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我要別人愛上我本來的樣子……」

「我要別人愛上我本來的樣子……」

這是法國導演侯麥的電影《午後之愛》。

最近一周,他的回顧影展正在上海舉辦,名叫:「人間男女」。

侯麥所有的電影都在糾纏於讓人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

就像這些劇照呈現的氣氛一樣,侯麥最多描繪的就是普通年輕人的心理狀態,日子平平淡淡,內心纖細、敏感。

「每個人都希望尋找到真愛……」

編劇博尼策曾經評論說:

「應該怎樣生活,應該怎樣去愛?就是這樣的基本問題,衝擊著侯麥片中人物的內心。他們怎樣找到自己的出口?」

不過,在你陷入電影情節之前,很可能已經被另一件事擊中,那便是電影所呈現的法式風格。

弔帶悄無聲息地從肩膀滑落、針織衫鬆鬆垮垮地掛著、兩條腿在寬闊的褲管里自由晃動……主人公們的穿著,日常、簡單、優雅而不矯飾。

「我避免展示容易過時的事物。」侯麥說。

0 1

他們唯一信奉的階級,

便是品味與表達能力

《紐約客》曾寫道,對侯麥的主人公們來說,野心、金錢與階級並不重要,「他們唯一信奉的階級,便是品味與表達能力。」

他們調情時會說:「來我家吧,我有很多書。」

或許正因如此,侯麥的主人公們也偏愛基礎款——它們是人人都能穿的單品,也因此更考驗穿著者的氣質與姿態。

夏天時,女人們常穿弔帶衫出現,雖然大面積露膚,卻因為舉止的洒脫與不刻意,而能夠性感得剛剛好。

T恤也是侯麥電影里經常出現的單品。

《綠光》的女主角,因找不到合適的夥伴一起度假而傷心不已。給前男友打電話的時候,軟軟的淺色T恤讓她看起來溫柔又不安:

《女收藏家》的女主角面對愛情比《綠光》女主角大膽得多,黑色T恤讓她顯得無所畏懼:

天氣轉涼後,侯麥喜歡讓電影里的人們穿上純色針織衫,大多是些寬鬆的款式,在皮膚和衣服中間保留適度的空間。

另外,主人公穿起針織衫來還有一點小心思。

有時,下面搭配短褲,好讓整體造型得以「呼吸」;有時,主人公們只是將針織衫搭在肩上,看起來懶洋洋。

離開銀幕,回到幾十年後的今天,翻看「法式風格」代表博主Jeanne Demas的穿搭,依然可見弔帶、T恤和針織衫佔據了重要位置。

0 2

「女人比男人更複雜」

侯麥電影里的女人往往是矛盾體。

她們可以脆弱、因小事而優柔寡斷,也可以突然變得洒脫、利落。

他的繆斯、《綠光》的女主演瑪麗·里維埃(Marie Rivière)曾在採訪中說:

「也許女人比男人更複雜、更清醒,也許她們更強大。也許那就是侯麥喜歡的特質。」

總之,你可以看到女人們不僅僅是「女人」,她們喜歡在打扮中融入中性元素,她們也很少穿高跟鞋,似乎自由自在才是最中意的事。

中性元素之一,Oversize西裝外套。

80年代流行的墊肩,在她們身上不浮誇,反而硬氣得剛剛好,就像她們的某句台詞那樣:

「我要別人愛上我本來的樣子,而不是惺惺作態的樣子。」

侯麥電影中另外一件常出現的單品是牛仔褲。

女主人公們常會搭上一根黑皮帶。

《午後之愛》的克洛伊無拘無束,勾引已婚男主人公時會說:

「我們都很糟糕,那讓我們彼此靠近。」

在《女友的男友》里,女主人公往沙發上一攤,直說:「我喜歡帥的。」

再來就是襯衣了。

《午後之愛》的克洛伊有穿:

在《夏天的故事》里,餐館招待瑪戈一面喜歡著男孩賈思伯,一面又可以在對方搖擺不定時脫口而出:

「原來你對每個女孩都一視同仁……我很失望,想不到你會被庸俗女孩追走……男人都一樣,淺見虛榮沒膽。」

這幾年,女性力量又一次迎來高潮,中性化的打扮也越來越受歡迎。

「power suit」、白襯衣、牛仔褲都是今天街拍中的「常客」:

