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實現全流程人臉識別

「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實現全流程人臉識別

旅客僅需在安檢驗證時出示一次證件進行身份核驗,就可全程「刷臉」通關。5月20日,新華網從中科院重慶研究院獲悉,近日中科院重慶研究院與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簽署了合作協議。由該院牽頭的重點項目「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已實現機場全流程人臉識別,並將在全國推廣。

在協議中,雙方就深化合作達成共識:重慶研究院將針對民航行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性、基礎性和共性技術問題,持續不斷地將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科研成果進行系統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開發,為智慧機場建設提供成熟的技術路線和相關產品,搭建數據中心及技術測試平台,推動民航行業的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推進智慧機場聯盟的建設,完善合作機制,創新合作模式,拓展合作領域,聯合實施重大科技項目,聯合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雙方將加強合作制定技術標準及應用規範。

據中科院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中心主任石宇介紹,為滿足民航行業「創新安檢模式、優化安檢流程,積極利用先進技術,加強對重點人、重點物品的檢查,提高安檢準確率和效率」的要求,中國科學院於2017年9月啟動實施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重點專項(弘光專項)項目「機場安檢智能識別系統」,重慶研究院智能安全技術研究中心聯合智慧航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擔該專項的研究與轉移轉化工作。

「安檢人臉識別輔助驗證系統,應用於安檢通道前的驗證環節,通過讀取身份證登記照與現場持證人員的臉部進行比對驗證,判斷是否為本人。目前累計應用於全國70家機場的旅客安檢,覆蓋618條安檢通道。」石宇說。

據悉,該院最新研發的人工輔助驗證智慧安保系統,旅客僅需在安檢驗證時出示一次證件進行身份核驗。成功後,安檢通道的身份複核、登機口的旅客信息複核都可以「刷臉」完成。全程無需登機牌、二維碼,現場人臉照片直接成為數字化安檢驗訖標識。該系統在呼和浩特白塔機場試運行期間,安檢通道前的人臉識別閘機人均通關速度已達6秒以內,安檢通道內的人臉識別複核工作可實現小孩獨自「刷臉」過閘機,不論始發、中轉還是經停旅客,在按有該系統的登機口都能實現「刷臉」登機。

此外,人包對應系統,應用於安檢通道內,將行李與其所有人進行匹配,以備後續開箱檢查等操作。動態布控系統,利用動態人臉識別技術,在實時高清視頻中動態檢測跟蹤人臉,同時提取人臉特徵上傳伺服器,分析各種人臉屬性並與目標人物比對。當目標出現時可實時響應,同時,也可輸入目標圖片在歷史記錄中進行檢索,形成目標行動軌跡。

據石宇介紹,這些系統的聯動應用,將實現機場里的全場景「刷臉」:安檢驗證時「刷臉」過檢,安檢通道內刷臉複核、人包匹配。同時,X光安檢機判圖人員刷臉上崗,定時換崗。通過安檢通道進入封閉區後,「刷臉」尋人。在中轉聯程櫃檯前,可以「刷臉」辦理乘機手續、登機口「刷臉」登機。機場禁區內,相關人員「刷臉」進入。

「隨著協議的簽訂,這一套應用流程將全國推廣,人臉識別技術等智能技術將在民航領域廣泛應用,為機場工作人員提供智能化的輔助,提升機場安全裕度的同時,為旅客的出行提升便捷度與舒適度。」石宇說。

來源:新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植物物種形成研究獲進展
被子植物的起源與早期演化研究取得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