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聯時期的多管火箭炮,被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堪稱暴力美學

蘇聯時期的多管火箭炮,被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堪稱暴力美學

蘇聯時期的多管火箭炮,被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堪稱暴力美學

說道蘇聯武器,給我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簡單粗暴,精度不夠火力來取勝,這正是蘇聯的暴力美學,小編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蘇聯時期的一個多管火箭炮「喀秋莎」,而德國人則把它稱為「斯大林的管風琴」。

在二戰中,喀秋莎以簡單粗暴的製造和瘋狂的一次火力打擊而聞名,雖然精準度不高,但是勝在數量足夠,1941年7月,在對白羅斯的前線中,在極短的時間誒,這個火箭炮就連像駐紮在奧爾沙火車站的德軍發射了一百多枚火箭炮,使德軍損失慘重。

再後來,就是朝鮮戰場上的客秋莎,我國部隊接受了來自蘇聯空運的120門6M-13,緊急組成了火箭炮,雖然僅僅訓練了才一個多月,就在朝鮮戰場上取得了卓越的戰績,而這款火箭炮也可謂是多管火箭炮中的「開山鼻祖」正式因為它的存在,才開啟了現代火箭炮武器發展的先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論軍事 的精彩文章:

全球最奇葩的坦克,以色列認為這是戰車,還能搭載全副武裝的士兵
二戰各國發明的奇葩武器,德國的重達188噸,英國的很殘酷

TAG:論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