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給中國媽媽一把鋤頭,她們能把菜種遍整個地球

給中國媽媽一把鋤頭,她們能把菜種遍整個地球

前段時間偶然看到一個央視紀錄片——《大國根基》。這部紀錄片詳細的介紹了中國農業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各種飛速發展。

谷地開墾,山坡開鑿梯田都是基本操作,連鹽鹼地,礫石灘,旱澇重災區,都能在專家的改造之下,成為收成頗豐的良田。

雖說中國農業大國這個名號叫了也有段時間了吧,但是看到節目里各種形形色色的耕作方式,還是讓人不免感慨:中國人在種菜這件事情上,真的太厲害了。

《舌尖上的中國2》第三集導演胡博也曾經在採訪中說過,中國人的確是有種菜情結。

這話一點也不假。

不要說農村這樣種菜條件得天獨厚的地方了,就算是生存空間已經被嚴重擠壓的城裡,依然壓抑不住中國人那顆愛種菜的心。

家裡沒地,那就想辦法佔用點兒公共綠化面積,反正種草也是綠,種菜也是綠,能看也能吃,性價比一下就上去了。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在物業的眼皮子底下「墾荒種菜」的,綠化帶的主意打不了,還有另一塊公共面積供種菜愛好者折騰——天台。

別看天檯面積不大,總有人能把有限的空間玩出花樣,畢竟「荒地變良田」這件事,中國人已經做了幾百年了。

如果沒有膽子擔著違建的風險頂風作案,那就只能從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上打主意了。這個時候,採光最好的陽台自然就成了首選。

樸實的國人們因地制宜,硬是把這巴掌大的地方打造成了迷你小菜園。

硬菜是種不了,但隨便弄點凶柿辣椒什麼的,也挺讓人心滿意足。

中國人見縫插針種菜的本事還真是讓人嘆為觀止,只要有點兒土,地磚摳個縫兒也能種。

如果說在自家校園裡種點大白菜還能讓你感受到一絲農家生活的樸素,那《歡樂頌》里安迪在家弄的無土栽培黑科技,就把種菜這件事提升了好幾個level了。

事實是,在中國,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都對種菜這件事蜜汁執著。

窮人講究實際,最好是種點什麼小蔥大蒜二荊條,炒菜的時候順手還能薅一把下鍋。

富人們住上了別墅還是捨不得放棄種菜,人家是花園洋房,咱們就住菜園洋房。房前白菜屋後瓜,安排得明明白白。

還有不嫌臟在大平層養雞養鴨的,配上自己種的蔬菜,年夜飯都齊了。

都說中國人含蓄,但在展示種菜天賦上他們可絲毫不謙虛。走哪種哪,反正「有點土就想種東西,不然就覺得浪費土」。

出去維和太無聊?種菜。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這麼大塊好地種點青菜豆角什麼的,不僅能改善伙食,還能給為改善中非友誼做出點貢獻。

據說每到蔬菜成熟得季節,各國部隊都會到中國的菜地學習「學習經驗」「驗收成果」,這樣的風光也就只有中國部隊能享受到了。

南極氣候惡劣種不了地,誰說的?在中國人眼裡,只要夠勤快,科學家也可以化身料理人,想吃啥就種啥。

好容易上了太空,得做點兒實驗吧。種菜,又能研究生物基因技術,又能解決食物補給問題(X,就算是突然爆發星球大戰也不用擔心斷糧了。

聽起來倒是很有意思,不過在很多人眼裡,種菜這種事,忙活來忙活去的最多也就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那一輩兒的人。

這麼說也的確有點道理。老一輩的人年輕時可能經歷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退休之後又沒事可做,所以養成了到哪都想種菜的習慣。

但事實上,種菜這件事,在很多年輕人眼裡,也成了一種時髦。

雖說他們種菜的出發點可能和爸爸媽媽們不同吧,但甭管水果還是蔬菜,他們當起農夫來,熱情同樣不可小覷。

豆瓣上的養花種菜小組,就潛伏著很多正在上學工作的年輕人,繁忙的學業和巨大的工作壓力都澆不熄他們的種菜熱情。

著名種菜愛好者白舉綱就曾經多次在微博上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各種水果蔬菜看起來也是有模有樣。

不僅是年輕人,種菜的熱情正在通過各種方式被傳遞給更多的人。

中國人常說「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話放到種菜上也同樣適用。越來越多的小學幼兒園開始開闢所謂的「菜園角」,供孩子們種植自己感興趣的果蔬。

幾年前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新聞,中國的一些陪讀家長在耶魯大學看到大片荒地,覺得非常可惜,於是開闢了菜園種菜,還獲得了校方的肥料支持。

耶魯大學對於中國人這種愛種菜,愛吃菜的行為持很開放的態度,也算是一次特殊的「文化輸出」了。

當然了,也不是誰都能像視頻里的父母們一樣用100分的熱情來對待種菜這件事的。至少年輕人里真的能有精力和能力實現自己農夫夢想的,實在是少數。

所以,把對種菜的熱情放到玩遊戲,追綜藝,看直播里,成為了很多人的另一種選擇。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最近周圍的朋友紛紛玩起了各種農場種植小遊戲,像《哈哈農夫》、《嚮往的生活》這樣的田園綜藝又格外受歡迎的原因了。

空口說白話也好,身體力行也罷,中國人對種菜的熱情的確是無與倫比。

箇中原因說起來倒也並不複雜。

從中國的歷史就能看出來,中國人重視農業的習慣古已有之。比如上古神話里把嘗百草的神農氏奉為三皇之一。在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里,就提到了幾十種蔬菜。

歷史上長期的食物匱乏,也是中國人潛意識裡喜歡種菜的原因。

有學者統計,從周朝到民國幾千年,中國總計發生過5258次饑荒,飢餓帶來生存焦慮經過幾代人的傳遞已經變成一種習慣刻進了每一代人的骨髓里。

到了我們這一代,雖然食物的匱乏雖然已經不是問題了,但是越來越多的食品問題卻被推到大眾眼前。

各種農藥濫用,化學添加劑讓每天掌握家庭蔬菜採買大權的媽媽談菜色變,恨不得一把菜洗他個七八遍。

這個時候,「綠色無污染」的自種蔬菜,當然又會成為她們心裡更好的選擇了。

更何況,最近"五塊一根兒的黃瓜"「十塊一把的菠菜」讓大家吃菜都不敢大手大腳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道理什麼時候撿起來都不算晚。

當然,也有人純粹把種菜當做了打發時間的消遣。

不管是退休之後無所事事的老一輩,還是社交恐懼,肥宅萬歲的年輕人,看著蔬菜水果在自己的照料下慢慢長大,想來怎麼都是愉悅的。

尤其是對於整天手機不離身的年輕人來說,看點兒綠色換個心情,偶爾勞動打發時間,也的確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了。

· END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小S這次的綜藝,終於不尷尬了
這屆粉絲脫粉的樣子,像極了愛情

TAG:Vista看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