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天天講「創新人才」,你知道它的內涵嗎?

天天講「創新人才」,你知道它的內涵嗎?

原文 :《積極推進地方志立法工作》

作者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研究室主任 唐長國

圖片 |網路

人才是創新驅動的「核心要素」,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根本的是依靠人才資源作支撐。加強創新人才培養成為實施國家戰略、建設科技強國的重要舉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首要的問題是著眼新時代的要求,用新的視角認識和把握創新人才。

解析

原文 :《新時代創新人才的內涵是什麼》

作者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講師 仲亞松

圖片 |網路

創新人才具有全面性和多層次性

國內學界明確提出了創新人才的概念,但內涵差異較大,有的忽視了支撐概念的理論基礎,有的表現出很強的實用性。國外只有創造性思維、創造型人格等外延較窄的概念,但他們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創造性思維、創造性人格的歷史較長,對創新人才的理解比我們要寬泛。把握創新人才的內涵,應當借鑒國外創造性思維、創造型人格等概念,突破僅從「創新」角度闡釋創新人才的局限,把當代社會對創新的需要融入到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之中,全面關注人才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個性品質,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兼顧個性的自由發展。

創新人才應當是指擁有獨特心智模式、知識結構和思維特徵,具有開拓性,富於創造能力,對社會發展作出創造性貢獻的人才。這一定義體現以下幾點基本認識:一是創新人才同常規人才相對應,與理論型人才、應用型人才、技藝型人才等相互聯繫,是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而產生的不同分類,其他各類人才都需要有創造性,都需要成為創新人才。二是創新人才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並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完全獨立發展的,它們與人才的其他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繫。三是創造性與個性有著密切的聯繫,沒有以創新素質為中心的個性的自由發展,創新人才就不可能誕生。

目前,學界在「創新人才」研究上,有「創新人才」「創新性人才」「創新型人才」「創造型人才」的表述,一般區分是:「創造型人才」屬於發明家之類的人才,中間層次的人才是「創新型人才」,初級創新人纔則是指「創新性人才」。某類人才一旦具有了創新方面的能力,就是創新性人才,即具有創新屬性的人才。如果這些方面的屬性已經內化成了一個人的內在品質,成為志向追求,並且產生創造性成果,就成為了創新型人才。如果其創造成果豐碩、意義深遠,那就是創造型人才。當然這些在總體上都屬於「創新人才」的範疇。現有學術論文研究的「創新人才」,多是特指創新人才群體中的某一個層次。

創新人才素質的演進性

首先,素質是指人們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經過後天學習和社會實踐形成的基本穩定的生理特點與思想行為以及潛在能力的總稱,包含著人的身體狀態、思想意識和文化技能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現,不能分割,不能獨立。多元的素質要素相互聯繫形成素質系統,而系統的動態性決定了素質系統與外界不斷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不停地演變發展。另外,系統的整體功能是單個要素無法實現的,這本身就是一種演進。

其次,創新是一個過程,指人產生新的、好的精神或物質產物的思維與行為的總和。「新」是指首次出現的或首次體驗到的,也指性質上的改變,還指過去沒有的事物、過程和狀態;「好」的含義是指優秀的或使人滿意的,最重要的一點是指對社會有正向價值的。創新人才的素質形成必然是動態發展的過程,並且這種發展是積極的、向好的。

最後,創新人才包含了創新性人才、創新型人才和創造型人才,所劃分的三個層次間是遞進關係,但不一定是逐次遞進,即創新人才素質可以向高層次跨越發展。綜上所述,創新人才素質具有演進性,由於素質主要是個體長期不斷努力的成果,素質的演進性與它的基本穩定並不矛盾。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8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一季度中國經濟穩中有進,下好這盤棋有戲!
中國道路:以民族復興展現社會主義的勝利!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