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徐悲鴻筆下千騎,剛勁矯健、桀驁不馴!

徐悲鴻筆下千騎,剛勁矯健、桀驁不馴!

搶購點擊3800多張《中國古代繪畫高清電子圖庫》

搶購點擊工筆畫學習資料,白描稿、繪畫步驟等

他被稱為中國現代美術的「教父」,曾做過北大藝術學院院長,也是北平藝術學院院長,還是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他中西兼容,與劉海粟和林風眠一樣,接受中國文化的熏陶,都用系統的西畫藝術來革新中國繪畫;他愛惜人才,「南北二石」齊白石和傅抱石,以及蔣兆和等藝術大家都接受過他的資助和提拔。他一生命運曲折多變,有如「孤獨而悲傷的鴻雁」,因善畫馬而家喻戶曉——他就是百年藝術巨匠徐悲鴻(1895-1953)。

徐悲鴻以畫馬著稱於世,為了畫馬,他「速寫稿不下千幅」,還學習解剖,了解馬的骨架、肌肉,因而他筆下的馬融解剖學於傳統筆墨之中,匠心獨運,落筆有神,奔放而不狷狂,精微而不瑣碎,因此他筆下的馬家喻戶曉,成為他的形象標識。杜甫有詩讚曹霸畫馬曰,「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用在徐悲鴻身上也頗恰當。

馬最能反映徐悲鴻的個性和特色,最能表達他的思想和感情,他畫的每一匹馬,似乎都有傲然之骨。徐悲鴻偏愛馬,喜歡和馬在一起。據其夫人廖靜文回憶,1943年秋,徐悲鴻在成都舉辦畫展,閉幕那天,他們數人乘馬到新都桂湖去。馬車夫是一位老人,舉起鞭子,栗色老馬便奮蹄賓士,到達目的地,老人一下馬就去撫摸著老馬光滑的脊背,如同對待自己的朋友一般。

徐悲鴻一見,便從手提包取出一卷《奔馬》圖,送給馬車夫,這是他昨天晚上才畫好的。老人疑惑地望著徐悲鴻,廖靜文趕緊說,「這是一張畫,是送給你的。」後來,廖靜文忍不住問道:「為什麼你突然給一位不相識的馬車夫一幅畫呢?」徐悲鴻慢慢地回答說,「因為我愛馬,因而也愛善待馬的人。你看這個馬車夫,他既能非常熟練地駕馭馬,又能視馬如親人。他對馬的愛打動了我的心,使我受到感動,何況他的生活很艱難呢!」

早在法國巴黎,徐悲鴻就常常去馬場畫速寫,精心觀察馬的結構、馬的姿態,這種觀察持續了他一生的創作生涯,他曾回憶說,畫馬真正的成就,還是在1940年訪問印度之後。當時,徐悲鴻應泰戈爾的邀請到印度講學並舉行畫展,有機會騎著馬遊歷了喜馬拉雅山之大吉嶺,這一段時間,他天天和馬生活在一起,對馬有了比以前更深入的認識,有了大量的寫生作品。

徐悲鴻畫馬,不僅僅是為了觀賞,更多的是寄託感情。特別在抗戰中,他認為作為藝術家,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患難,因而他畫的馬,成為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徵。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變」爆發,上海軍民奮起抗日,徐悲鴻激情澎湃畫了一批昂首屹立的馬,命名為「獨立」。1935年,他畫《奔馬》一幅,題曰「此去天涯將焉托,傷心竟爽亦徒然」,他還畫了「相期效死得長征」的奔馬,期望民族的覺醒和奮爭。1940年,聽聞鄂北抗日大捷,他喜作《群馬》,有「萬里可橫行」的氣勢,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1949年新中國成立,他用《奔向太陽》表達心中激動。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徐悲鴻畫了一幅《奔馬》寄往前線,戰馬飛馳,有著不可阻擋的奔騰之士氣。當年,他還畫了一幅《奔馬》圖,題有「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表達他對新中國的希望,也是他畢生追求的理想。是年9月26日,徐悲鴻勞累過度,突發腦溢血逝世,年僅58歲。

純羊毫大中小白雲、純狼毫勾線大中小

¥198元全國包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筆畫 的精彩文章:

國畫小教程-斑頭翠鳥與藍翠鳥的寫意畫法
太精美了,收藏、轉發功德無量!

TAG:工筆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