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醫生凌鋒的生死24小時,真是因為頭孢配酒引起的雙硫侖反應?

醫生凌鋒的生死24小時,真是因為頭孢配酒引起的雙硫侖反應?

較真要點:

1、最近,一篇題為《酒後吃頭孢有多恐怖?!醫生凌鋒生死24小時》的文章引發熱議。據凌鋒自述,她在服用頭孢呋辛酯後出現瘙癢、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等癥狀,所幸搶救後無大礙。事後她想起過敏意外的前一天晚上,她喝過一杯紅葡萄酒,所以她把意外歸結於頭孢和酒精同服引起的「雙硫侖反應」。但這個判斷是錯誤的。這明顯是一次典型的藥物過敏,儘管凌教授經常吃頭孢,但不能排除藥品批次和廠家不同帶來的潛在過敏風險。而臨床上對「過敏反應」和「雙硫侖樣反應」的誤判,影響可就大了。

2、雙硫侖反應是一種以乙醛蓄積中毒為機制的反應。但雙硫侖反應一般在服藥期間飲酒5min-1h就會發生,且不會有凌教授所描述的瘙癢感覺和蕁麻疹樣的皮膚表現。另外,凌教授喝葡萄酒的時間是前一天晚上,喝的是半杯紅葡萄酒,再怎麼晚睡,中間間隔的時間也足以把酒精代謝乾淨,就算真的對乙醛脫氫酶產生影響,也不足以引起昏迷、休克等嚴重癥狀。

3、在這裡,不是鼓勵大家吃藥期間去喝酒,酒精百害無一利,一定是能避免就避免。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是因為區分關鍵性的概念能幫助我們在關鍵的時候做正確的決策:頭孢配酒是臨床上的毒藥組合,但如果飲酒期間,確實需要用到頭孢類抗生素,不必一定要等七天。或者吃了頭孢,又誤服酒精,也不用因此過於恐慌。一般服用頭孢類抗生素之後,經過5個半衰期,最多1天,藥物就基本代謝乾淨。連續服藥後停葯也是如此,只要不是邊吃藥邊喝酒就問題不大。

查證者:謝望時丨藥理學碩士,知貝兒科藥師

最近,一篇題為《酒後吃頭孢有多恐怖?!醫生凌鋒生死24小時》的文章引發熱議,文章內容講的是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專家凌峰教授因為吃藥而陷入急救的經歷。

據她自述,2018年12月7日,她因「腹股溝的皮脂腺囊腫破了發炎」,拿起自己經常吃的頭孢呋辛酯,吃了0.5g,服藥不到2分鐘,就開始左手掌發癢,緊接著右手掌發癢,隨後出現呼吸困難、意識喪失等癥狀被送至急診搶救,所幸搶救及時,凌峰教授無大礙。

作為讀者,看到這裡,首先當然是欣慰於現代醫學的搶救效率,但同大多數醫務人員一樣,我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中結局。

搶救結束後,凌教授有了疑惑,頭孢呋辛是她經常吃的葯,怎麼會過敏呢?經過一番查閱,她想起來,過敏意外的前一天晚上她喝過一杯紅葡萄酒,所以認為原因就在於頭孢和酒精同服引起的「雙硫侖反應」!並為大家科普「吃了頭孢類的藥物,在1周之內不能飲酒」。

酒精自然不是什麼好東西,但其實無法把這次九死一生的經歷歸結為「雙硫侖反應」。這明顯是一次典型的藥物過敏,儘管凌教授經常吃頭孢,但不能排除藥品批次和廠家不同帶來的潛在過敏風險。而臨床上對「過敏反應」和「雙硫侖樣反應」的誤判,影響可就大了,不僅會影響醫生的急救治療決策,這種不恰當的科普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一、什麼是雙硫侖反應?

