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薩達姆給伊朗警示是:美國入侵伊拉克不是因為它有核彈,而是沒有

薩達姆給伊朗警示是:美國入侵伊拉克不是因為它有核彈,而是沒有

作者:王德華

如果瘋狂的美國戰爭販子決定發動核戰爭,讓世界變得不適合居住,那麼圍繞氣候變化、醫療保健和全球貧困等緊迫問題的辯論最終將變得毫無意義。

據《原子科學家公報》報道,世界末日時鐘離午夜還有2分鐘——這是一個新的異常現象。聯合國裁軍研究所主任德萬公開反對核戰爭的威脅,稱這是一個「緊迫的」問題,世界應該更加認真對待。

據德萬說,所有擁有核武器的國家都在使其核武器現代化 ,這反過來又改變了軍備控制的格局。她還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俄美和中美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

德萬說:「 現在,核戰爭的風險特別高。使用核武器的風險,比二戰以來任何時候都高。」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句名言:「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會用什麼武器,但第四次世界大戰會用棍棒和石頭來打。」

發動核戰爭是不可想像的事情。不幸的是,特朗普的時代,只有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我們必須比平常更加警惕這個問題。

如果華盛頓對兩個核大國發動核戰爭,估計在72小時內造成至少3.35億人死亡,這一估計早在1962年就計算出來了,這意味著今天的數字肯定更高。正如前五角大樓顧問、泄密者埃爾斯伯格曾經解釋的那樣,這些死亡僅僅是個開始。

這些數字還沒有考慮到襲擊後核幅射死亡和死亡時間延長的人數,這一數字可能會超過襲擊本身的死亡人數。如果整個城市都被摧毀了,誰來治療傷者,養活剩餘的人,提供避難所等等?

如果右翼人士認為目前的難民危機很糟糕,他們應該盡最大努力防止這種災難的發生。儘管有這些確鑿的數據,但在2017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多數美國人會贊成對伊朗這樣的敵對國家發動核打擊,在此過程中殺死200萬平民,以便從長遠來看能拯救美國人的生命。

事實證明,在美國對廣島和長崎發動恐怖襲擊之後,核武器已不再是禁忌。正如科羅拉多大學的大氣科學教授布賴恩坦率承認的那樣,如今的人們只是沒有直面事實。

「他們認為核武器只是大炸彈,會炸死很多人,」這位教授說,「而沒有考慮到一場核衝突——哪怕是一場涉及美國軍火庫10%左右的『小』衝突——可能會毒害數百萬男女老少,並改變氣候,使數億人挨餓。」

據稱,特朗普政府的前國務卿蒂勒森曾在一次會議上三次問道「如果我們擁有核武器,為什麼不使用它們?」

這不是特朗普是否會使用核武器的問題,他已經在使用了。他使用這些武器的方式,就像你在對抗中用槍指著別人一樣,不管你是否扣動扳機,就像在北約一樣。

我們必須牢記,實際上,美國幾十年來一直在利用其核武器供應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以伊拉克和利比亞為例,華盛頓的大多數對手得出的結論是,這些國家受到攻擊不是因為它們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也不是因為它們對世界構成任何重大威脅,而是因為它們沒有。

利比亞危機給國際社會上了一個嚴重的教訓,那就是利比亞在2003年放棄其武器計劃的決定,得到了小布希的讚揚,這是「一種旨在解除該國武裝的入侵策略」。

同樣,特朗普最近對伊朗的威脅也是如此。他在自己臭名昭著的推特賬戶上威脅說,「如果伊朗想打仗,那將是伊朗的正式終結。」「這不是一個在學校用暴力威脅弱小孩子的惡霸——我們都知道他指的是什麼。鑒於伊朗實際上並不擁有核武器,任何歷史學家都不會忘記,是誰將世界引向了一場核浩劫。

特朗普當然會把他的核武器掛在他的屁股後面,而像博爾頓這樣瘋狂的顧問們則對著他的屁股瘋狂地推來推去,也許原子科學家們的警告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方陣 的精彩文章:

面對不斷升級的敵意伊朗表現出驚人克制,這無疑令博爾頓感到失望
歐盟拒絕伊朗核協議「最後通牒」,對美國制裁表示遺憾

TAG:火星方陣 |