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垃圾戰持續多年 杜特爾特不能再忍了:自掏腰包送回加拿大

垃圾戰持續多年 杜特爾特不能再忍了:自掏腰包送回加拿大

近日,加拿大與菲律賓之間的「垃圾糾紛案」正鬧得沸沸揚揚。

算下來,現在距離菲律賓政府給加拿大下達最後通牒的日期5月15日,已過去了一周,然而,加拿大方面一直口頭承諾將收回垃圾,卻始終未見實際行動。

環保人士舉行抗議活動,要求加拿大從菲律賓將成噸的垃圾運回。圖據英國《衛報》

毫無疑問,加拿大的拖延行為徹底激怒了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據英國《衛報》5月23日報道,本周三(22日),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下令政府僱傭一家私營航運公司,將69個集裝箱的垃圾全部送回加拿大,如果加拿大拒絕接收這些垃圾,就把這些垃圾留在其領海。

兩國糾纏多年的「垃圾戰」始末

據路透社5月22日報道,菲律賓總統發言人薩爾瓦多·帕內洛(Salvador Panelo)表示,杜特爾特總統已下達指示,要求有關部門尋找一家私營航運公司將垃圾運回北美。「菲律賓政府將承擔所有費用,我們不介意。」帕內洛強調,「如果加拿大不接收這些垃圾,我們將把垃圾丟在加拿大領海內或者該國海基線周邊12海裏海域內。」

事實上,兩國的垃圾糾紛案已糾纏了6年之久。

2013年至2014年間,加拿大一家公司向菲律賓出口了103個集裝箱,集裝箱外貼有可回收塑料的標籤。然而,菲律賓海關表示,他們在檢查時發現,集裝箱中裝有大量電子產品垃圾和廚房垃圾、塑料袋、臟紙、家庭垃圾和用過的成人尿布等垃圾,並非可回收塑料。菲律賓方面將這些垃圾歸類為危險物品。

?加拿大的垃圾被錯誤地貼上了可回收塑料的標籤 圖據Alamy

據菲律賓當地媒體報道,2015年,其中一部分集裝箱的垃圾被非法傾倒在了拉加克省的一個垃圾填埋場,但仍有69個集裝箱的垃圾滯留在港口,不斷腐爛並開始散發出惡臭。菲方指責加拿大違反《巴塞爾公約》,並一再敦促加拿大運回這批垃圾。

2016年,馬尼拉法院作出判決,要求加拿大公司收回在菲律賓的69個垃圾集裝箱。

據英國BBC新聞5月23日報道,菲律賓曾就2013年至2014年間運送的垃圾提出數次外交抗議。然而,這場糾紛卻遲遲未能得到解決。2017年,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承認,從理論上講,加拿大有可能收回這些集裝箱。但他否認官方負有責任,並強調這些出口到菲律賓的垃圾,是未經政府同意的商業交易。

今年4月底,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再次強烈敦促加拿大儘快運回垃圾,並將5月15日設定為最後期限。

?菲律賓環保人士戴著一個裝滿垃圾的模擬集裝箱抗議。圖據美聯社

對此,加拿大迫於壓力同意回收這些垃圾,還會「自掏腰包」承擔清理運輸等費用,然而,加拿大並沒有在菲律賓要求的最後期限5月15日前運走這批集裝箱。

5月16日,菲律賓外交部長特奧多羅·洛欽宣布召回駐加拿大的高級外交官,並強調:「如果加拿大不把留在菲律賓的垃圾集裝箱全部運走,菲律賓將召回更多駐加外交官員。」

「很顯然,加拿大沒有把這件事和我們國家當回事兒。對加拿大把菲律賓當作垃圾場,菲律賓人民感覺受到了嚴重侮辱。」菲律賓總統發言人薩爾瓦多·帕內洛表示。

據路透社報道,本周三(22日),加拿大政府發表聲明稱,已聘請博洛雷加拿大物流公司儘快將這些垃圾安全運回加拿大。聲明稱,這些垃圾必須經過安全處理以滿足加拿大的安全和健康要求,清理工作將在6月底前完成。加拿大環境部長凱瑟琳·麥肯納表示,加拿大將承擔垃圾轉移、運輸和處置的全部費用。

馬來西亞也已開始將垃圾送回源頭國

其實,這也並非菲律賓需要解決的唯一問題。

據《紐約》時報5月15日報道,2018年,一家韓國公司貼錯標籤,將大約6500噸垃圾運往位於菲律賓東米薩米斯省的棉蘭老島國際集裝箱碼頭時,對於國際垃圾的擔憂就已浮出水面。2019年1月,大約有1400噸垃圾被運回。目前,這個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兩國政府間的磋商正在進行。

近兩年,同樣受到國際垃圾困擾的還有馬來西亞。據路透社5月21日報道,飽受國際垃圾困擾的馬來西亞開始將不可回收的塑料垃圾送回源頭國。

2018年,馬來西亞已成為全球塑料垃圾的主要傾倒地,美國、英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則是主要垃圾源頭國。然而,這些垃圾大多是已被污染的劣質塑料,無法被回收。馬來西亞能源、技術、科學、氣候變化和環境部部長楊美盈於本周二(21日)表示,馬來西亞已開始將垃圾送回其『出生地』。

「這些國家必須對他們的垃圾負責。」楊美盈說,其中一些運往馬來西亞的塑料廢料違反了聯合國關於塑料廢料貿易及其處理的《巴塞爾公約》。目前,馬來西亞已經將被污染的塑料垃圾裝進5個集裝箱運回其源頭西班牙。

據悉,2018年1月至7月期間,被運到馬來西亞的塑料垃圾猛增至45.6萬噸,2017年這一數字為31.66萬噸。其中,不可回收的劣質塑料如果被燒毀,會向大氣中釋放有毒化學物質。如果直接填埋,也將污染土壤和水源。

最新動態:多國簽署限制塑料廢物貿易協定

5月11日,約180個國家在瑞士日內瓦達成協議,同意修改《巴塞爾公約》,將「限制塑料廢物貿易」列入其中,以應對全球塑料污染挑戰,使全球塑料垃圾貿易更加透明,監管更加嚴格。

《巴塞爾公約》專家帕克特(Jim Puckett)表示,對於加入《巴塞爾公約》的國家而言,此修正案意味著,未經出口、過境和進口國主管當局的事先通知和同意,將不再進行所有塑料廢物的裝運。而至於《巴塞爾公約》非締約國家如美國,修正案將更具影響力,因為許多《巴塞爾公約》締約國家將被禁止接受來自非締約國的廢塑料。

帕克特同時指出,美國不是《巴塞爾公約》締約國,因此全程未參與協定的討論和簽署。在亞洲地區,美國只能將塑料廢物出口至韓國和日本這兩個國家。

《巴塞爾公約》於1989年3月22日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聯合國世界環境保護會議上通過,1992年5月正式生效。它是控制有害廢棄物越境轉移的國際公約。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簽署了這項公約,中國於1990年3月22日在該公約上簽字。

楊美盈表示,發達國家將塑料廢料傾倒在馬來西亞等發展中國家是不公平的。而本次修訂將進一步限制塑料廢料流向發展中國家,也是解決全球垃圾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不公平流動問題的第一步。

紅星新聞記者?徐緩 綜合編譯報道

編輯 汪垠濤? ? ? ? ? ? ?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紅星深度 的精彩文章:

資深留學顧問談美國「招生亂象」:有需求就會有供給
傳廣東某學院一學生遲到4分鐘被處分 網警:有虛假內容

TAG:紅星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