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宋朝軍隊與間諜將所用的密碼叫做『字驗』,所謂『字驗』,就是將各種情報用四十個字或者二十八個字的一首詩中的某些字來表示,要做到這一點,所選的詩有一個前提,就是不能有重複的字,這樣一來,詩中的每一個字都按照原先約定的對應關係表示某一種情報,哪個字與哪一種情報內容對應只有宋軍的主將或者主管軍事的大臣掌握,每次使用的時候根據所需要傳遞的情報內容在新抄寫的這首詩中的某一個字下添加上規定的特殊符號就可以。接收情報的一方,只要查對密碼本就能譯出機密情報,這樣,不需要每次派遣心腹親信送情報而耗費勞煩人力,即使送情報的間諜中途被捕甚至叛逃,只要原始密碼本沒有落入敵人之手,敵人也就根本沒有辦法破譯出所傳遞的情報內容。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字驗』是古代的密碼。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武經總要》是中國第一部規模宏大的官修綜合性軍事著作,對於研究宋朝以前的軍事思想非常重要。

根據北宋官修的綜合性軍事著作《武經總要》中的記載,軍中的事情大略有:請弓、請箭、請刀、請甲、請槍旗、請鍋幕、請馬、請衣賜、請糧料、請草料、請車牛、請船、請攻城守具、請添兵、請移營、請進軍、請退軍、請固守、未見賊、見賊訖、賊多、賊少、賊相敵、賊添兵、賊移營、賊進兵、賊退兵、賊固守、圍得賊城、解圍城、被賊圍、賊圍解、戰不勝、戰大勝、戰大捷、將士投降、將士叛、士卒病、都將病、戰小勝等40多條,每種用一個字作為暗號。如果出現了以上四十項中的某一項或者幾項的軍情,宋軍將領可以書寫一首五言律詩,按照密碼本約定的次序,用一個記號做在這首五言律詩的第幾個字下面,以唐朝詩人常建的《破山寺後禪院》為例,這首詩歌內容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山光悅

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都寂,但余鐘磬音。

如果出現賊添兵這個軍情,按照四十項軍情的次序是二十四項,那麼就應該在詩歌的第二十四個字鳥字下面加上記號,這樣就把賊添兵這個信息傳遞到了主帥或者友鄰部隊。

『字驗』的形式還有其他兩種,分別叫做『名遞之法』與『數遞之法』,除字驗之外,還有用五色、天干地支、衣服等各種作為代號的方式,方法巧妙,變化豐富,顯示宋朝情報傳遞體系與方式的先進與複雜。

字驗等傳遞方法需要事先有溝通與安排,然而有時候只能臨機應變使用事先並無約定的暗語。

關於暗語,宋朝最膾炙人口的故事或許當屬以金朝軍情泄於南宋的施宜生的事迹。

南宋紹興三十年(金正隆五年,1160年)正月,金國的賀正旦使(來南宋祝賀新年的使臣)、翰林侍講學士施宜生抵南宋行在臨安,南宋出任館伴使的是吏部尚書、侍讀張燾,故意借鄉情去接近他——施宜生是福建路邵武(今福建省南平市邵武市)人(一說浦城人), 張燾是饒州德興(今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人,雖然屬於兩省(路),但是地方相近。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饒州屬於江南西路,邵武屬於福建路。

原來,當時風傳金國可能對南宋有軍事上的企圖,張燾想要了解內情,便用狐死首丘的典故激發施宜生對故鄉故國的感情,張燾非常誠懇熱忱,施宜生受到了一些感染。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古時靈隱至琅嶺一帶山嶺都被稱為天竺山。

一日,張燾陪著施宜生來到臨安天竺(今杭州天竺山一帶),張燾趁機用言語試探詢問,施宜生不忘故國之情,看旁邊無人,忽然作暗語道:


今日北風甚勁。

這是暗示北方(金國)的形勢很緊張,看到張燾一時似乎沒有明白過來,施宜生又拿起筆連扣桌子數下,嘴上喊道:


筆來!筆來!

這是諧音『必來』,說的是金國軍隊必定會來,算是秘密透露出了金主完顏亮準備南侵的消息。

據說,後來施宜生完成公務使命回到金國,為同行的副使所告發,被惱恨其背叛自己的完顏亮『烹而死』——不知道是用開水還是滾油,不過想想這樣的死法就挺慘烈。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問題在於,施宜生真的被金國處死了嗎?

