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西南交大用對話反思激活思政課

西南交大用對話反思激活思政課

上課鈴聲響起,西南交通大學思政課教師謝瑜卻走下講台。

「你是學習什麼專業的?你知道玻璃的哲學嗎?」從一個小問題切入,謝瑜和身邊的學生認真探討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學生們興緻勃勃地講述自己感知到的現象,謝瑜聯繫哲學理論進行闡釋。

「西方人對自然的理解,意味著問題的存在。而中國人對自然的傳統理解,意味著問題的終結。」從「自然觀」的變遷到「科學和宗教的關係」,謝瑜圍繞課程重點,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地思考,課堂氣氛輕鬆活躍。

這樣的思政課堂在西南交大已是常態。近年來,針對思政課程內容抽象枯燥、教學手段單一等問題,西南交大從課堂內容、教學手段、師資隊伍培養等方面,對思政課教學進行改革。學校成立思政課教學團隊,探索啟發式、問題式、案例式等教學方法,形成了「對話—反思」的教學模式,破解了「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問題。

在開展集體教研、強化課堂設計的過程中,西南交大思政課教學團隊不斷梳理總結經驗,教師的水平越來越高,教學內容和手段也不斷豐富。在整理「自然辯證法概論」課程內容時,思政課教研部教師覃世艷發現,自然辯證法中的「西方話語」已經很成熟了,而「中國話語」亟須總結和梳理。在談及中國自然辯證法時,存在著「無話可說」「有話難說」的窘境。

為了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一邊倒」的現狀,西南交大思政課教師開展「集體攻關」,挖掘中國智慧,構建「中國話語」素材庫,包括中國傳統話語素材庫、中國當代話語素材庫、西方使用中國話語的素材庫。同時,結合「對話—反思」模式,探索出中國故事教學法、老科學家口述史研究法、科技人物訪談法等教學方法。當枯燥的理論變成妙趣橫生的中國故事、人物案例時,自然辯證法一改嚴肅的面貌,魅力十足,吸引著學生主動學習探究。

在西南交大校長徐飛看來,只有思政課堂「活起來了」「火起來了」,學生的「精氣神」也起來了,對思政課才能「真信、真學、真懂、真用」。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4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音樂節」將在延安舉辦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