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網遊防沉迷也需「軟硬兼施」

網遊防沉迷也需「軟硬兼施」

據《工人日報》報道,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青少年近視現狀與網遊消費體驗報告》。《報告》體驗的50款遊戲中,41款啟用了實名制,其中17款在登錄時強制用戶實名。

在17款強制實名的遊戲產品中,10款對未成年人實施了登錄時段保護,遊戲宣稱限制登錄時間段均為晚9時至次日8時,但體驗中發現,《QQ飛車》《火影忍者》在晚9時後仍能成功登錄遊戲;《QQ農場》《爐石傳說》等7款強制實名遊戲未對未成年人登錄時段設置保護許可權。同時,17款強制實名遊戲產品中,12款在使用未成年人身份實名登錄後持續遊戲的情況下出現過健康提醒,《火影忍者》《節奏大師》等兩款遊戲在持續遊戲3個半小時的過程中一直未出現健康提醒。

此外,使用12歲以下未成年人身份登錄進行測試時,僅有10款在當日遊戲時長累計1小時時出現了強制退出。使用13—17歲未成年人身份登錄測試時,也只有10款出現了健康時長提醒和累計遊戲時長達2小時強制退出。體驗還發現,使用同一個未成年人身份註冊的賬號登錄《天天愛消除》(騰訊)被強制退出後,該身份仍可以成功登錄同一公司的《絕地求生:刺激戰場》(騰訊)繼續遊戲。

【觀察】

網路遊戲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它有一套完備的反饋機制,能讓玩家通過完成任務,得到相應的經驗和成就,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並期待下一輪遊戲。

這種心理吸引機制是網路遊戲賴以生存的根本,而對抗這種機制則是網遊防沉迷的關鍵。

與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更缺乏自制力,需要法律、規則等硬性手段的保護。《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送審稿)》就明確提出,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採取技術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遊戲的時間,建立、完善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遊戲規則。

但在追求快樂與滿足的天性面前,再完備的硬性保護手段都存在被突破的可能。因此預防未成年人網路沉迷,更需要家長、學校拿出軟性方法進行教育疏導,通過營造良好的親子關係、培養健康的休閑方式、引導樹立正確的網遊消費觀等,喚醒未成年人自主預防網遊沉迷的動力。

(本報記者 劉亦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4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兒童文學要傳遞愛和溫暖
職教大發展需要新的課程模式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