金國夾谷清臣、党懷英等撰官方歷史文獻《金世宗實錄》與蔡圭所著的《施宜生行狀》中記載了如下內容,告訴了我們施宜生回國後結局的另一種說法:


宜生既歸,以辟離剌至宋不遜,不即以聞,被杖。五年,除翰林學士。次年,中風疾。大定二年,致仕。

三年六月卒,年七十三。

也就是施宜生回到金國之後,受到了杖刑的處罰,而沒有被烹死,受杖刑的原因也不是因為他自己的問題,而是因為沒有彙報副使耶律翼(即必埒哩、辟剌離)的『不遜』,所謂不遜,也就是耶律翼在出使南宋的過程中趾高氣揚,為非作歹,擅自鞭打宋朝官員——不排除是因為此時的完顏亮已經大興戰備、即將撕毀紹興和議有關,所以耶律翼更加有恃無恐——之後,施宜生可能發生了心腦血管疾病,在第二年因病退休,在第三年去世,享年73歲,是如假包換的壽終正寢。

施宜生生於1091年,向張燾用暗語透露金國南侵機密的年份是1160年,此時他正是70歲,張燾生於1092年,也就是說金國與南宋的兩個古稀老臣攀談著鄉情,用暗語說著軍事機密,這場景也是頗有意思。

施宜生確實做過用暗語透露金國軍情機密的事情,南宋宰相周必大所撰《資政殿大學士左大中大夫參知政事贈太師張忠定公神道碑》記載:


金使施宜生來賀三十年正旦,命公館伴。

宜生閩人,公以首丘桑梓語動之,宜生雅敬公,頗漏敵情。

公乞早為之備防。

周必大此文作於張燾去世之後不久,時間是在1166年,此時,施宜生已經在3年之前去世,所以不涉及到是否因此無意『出賣』施宜生。

比較大的可能是,施宜生做過這件事,在他回國的時候,並不為完顏亮所知,更談不到因此而被烹殺,而正因為至少在生前並未被金人所察覺,故施宜生得以壽終。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施宜生京劇形象

前面說過,施宜生生於1091年,本來在北宋擔任設置在地方官學中學官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教授,金兵攻克北宋首都汴京之後,他回到南方,後參加范汝為領導的在福建舉行的農民起義,1132年范汝為失敗之後,施宜生輾轉北逃,先是在偽齊劉豫手下當官,後來又參加金國的科舉考試,他參加考試所作的《一日獲熊三十六賦》中有『聖天子講武功,雲屯八百萬騎,日射三十六熊』的句子,被金國皇帝擢為第一,也算是一種狀元了,後來,因為文才與忠誠受到金國君臣的賞識,完顏宗弼也就是金兀朮的墓志銘《太師梁王宗弼墓誌》,也是施宜生寫的。

從宋朝的角度,施宜生本是太學生出身的地方學官,因為有野心變成了反賊』(農民起義軍成員),事敗之後又畏罪北逃,先是在劉豫的偽政府中當官,1137年偽齊被金國廢掉以後,又以馬屁十足的所謂《一日獲熊三十六賦》被金國國君賞識,最終成為完顏亮與宰相張浩的親信,被任命為使者派到故國『衣錦還鄉』(沐猴而冠)——施宜生有自知之明,他在出使前向完顏亮推辭說自己是南宋的罪人,不好意思人五人六地前去南宋,完顏亮說南宋這群慫包還能怎麼樣,你不必介意。

施宜生沒有被烹死,不管是用熱油還是開水,那麼一個曾經的罪人漢奸變身成為為民族為故國犧牲的英雄這個歷史敘事並不成立,換一個角度,有的歷史敘述者用施宜生的結局來說明漢人投奔金國即使當到大官也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其實也無從說起。

金國使者的巧妙暗語透露出完顏亮的南侵秘密:施宜生的生平與結局

表現施宜生事迹的京劇《北風緊》中施宜生臨刑的場景。

施宜生是一個曾經想走捷徑獵取功名富貴的小人,也是一個曾經以文章獻媚異族統治者的奸人,但是最終也是一個顧念首丘桑梓之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避免故國故土生靈塗炭的好人,這或許是這個歷史上的普通小人物複雜而多面的人物面相,也是那個動蕩時代里關於尊嚴與底線的象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古論金 的精彩文章:

水到渠成還是三面下註:『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的真相
宋朝間諜身上一件簇新的袍子,讓西夏國主斷然斬去自己的左膀右臂

TAG:談古論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