0 3

簡單不代表無聊

侯麥電影里的人們衣著簡單,卻少不了各種各樣配飾的點綴。

就連在片場工作的他本人,也會系絲巾、戴帽子:

《夏天的故事》里,漁夫帽、墨鏡、泳裝;

《克萊爾的膝蓋》里,遮陽帽和草帽造型度假感十足……

《綠光》里,女主人公的綠色貝雷帽很搶鏡。

女主演瑪麗·里維埃說,綠色的貝雷帽是她臨時買的

「拍攝那天風很大,我的頭髮被吹在臉上。

沒辦法,我就去了一家很小的帽子店,買了這頂綠帽子。

也許是因為綠光才選了這個顏色?

總之,侯麥沒有提意見,我就戴著它出鏡了。

《綠光》里另一位角色,髮帶和項鏈都活潑可愛,剛好映襯她戀愛中的心情:

侯麥很喜歡用同一批演員,而這位演員常常以髮帶造型出現:

換了演員,髮帶也換一種風格,與條紋上衣呼應:

《圓月映花都》里,髮帶搭配運動服的感覺也很妙: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想要在頭上下功夫,雷帽依然可以嘗試。

而且,在法國時尚博主Moreau那裡:貝雷帽屬於一年四季。

至於髮帶,今年似乎流行這種更厚重的發箍:

0 3

會「講故事」的配色

侯麥電影的配色也很有特點。

侯麥曾在採訪中說:

「我不會將色彩作為一種戲劇性的元素,對我來說,它們應該是電影中非常自然的一部分。」

《雙姝奇緣》的野餐場景,一位是鄉下女孩,一位是巴黎女孩,偶遇後成為朋友,一起在郊外感嘆著:「這種安靜真好。」

《女收藏家》,果綠色、明黃色搭配女主角的小麥色肌膚:

《綠光》里,女主人公離開餐桌、逃到角落獨自神傷的一幕,女演員說,紅色夾克購於巴黎一家二手店:

另外一部常被作為配色範本而提起的,是《女友的男友》。

這是一個四角戀的故事,侯麥也悄悄用主人公們的衣服暗示這種複雜關係。

再來看其他一些場景和配色:

創造這一切風格的侯麥,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在成為電影導演之前,侯麥曾學習歷史、文學、哲學與神學。他的第一份工作是教師。

不久後,他辭去了教師工作,成為了一名自由記者,寫過小說。

在認識了戈達爾、特呂弗等人之後,他開始對電影產生了興趣,轉而開始寫電影評論。

30歲時,侯麥開始嘗試拍電影。

侯麥非常低調。

他沒有車,也不喜歡坐計程車,他說自己試著與日常生活保持聯繫。

「如果躲在計程車里,就會接觸不到現實。而我希望讓演員們處於真實場景中。」

他很少在媒體中露臉:

「這對我拍電影也有幫助,我在現場拍攝時,人們認不出我和我的演員們。」

有評論家說,侯麥可能是世界上最自由的導演。

雖然獲獎無數,但終其一生,侯麥都堅持小成本完成拍攝,而且儘力讓劇組大家庭里的每個人都能快樂地工作。

他總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拍攝,也從不過分消耗自己。

他也比較隨性。

瑪麗·里維埃說,拍攝《綠光》時,侯麥只會寫下一些關鍵的句子,告訴她大概要說些什麼,其餘細節的對話全由她來自由發揮。

「我的電影都基於生活中最尋常的事。」

他還曾在《六個道德故事》里寫過:

「在眾多漂亮的人當中,只有除了漂亮之外還有別的東西的人才能引起我的注意。

如果我看見某人除了美還是美,我會感到厭煩。」

大概,正是因為貫穿著這種態度,侯麥的電影才會一直迷人……

編輯整理:YaoYao

independent:Eric Rohmer - father of the New Wave

Eric Rohmer: Interviews

mubi.com: Close-Up on Eric Rohmer』s 「The Green Ray」: An Interview with Marie Rivière

tiff.net: An Interview With Eric Rohmer』s Muse, Marie Rivière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Lens正在招聘新媒體編輯/資深編輯、

商業策劃、兒童美學職位及實習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ens 的精彩文章:

連一絲可以折磨自己的煩惱也沒有
那年的風吹著

TAG:Le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