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聯解體,烏克蘭實力僅次俄羅斯,工業農業雙優勢,為何還是窮?

蘇聯解體,烏克蘭實力僅次俄羅斯,工業農業雙優勢,為何還是窮?

大家知道,俄羅斯能有今天的疆域,全靠四百多年來的對外擴張,然而俄羅斯的歷史並非一帆風順,也曾經歷過多次危機,甚至被盟友背叛。俄羅斯是個有仇必報的國家,誰在背後捅刀子,不管時間過去多久,俄羅斯總要還回去,為此不惜同歸於盡。

說到俄羅斯與德國,這兩個國家是一、二戰時期的死敵,互相看不順眼,恨不得將對方滅掉,那麼他們的仇恨到底是哪來的呢?其實在18世紀初,俄羅斯與德國關係還是不錯的。

18世紀初的德國還沒統一,分為大大小小的公國,其中以普魯士、奧地利最為強大,而俄羅斯正處於沙俄帝國時期。當時強大的波蘭逐漸衰弱,已經沒有能力統治大片疆域,於是俄羅斯趁機聯合普魯士、奧地利,三方共同出兵對付波蘭,將波蘭徹底瓜分,不僅獲得了不少利益,也讓三國的關係越來越好。

1853年,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爆發戰爭,當時的沙俄太過強大,引發了英法的危機感,於是紛紛加入奧斯曼一方,共同對付俄羅斯,這也就是克里米亞戰爭。

戰爭初期,沙俄皇帝尼古拉一世還非常自信,因為俄羅斯早已和奧地利、普魯士簽訂了聯合協議,任何一方遇到危險,另外兩方都應該給予幫助。

俄羅斯還是相當履行這份協議的,普魯士的七年戰爭,還有奧地利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全都是靠俄羅斯出兵援助,兩個國家才沒覆滅。

尼古拉一世的自信不是沒有道理,幫了你們這麼多,如今我(俄羅斯)有難了,兩國也不好意思不幫忙,因此即便英國派來了勸說停戰的使者,尼古拉一世卻沒有停戰的打算,自信滿滿認為可以打敗奧斯曼帝國。

然而,現實總是那麼殘酷,眼看奧斯曼一方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普魯士與奧地利選擇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普魯士還好,只是宣布中立,不參與克里米亞戰爭;奧地利比較貪心,答應了奧斯曼的要求(覆滅俄羅斯之後,給奧地利兩個公國的地盤),直接在大軍壓境,使得俄羅斯不得不分心提防奧地利。

克里米亞戰爭打到最後,雖然奧斯曼一方沒能覆滅俄羅斯,但這場戰爭還是讓沙俄損失慘重,尼古拉一世在絕望中自殺,為了收縮國力,俄羅斯將阿拉斯加都賣給了美國。

從此,俄羅斯與奧地利、普魯士之間的同盟算是徹底破裂,59年後一戰爆發,沙俄始終狠打奧匈帝國,最終成功將其打到解體,而沙俄帝國也因此國力再次受損,再也無法壓制國內革命,同樣走上了覆滅的結局。

延伸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根知底 的精彩文章:

吃掉一個騎兵營,李雲龍牽回來多少匹軍馬?為何連旅長都心動?
工業發達、裝備先進,義大利這麼多優勢,為何就是不會打仗?

TAG:知根知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