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能培養高技術人才的才是好職校

能培養高技術人才的才是好職校

就業市場活力依舊,高技能人才是「香餑餑」。數據顯示,一季度,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是1.28,同比、環比均有所上升,顯示市場崗位數量略多於求職人數。而具有技術等級和職稱勞動者求人倍率則高於1.7,同比增長0.05;其中,高級工程師、高級技能人員、高級技師和工程師等求人倍率更達2以上。

高技能人才是「香餑餑」這樣的新聞,近年來經常上「頭條」。去年有媒體曾報道,從市場供求情況看,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我國技能勞動者總量雖超過1.65億人,但僅占就業人員總量的21.3%,其中高技能人才4791萬人,僅占就業人員總數的6.2%。從2018年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預計在此期間,全國企業高技能人才缺口將達2200萬人。

但是,與這樣的新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相比於職業教育,我國的學生和家長還更多追捧普通教育。高技能人才「香餑餑」,如何轉化為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既關係到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更關係到我國教育現代化建設。高技能人才要從市場需求的「香餑餑」成為學生、家長眼中的「香餑餑」,不只是好找工作,而需要工作有吸引力,這就需要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地位,拓寬高技能人才的職業和事業發展空間。從根本上,需要破除人才評價的「唯學歷論」,建立新的重視人才能力和實際貢獻的評價體系。過於看重學歷的人才評價體系,影響技能人才職稱評審、職務晉陞,而職稱和職務直接關係到薪酬待遇。學生不願意成為高技能人才,而想獲得高學歷,成為學術型人才,根在重學歷不重技能的人才評價體系。

這不但直接影響學生選擇職業教育,還影響職業教育辦學,甚至影響到基礎教育的勞動教育。去年召開的全國教育大會提出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而在現實中,勞動教育存在被弱化、淡化、邊緣化的問題。不少家長用「不好好讀書,長大就去當工人、當服務員」來「激勵」孩子努力讀書,考上好學校。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有的職業院校也存在不安於定位的辦學傾向。近年來,我國為提高職業教育吸引力,推出了「中高職貫通」「中本貫通」職業人才培養改革,但有的職業院校在改革中,並沒有堅持就業導向,培養高技能人才,而是用學歷提升吸引學生,這種學歷導向辦學,是不利於提高職業教育的地位以及辦出職業教育特色的。職業院校辦學必須堅持就業導向,不能參照普通院校辦學,要按「類型教育」辦高水平的職業教育。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預計今年將達到50%,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而推動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的最重要措施是高職擴招100萬,這是富有深意的。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需要高等教育有合理的結構,而我國在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存在高等教育結構與社會需求脫節的問題,我國也為此推進600所地方本科院校轉型進行職業教育。而由於社會存在對職業教育的誤解,有輿論把轉型視為「降格」,這將影響轉型的進程。

我國高技能人才缺口龐大,社會需要大量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而供需失衡,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形成教育發展和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在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我國社會要從學歷社會走向能力社會,即不能再以學歷為導向辦學、評價人才,而必須以能力為導向辦學、評價人才,由此引導學生、家長以能力提升而非追求學歷來選擇教育,告別舊的成才觀。

(作者系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愛鳥護鳥綠色教育進校園
獎狀上植入廣告太胡鬧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