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明是諸葛亮干過的一件蠢事,卻被《三國演義》放到司馬懿頭上

明明是諸葛亮干過的一件蠢事,卻被《三國演義》放到司馬懿頭上

有一句話叫「歷史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有道理。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歷史學家和學者們,在編著史書時,不可避免地會摻雜個人的情感好惡,從而對歷史人物和事件作出有失公允的評價和定義。

第二種情況更為常見,藝術家文學家們創作的歷史文學作品,為了塑造形象、增強故事性,在寫作筆法上天馬行空不拘一格,使得很多歷史人物角色都遠遠背離本來面目。而演義、評書、戲曲等文學作品,對於民間百姓的影響力之大,遠遠超過二十四史。老百姓愛看大戲的很多,有機會讀完二十四史的卻少之又少,使得很多歷史人物被人為抹黑或者拔高。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兩個旗鼓相當、針鋒相對的老對手,兩人的博弈交鋒,成為《三國演義》中一個極為引人入勝的篇章。但從民間讀者的反應可以看出,人們普遍對諸葛亮抱有好感,對他極為尊敬推崇。

而他的老對手司馬懿,則遠沒有他那麼幸運了。在人們心目中,司馬懿成了一個老奸巨猾、狡黠詭詐的野心家,屢次玩弄陰謀詭計,總是會被諸葛亮看破。由於《三國演義》無與倫比的傳播影響力,對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的評價由此被定格。

實際上,《三國演義》對諸葛亮和司馬懿兩人的描寫和述評,有很多部分都嚴重與史實不符,作者羅貫中把諸葛亮視為漢室正統,予以刻意美化拔高,而對司馬懿進行了有意醜化,有一件事實能夠清楚證明這一點。

《三國演義》第八十五回「劉先主遺詔託孤兒,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主要情節是司馬懿獻計討伐蜀漢,派出五路大軍進犯蜀漢國境。諸葛亮卻談笑間指揮若定,不露聲色就擊退五路大軍。

書中寫道,司馬懿向曹丕獻計:「可修書一封,差使往遼西鮮卑國,見國王軻比能,賂以金帛,令起遼西羌兵十萬, 先從旱路取西平關」。讓魏國與鮮卑國王軻比能勾結,用金銀財帛收買之,換取軻比能出兵南下攻擊蜀漢。

而真實歷史是怎樣的呢?恰恰與此相反,無論是曹丕還是司馬懿,從來沒有和鮮卑國的軻比能有過任何勾結行動。兩國不僅從未結為聯盟,而且關係極為緊張。

鮮卑國位於魏國邊境東北,漢末三國時期,中原大亂,鮮卑部族首領軻比能乘機兼并部眾,擴展地盤,逐漸發展成擁有十餘萬精銳騎兵、地方數千里的強大勢力,與當年的匈奴差相彷彿。軻比能野心難以遏制,很想趁著三國混戰之機入主中原,「勒御部眾,擬則中國」,對佔據中原的曹魏構成極大威脅,兩國之間屢次發生激烈衝突。

《三國志》記載,真正勾結軻比能的是諸葛亮,與司馬懿沒有半毛錢關係。諸葛亮四出祁山時,曾經「遣使連結軻比能」,邀約他出兵南下,共同滅掉魏國。軻比能大為心動,「至故北地石城,與相首尾」,出兵來到魏國邊境重鎮石城,與諸葛亮相呼應。

諸葛亮此舉,純屬一次極不負責任的愚蠢之舉。無數歷史事實證明,歷史上中原王朝勾結北方游牧部族南下中原,作為掃滅競爭對手的一種手段,是一種飲鴆止渴、蠢不可及的大失策。

唐高祖李淵曾勾結突厥對付十八路反王,唐代宗勾結回紇騎兵平定安史之亂,五代十國石敬瑭勾結契丹人擊滅後唐,每一次都是以引狼入室的悲劇告終,最終都會付出慘重代價,也給中原百姓帶來一場又一場浩劫。

萬幸的是,魏國方面提前獲知軻比能的異動,立即陳兵邊境嚴陣以待,軻比能猶豫一番沒敢動手,怏怏而去,使得中原百姓躲過一場大難。

勾結軻比能之事,從始至終都是諸葛亮在策劃實施,司馬懿根本沒有參與此事,卻被羅貫中硬按到司馬懿頭上,搞得司馬懿的形象被嚴重黑化,真是冤枉至極。由此可見,民間文學的影響力不容小覷,甚至足以達到顛倒黑白張冠李戴的程度,人們在欣賞古典文學時,應該把握住分寸,不要把戲說當成歷史。

參考史料:《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文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小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