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背後隱藏重大陰謀,史書都不敢記載此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背後隱藏重大陰謀,史書都不敢記載此事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西漢漢武帝時期推出的,漢武帝劉徹是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是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詩人。漢武帝是一位偉大的帝王,自古以來就有「功莫大於秦皇漢武」之說。由此可見,漢武帝對於華夏歷史的影響是巨大的。

漢武帝十六歲登基,為鞏固皇權,他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設置刺史,開創察舉制選拔人才。同時他採納主父偃的建議,頒行推恩令,解決王國勢力,並將鹽鐵和鑄幣權收歸中央。

漢武帝時期攘夷拓土、國威遠揚,東並朝鮮、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漢地範圍,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文化上漢武帝採用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結束了先秦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局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傳》中記載了董仲舒提議的原話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在《武帝紀贊》中,記載了漢武帝的做法是「罷黜百家,表章六經」。該思想已非春秋戰國時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摻雜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一些思想,體現了儒家思想的「兼容」與「發展」特性,是一種與時俱進的新思想。

漢初,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經濟上實行輕徭薄賦,在思想上,主張清靜無為和刑名之學的黃老學說受到重視。歷經數代之後,黃老思想已成為大漢朝堂的主導思想,擁護黃老之學的官員幾乎佔據了整個大漢朝堂。

漢武帝的奶奶竇氏就是黃老之學的擁護者,淮南王劉安更是對黃老之學頗有研究。他們一個是後戚的代表,是當時大漢朝堂的是里掌權者;一個是宗室王侯的代表,代表著大漢諸侯王。

漢武帝在繼位初期是極為憋屈的,他一直在忍耐,直到竇太皇太后去世後劉徹才算真正親政。竇太后雖已不在,但她背後的勢力卻一直把控著朝堂,為了掃清自己的親政的障礙,漢武帝選擇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柔和」方式進行改革。

從歷史背景來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背後隱藏重大陰謀,他當時並非是真的特別尊崇儒學,他要的是一個可以取代黃老學說的勢力,因為黃老學說正是以竇太后為首的外戚勢力旗幟,除此之外,這個新興勢力還要完全聽命於自己。而名儒董仲舒伸出了橄欖枝,二人一拍即合,才有了後來的這場運動。

出於歷史原因,漢武帝要掩蓋自己的真正目的,所以才有了史書都不敢記載此事的情況。或許漢武帝也不曾想到,自己一時奪權的小把戲,竟然影響了後世數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原來很好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時期秦國曾發生過一起神秘事件,傳說當時驚動了整個關中平原
傳說上古時期三界內曾存在一件頂級至寶,連玉皇大帝都不是其對手

TAG:歷史原來很好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