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何歐洲,日本和緬甸都是精良板甲:中國卻沒有,只有棉甲紙甲?

為何歐洲,日本和緬甸都是精良板甲:中國卻沒有,只有棉甲紙甲?

有網友問:為什麼歐洲板甲發明後,同時期的日本、泰國、緬甸都有裝備歐洲板甲,為何中國卻沒有?首先是板甲價格比較貴,明朝一個士兵一個月工資1兩白銀,徐光啟在《皇明經世文編》一套盔甲12兩白銀。

明朝1個士兵1年的收入才能買1套盔甲。而在歐洲1539年,英國訂購了1200套德國造全身甲,一套只需要8先令,全部才454英鎊,大約摺合454磅白銀,一套盔甲基本不到3兩白銀。

看起來明朝盔甲12兩白銀,英國才不到3兩白銀。為什麼還是板甲昂貴呢?那是因為明朝如果自己造板甲,成本可就不是3兩白銀可以擋得住的了。

在歐洲的德國,義大利這些盔甲製造大國,已經形成了盔甲生產的產業化,採用水力和畜力驅動齒輪,軸承運作砂輪。15世紀德國紐倫堡有大量水力器械叫板錘,格奧爾格·阿格里科拉的《論礦冶》記錄了16世紀的水力鍛錘。

水力鍛錘雖然只能錘出鐵板,成品還是要靠人手工敲打成型敲穹面。當然能出大形已經不錯了,要知道要把那麼大一塊鐵板錘成穹面型狀對於人力來說簡直就是世紀工程。正是這些高度集合化,商業化的盔甲製造中心,才讓歐洲有了足夠多便宜的板甲,還出口到泰國緬甸。

而明朝盔甲製造是不同的,民間根本不許製造盔甲。武器都是朝廷壟斷的世襲奴工製造,明朝匠人地位低下,把罪犯家屬籍充為匠幾成慣例,造作工役,以囚人罰充。匠籍制度規定匠不離局、匠役永充,凡被編入匠籍的工匠,世代不得脫籍。

明朝這些匠人實際上就是世襲奴工,而且,輪班匠的勞動是無償的,要手工官坐頭的管制盤剝,工匠以怠工、隱冒、逃亡等手段進行反抗。結果就是生活貧困的匠戶,渾渾噩噩,製造的武器粗製濫造,成本居高不下。在明朝科舉官員管理的效率低下,官營世襲奴工工場,粗製濫造的成本比精工細作還要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兵堂 的精彩文章:

美軍首次實戰激光武器,一道綠色閃光:伊朗戰機突然失去控制墜海
為何保鏢手槍藏懷裡,警察別腰間:而特種兵手槍在大腿外側?

TAG:精兵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