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清漢官從何時自稱「下官」和「微臣」的,有一定講究

大清漢官從何時自稱「下官」和「微臣」的,有一定講究

清宮劇中經常會聽到大清的官員稱自己為「下官」和「微臣」。「下官」的稱呼是官員之間的稱呼,泛指下層官員見到上司的謙稱,而「微臣」是大臣在皇帝面前的謙稱。但「微臣」和「下官」的稱呼只能是漢臣的自稱,而滿洲官員他們都是以奴才自稱。滿洲奴才源於八旗制度,在每個旗中,一切旗人都是旗主的下屬,也就是奴才。滿洲的奴才並不是漢人所謂的賤稱。在滿洲人心中奴才乃自家人的意思,意寓兩人關係比較親近。所以,在清朝只有滿洲大臣才能在皇帝面前自稱奴才,漢臣是絕不能這樣自稱的。

在清朝,康熙和其孫子乾隆的滿漢觀念相當重。反而雍正的滿漢觀念相對要輕,只要你有能力不論滿臣和漢臣都能得到重用。漢人岳鍾琪代替年羹堯為大將軍,張廷玉成為大清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配享大清太廟的漢人。乾隆是絕對不會像老爹這樣做的,對滿臣和漢臣有嚴格的區分。滿臣上奏摺和題本要稱呼奴才,絕對不能像漢官一樣自稱「臣」貶低自己的身份。反之,漢官也不能自稱奴才,那樣會被認為與皇帝套近乎,抬高自己的身份,並被認為是「冒稱」。

如果滿漢兩位大臣聯名上奏摺,乾隆也會經常找茬。乾隆三十八年就發生了一件事情引起皇帝勃然大怒。

滿臣天保和漢臣馬人龍聯名上了一道關於科舉舞弊案的奏摺。因為在所上奏摺中,滿臣天保的名字在前面,所以就直接寫了奴才天保,馬人龍。原本想省些筆墨和折本(清朝的奏摺是朝廷統一發送的),沒想到惹得乾隆大怒不已。人人都以為乾隆發怒是因為科舉舞弊案,沒想到卻是因為漢臣馬人龍居然敢和滿臣天保一樣自稱奴才。乾隆認為這是赤裸裸的「冒稱」,對馬人龍做出降職處罰。當然馬人龍面對這種特殊情況,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只能認栽了。

所以,後來的大臣學精了。乾隆三十五年,滿臣西寧、達翎阿與漢臣周元理,聯名上了一道關於「捕捉蝗災」的奏摺。他們有了前車之鑒,所以這次他們學乖了,商量後,分開寫。滿臣寫奴才,漢臣寫臣,他們認為這次是萬無一失,絕對十全十美。沒想到的是,奏摺送上去,乾隆又大怒不已。他認為你周元理自稱臣難道是不屑與滿臣同稱奴才,存心標新立異,而覺得稱奴才虧待自己。周元理與馬人龍一樣是有苦無處訴,自己原本不敢在奏摺上自稱奴才,所以才自稱臣,沒想到栽在了乾隆的手裡。以後乾隆下旨,滿漢大員聯名上奏,要統一寫「臣」。

所以說,乾隆完全憑著自己的性子來,一點原則都沒有。不論你做得如何周到,他都能找出茬來。

然而,真正讓大清漢官自稱「下官」和「微臣」的卻始於康熙皇帝。當年,康熙御駕親征噶爾丹,因在草原染病,以至於歸宮調養,所以數天沒有早朝。康熙是一個非常自律的皇上,沒有特殊情況絕不會無緣無故不上早朝。此時,朝野中謠言四起,說皇上早已晏駕。就在人心惶惶之際,突然有一日清晨早朝時,康熙卻精神奕奕地端坐在乾清門丹陛前的大寶上。滿朝文武大員看到康熙龍體健康,居然在下跪後都站起來了,並跳了起來。這原是非常失禮的,但康熙卻說道,「朕若不是大病初癒,也會和你們一樣雀躍起來,還要與愛卿們一同歡歌步舞,諸臣都是咱大清社稷忠臣,托眾卿的福,西北草原要平安二百年呀。」

說到這裡,康熙居然躬身舉起手來向大家行了「抱禮」。此時,言官直諫,皇上貴為天子,乃萬金之軀,禮有些過了,還該說「朕」才是。不料,康熙卻高聲說道:「我即是咱,咱即是朕,朕如此說,諸愛卿是否要怪我?」沒想到,下面的大臣笑成一片。

就在這次,康熙重新規定,大清以後漢官見到滿官不用再行大禮(跪下),只需要抱拳為禮即可,對皇上漢官可自稱「微臣」,漢官員之間可自稱「下官」,滿洲官員還要自稱奴才。康熙這一決定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四點通 的精彩文章:

鄭親王端華被慈禧賜死,為何賜死的白綾會出現在千里之外的蘭州
歷史上最強的兩大家族當家人,犯這種罪,被皇上赦免,眾人不答應

TAG:歷史四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