我們知道肝臟是酒精代謝的主要器官,在那裡有幾個重要的酶,能把酒精氧化代謝成對人體無害的物質,為我們的健康保駕護航。這些酶主要是乙醇脫氫酶(ADH)、乙醛脫氫酶(ALDH)和細胞色素P450酶。乙醇脫氫酶和細胞色素P450酶負責把乙醇(酒精)代謝為乙醛,乙醛脫氫酶則負責把乙醛代謝為乙酸(醋的主要成分)。三者相互配合,不辱使命。

乙醛這東西,是公認的致癌物。有些人喝酒會臉紅,就是因為體乙醛脫氫酶太少,過量的乙醛不能分解而蓄積在體內,導致血管擴張,令人全身通紅。研究顯示,喝酒就臉紅的人,體內乙醛的量是不紅的人的10-20倍。所以,任何能影響乙醛在體內含量的藥物,都會帶來生命風險。

頭孢就屬於這類藥物,它可以競爭性抑制乙醛脫氫酶,阻止乙醛轉化為乙酸,導致乙醛蓄積中毒。所以在飲酒的同時吃頭孢,就好比一個人飲酒過量,表現為頭痛、頭暈、面部潮紅、心悸、胸悶等,嚴重的還可能呼吸困難、嗜睡或昏睡、休克等,這種現象被稱為雙硫侖樣反應。

二、為什麼說凌峰教授的病情不是雙硫侖反應所致?

不過,雙硫侖反應一般在服藥期間飲酒5min-1h後就會發生,且不會有凌教授所描述的瘙癢感覺和蕁麻疹樣的皮膚表現。

然後,我們再來看飲酒的時間和飲酒量。根據NHS官網數據,人體大約需要1小時來分解1單位酒精。1單位酒精,大概相當於10ml或8g純酒精。而用一個標準玻璃杯(175ml),裝滿平均濃度(12%)葡萄酒,其中的酒精含量為2.1個單位,也就是說,喝這樣一杯酒,差不多2-3個小時能代謝完。

具體的代謝速度可能跟人的體重、性別、年齡、是否吃食物或藥物等有關係。但不管怎麼樣,凌教授喝葡萄酒的時間是前一天晚上,喝的是半杯紅葡萄酒,再怎麼晚睡,中間間隔的時間也足以把酒精代謝乾淨,就算真的對乙醛脫氫酶產生影響,也不足以引起昏迷、休克等嚴重癥狀。

另外,「服用頭孢後,一周內不宜飲酒」也更多的是主觀判斷,缺乏實際依據。這裡需要了解一個關鍵詞——半衰期,指的是血漿中藥物濃度降低一半的時間。如果一個藥物的半衰期為1,其實濃度是10mg/L,那麼一個小時後,血葯濃度就將為5mg/L。常用的頭孢類和青黴素類抗生素的半衰期普遍比較短,在0.5-3小時之間。

一般服用頭孢類抗生素之後,經過5個半衰期,最多1天,藥物就基本代謝乾淨。連續服藥後停葯也是如此,只要不是邊吃藥邊喝酒就問題不大。

在這裡,不是鼓勵大家吃藥期間去喝酒,酒精百害無一利,一定是能避免就避免。我們需要正視這個問題,是因為區分關鍵性的概念能幫助我們在關鍵的時候做正確的決策:

1、雙硫侖反應是一種以乙醛蓄積中毒為機制的反應,一般以支持治療為主,而如果懷疑是過敏反應,腎上腺素一定要立即使用,再結合通氣和液體復甦進行搶救。對病因的誤判可能影響治療結果,甚至危及生命。

2、頭孢配酒是臨床上的毒藥組合,但如果飲酒期間,確實需要用到頭孢類抗生素,不必一定要等七天。或者吃了頭孢,又誤服酒精,也不用因此過於恐慌。

3、除了頭孢和酒精這對經典雙硫侖反應組合,其他藥物,以及其他含酒精的藥物也需要避免同時服用。

本文編輯:marthaywang

想了解更多真相?微信搜索「較真闢謠神器」小程序,點擊「問答」進行提問,較真妹等你哦~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較真 的精彩文章:

較真:三無配方粉冒充特配粉,家長們可別買錯了寶寶的口糧!
人造奶真的更好喝,更健康嗎?

TAG:較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