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蘇27即使少了一個副翼還能飛回,為啥?專家:外形設計堪稱完美

蘇27即使少了一個副翼還能飛回,為啥?專家:外形設計堪稱完美

軍事實力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實力的重要因素,國家的軍事力量包括了海陸空三軍,空軍在領絕對制空權。自從二戰之後,對於空軍的重要性各國都深深地體會到了。於是在空軍方面都是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區研究開發更加先進的戰機,20世紀70年代世界戰鬥機發展進入了新一輪高潮:以F-14、F-15為代表西方第三代戰鬥機先後服役,並對前蘇聯空軍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從此戰鬥機的制勝法寶不再是高空高速。因此,蘇聯從1969年開始啟動了先進戰術戰鬥機計劃,目標就是要研製一種超越F-15的戰鬥機,該計劃簡稱為「反F-15」(Anti—F-15),其產物就是蘇-27和米格-29,雖然兩者在外形上十分相似,但是,蘇-27的性能更加先進全面,米格-29則存在航程太小的短板,難堪大用。

1989年的巴黎航展上,當普加喬夫駕駛首次對外展示的蘇-27戰鬥機做出令世人震驚的「眼鏡蛇機動」時,人們驚呼,蘇聯航空人的一隻腳已經邁進了過失速機動的門檻,這或許意味著過失速機動空戰時代的到來!不過,人們並不知道,蘇-27的研製過程並非一帆風順,在其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一次根本性改動和多架原型機墜毀,正是總師西蒙諾夫頂住壓力,力排眾議,推推翻了初始設計,才克服了一次次空難帶來的危機,最最終成就了蘇-27。從某種程度上講,是西蒙諾夫的勇氣決定了蘇-27走向成功。

蘇-27戰鬥機採用翼身融合技術,懸臂式中單翼,翼根處有光滑向前彎曲的邊條翼將主翼和機身融為一體,楔型進氣道以及發動機掛在扁平的翼身融合體下方,不僅有著很好的氣動性能,而且可以大大提高飛機的結構強度。同時,蘇-27的機匣設置發動機上部,雙垂尾也設置在兩個發動機外側,這就大大方便了發動機的拆卸和更換,提升了蘇-27的可維護性。另外,由於蘇-27的發動機間距較大,提供比較好的安全性,一台發動機受損的情況下另一台仍能正常工作,而通過兩個進氣道和發動機艙中間隧道的氣流還無形中提高了蘇-27的飛行安定性。這種飛行安定性配合巨大的升力、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和靜不穩定設計使其獲得空前的空中機動性能,可以很容易進行諸如「普加喬夫眼鏡蛇」之類的高難度飛行動作。

其實蘇-27的發展之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的。1982年,試飛進入高峰,共有14架飛機(包括地面靜止試驗飛機)參加各種試驗。5月31日出廠的T-10-17進行第一次試飛時,曾飛掉一個副翼,但試飛員尼古拉,薩多夫尼科夫卻奇蹟般的把把飛機開回來正是這次人機安全返回地面,終於讓西蒙諾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案。此後,T-10又發生了3次墜機事故,但並非設計原因造成的。經過一系列改進,生產型蘇-27終於在1982年11月出廠。由於電子系統問題解決緩慢,直到1985年蘇-27才正式交付部隊服役。

蘇-30則是完全藉助了蘇-27原始設計的優勢,即機身和機翼形成的統一翼型升力體,這使得蘇-30成為一種真正既能空戰又能轟炸的多用途戰鬥機。翼身平緩過渡的布局還使飛機內部空間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對於蘇-30直接的好處就是增加內油量,使其能長時間進行空中巡邏飛行,飛行時間可長達10小時,而機翼外掛點則可以完全用於攜帶武器。蘇-27系列優異的飛行性能已經詮釋了其完美的氣動設計,經過多年來無數次的理論分析和公開飛行表演證實,無可爭議的穩居戰鬥機世界第一梯隊中的翹楚。可以這麼說,蘇-27是一款集高機動性、遠航程於一身的成功機型,這是俄羅斯在蘇聯解體之後依然能夠保持一支強大空中力量的重要基礎之一。

從1969年開始研研製到正式服役,蘇-27走過了幾十個春秋。儘管它比大洋彼岸的F-15晚出生10年,但但是蘇聯人的努力沒有白費:20世紀90年代以來,俄俄羅斯空軍、印度空軍的蘇-27戰鬥機和蘇-30戰鬥機在與F-15戰鬥機的模擬空戰中,蘇-27都獲得了無可置疑的勝利。蘇27系列誕生於蘇聯航空工業和綜合國力最巔峰時期,且有後發優勢,又出自蘇霍伊團隊和中央流體力學研究院的天才設計,其平台較早年保守設計的F15更優秀,有關專家曾說過,蘇-27的外形設計堪稱完美,完美的外形給了蘇27靈活的機動性,在一段時間內很難再有機型能夠追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武二次方 的精彩文章:

美報告指出:第四款國產隱形戰機即將問世,可攜帶多枚核導彈
我國尖端技術問世,美隱身戰機猶如裸奔,美:這是不按套路出牌

TAG:軍武二次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