之外,平均每平方厘米就有200個汗腺。絕大多數汗腺分泌的大多是水和鹽,出汗的主要目的是為你降溫。這些腺體是你的外分泌腺。而你還有另一種叫做「泌離腺」的腺體,正是它們給了你獨特的體味。

在你的身上有毛髮的區域,特別是腋窩和腹股溝,泌離腺分泌一種主要由蛋白質和脂肪構成的油性物質。我們一出生就有泌離腺,但它們直到我們到達青春期才開始生效。即便到了這時,汗液自身還沒有氣味。當你的汗液與皮膚表面興旺的細菌社會相遇時,你的獨特芬芳才浮現。

皮膚微生物把汗液中的養分分解成各種揮發性的有機化合物,它們散發出一系列你熟悉的濃烈氣味,其中包括來自丙酸的醋酸味和來自異戊酸的「成熟的」芳香。

基因、環境和飲食都影響著你的氣味。香料、大蒜和紅肉會讓你的氣味難聞。素食者的氣味一般不太糟糕。一些體味甚至可能是疾病的徵兆:果味和甜味可能意味著糖尿病,類似防腐劑和漂白劑的體味則可能代表肝病。

我們的個人氣味是如此獨特,以至於僅憑體味我們就能識別兄弟姐妹和父母兒女。然而,我們傾向於喜歡和自己體味類似的陌生人,這可能是一種進化性適應,目的是避免近親通婚。我們的體味也提供其他一些線索,例如聞一聞對方的體味,我們就可能知道對方的個性,比如神經質和霸佔欲。

雖然許多人喜歡掩飾自己的體味,但有些人卻沒有什麼需要掩飾的。最近的研究辨識了控制體味以及耳垢乾濕的基因。對大多數歐洲人和非洲人來說,這個基因都是激活的,造成他們青春期之後的體味難聞。然而,大約2%的歐洲人和幾乎所有的東亞人攜帶此基因的兩個隱形等位基因,所以他們沒有泌離腺,也就缺乏腋下的香味。

驚人的人體再生能力

毛髮

你的頭髮年齡從0歲到6歲或7歲的都有。

你的頭髮每天會長0.5毫米。

你的體毛每天會長大約0.27毫米。

你的眉毛每64天更新一次。

大腦

你的大腦皮質細胞不會更新,它們和你的年齡一樣大。但有證據表明,大腦的海馬區會持續更新。

眼睛

眼角膜表面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細胞,它們持續更新,全部翻新一次需時7~10天。

虹膜細胞不會更新,這是人老了視力會出問題的原因。然而,幹細胞療法正開始瞄準退化的虹膜。

科學家已經能讓視桿細胞(捕捉弱光的光受體)更新,不過目前尚限於試管中。

皮膚

皮膚表面每幾個星期就更新一次。

受輕傷後,皮膚細胞更新速度加快四倍。

神經

受損的神經細胞能更新到一定程度,前提是神經細胞體依然完好。

神經受損後更新的速度大約是每天2~3毫米。

脂肪

一個脂肪細胞的平均年齡是10歲。

你的脂肪細胞中,每年有10%會被替換。

肝臟

肝細胞每300~500天翻新一次。

肝臟的修復能力驚人。哪怕70%的肝臟被切除,它也能在短至幾個月的時間內恢復原有的健康狀態。

有人被切除過90%的肝臟,但復原並不完整。

內臟

內臟膜每2~3天就更新一次。

一些能釋放抗菌液的細胞每6~8周才替換一次。

指(趾)甲

你的手指甲每個月會長差不多3.5毫米,但小指甲的生長速度比其他指甲慢得多。

腳趾甲每月長大約1.6毫米,其中大趾甲的生長得最快的。

心臟

心臟是人體最少更新的器官之一。

一個25歲的人的心臟細胞每年只更換1%。這個速度隨著年齡增長還會下降。

對壽命正常者來說,只有不到半數的心臟細胞會更新。

嘴巴

你的味蕾每10天更換一次。

你的指尖受傷後,至少能部分長回來。

最好的結果出現在兒童身上,他們受損的指尖幾個月內就能長回原型。不過,一些成年人也是如此。

要想讓受損的指尖全部長回來,你的甲床必須是完整的。新的指尖觸覺正常,還會有指紋。

呼吸道

支氣管內膜每2~10天更新一次。

微型氣囊——肺泡每4~5周更新一次。

血管

輸送氧的紅細胞每4個月替換一次。

最常見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只能存活幾小時。另一種重要類型的白細胞——淋巴細胞的更新速度為每秒鐘10000個。

肌肉

肌肉細胞的平均年齡為15歲。

骨骼

人骨架每10年就全部更新一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百科探秘 的精彩文章:

世界傳奇飲料,咖啡豆和它的傳奇般的「危機」經歷
全世界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幾乎每個地球人每天都在用它

TAG:宇宙百科探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